非池中藝術網

新時代畫廊

【進化共同體】林欣個展

  • 展期

    日期:2011-12-10 ~ 2012-01-08

  • 地點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中二街D09区

  • 參展藝術家

    林欣

  • 共同體是指共同的話語母體,比如知識共同體、學術共同體、科學共同體、倫理共同體、社會共同體等等。當今的共同體,已經不再是對集體價值的保守堅持,而是自願的、協商的、交流的、關愛的維繫體。共同體並非實體的組織,它是無形的、非規定的、相對鬆散的虛擬空間。共同體幾乎每天都在形成中,同時也每天都在被檢驗。對林欣來說,共同體由數字計算生成的圖像發展而來,它具有輕薄的、乾淨的、真空狀的超真實,兼具堅硬與脆弱。

    進化論則結束了人在世界中的特殊位置,把人與動物以及其它生命形式,統統納入同等的生物學範疇。科技的進步促使生命、物種、社會、藝術均發生驚人的變化,它在給人類帶來拓進和變革的同時,更使得人的心靈和生理邊界得以延展。但不管技術如何進化,對藝術家來說最關心的還是人類永恆不變的心靈慾望和所思所想。

    青年藝術家林欣2011年12月在新時代畫廊(北京)的個展,精選數件繪畫和影像裝置作品,以“進化共同體”為展覽辭令,審視人與機器的共同進化,探索推動藝術發展的時代動力。 “進化共同體”並不是有關科技進步或人類發展的主題,而是研究藝術在技術進化中所具有的可能性。林欣的個展採取敞亮的態度主動運用科技來拓展藝術的表現方式,以年輕人的視覺習慣和視覺成像來反思科技和藝術,並竭力構築新型的藝術語言空間。

    拓展的自覺——林欣的藝術

    段君

    視覺因技術突進而可能發生的轉變,是當代藝術中極富革命性、極具拓展空間的探知領域。藝術史上跨度最大的推進,均與當時技術的突破頗有關聯。在今日社會中,技術對日常生活干涉最大的是互聯網的發展,以及人類研發軟件對幻象世界的塑造。

    以往對技術可能建構的視覺特質,較多強調表象的吸納和更新——它隸屬繪畫語言的進展,但如果視覺的更新無法觸及繪畫語言幕後的思想或話語,視覺更新只能臣服於短暫,更為永恆的依然是技術或機器背後人類的情感和心智。在冷漠的技術或機器面前,人的情感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比照,或者以林欣的話說:能夠更為分明地反映人的本性。齊澤克在《賽博空間理性的二律背反》中提出深刻的疑問:我們都很清楚,屏幕後面除了數碼電路以外什麼也沒有,如果屏幕背後實際上什麼也沒有,那麼我自己也會不會如此呢。齊澤克擔心人的自我意識也只是屏幕,它背後除了神經線路什麼也沒有,人因此會感到無比的恐懼。

    林欣在視覺的層面審思齊澤克的擔憂,在林欣的作品中,人類和機器、身體和心智,已經脫離工業時代簡單的對峙關係。在今日的互動或互涉時代,人類和機器、身體和心智,已經不再保持穩定的主客體關係,而是游移為流放的模式,雙方進行不間斷的生理和心理互涉行動。

    所以我比較重視林欣作品中的賽博特質,賽博(Cyber​​)最初是指網絡空間,後來發展為並不局限於網絡世界的虛擬自治領域,它是完全自主的未來世界,對工業世界的管制持不認同、不合作的態度。但賽博並非完全地虛擬,它並不取消物質的基礎,林欣的作品沒有屈從於虛擬,她在作品中塑造的機器人,身處以現實為原本的場景,但已經過處理,轉換為冷漠的世界。賽博空間展示的恰恰是創傷性的場景:在林欣的畫面中,水不再是可供生命滋養的水,山也不再是可居可遊的山。機器人置身於孤獨的氣氛中,交流是不可能的,但它們渴望生活,而不僅僅只是生存。林欣製造出圖像中的機器人,卻無法賦予它們自主性。

    為了走出困境,林欣同時創作電子影像互動裝置,如《多物種C的起源》(2008年)、《YES OR NO!》(2010年)等,在作品中,作為觀者的人​​能與機器進行有效的交涉,但林欣真正想要的並不只是觀者的行為,還包括裝置中機器人的心靈得以存活。在當代藝術中,交流和溝通已經不再局限於身體的面對面,它亦可建立在與機器的關係上,即以機器為媒介,甚至是直接與媒介交流,而後者往往更為本質,林欣的作品恰恰更多地是指涉後者,即人與媒介的對話。

    她早期的電子影像互動作品,比如《時間線上的花》(2004年),已經開始關注外界干擾對生命過程的影響,但她所說的生命是電腦製作的生命。林欣並不想扮演全知全能的創造者角色,但也不甘於淪為無知無能的被動客體,而是力圖克服全知全能和無知無能的僵硬二分法,在二者之間進行無法預知的互動。

    由於林欣的作品具有很強的哲學性質,所以她的作品通常會誘發批評家或哲學家談論其哲學或思想,只不過林欣的作品並不是要探討哲學、技術、媒介等等,而是要在今日哲學、技術、媒介的突進時代中發展出藝術拓進的空間。在林欣的作品中,可看出她試圖提取數字技術的獨特性,以促使圖像突圍,例如她的數字圖片《破損的芯》(2011年),機器人盯視自己放在眼前的破損的芯。人無法盯視外在於自己的心,軟件卻能將機器人對芯的盯視塑造得如此自然生動,彷彿人亦可盯視外在於自己的心。

    林欣沒有滿足於軟件建制的虛擬世界,她更試圖反思假象,而且越來越把精力放在對真實、對基礎、對結構的揭示。在林欣2011年的電子影像作品《行走的生物》中,機器人行走在軟件製造的空間,空間被還原為結構性的非現實空間,結構甚至成為空間本身。林欣對技術持以積極主動的態度,但在技術的使命階段性地完成以後,再度懷疑技術的真實或可能,藝術於是成為哲思。

新時代畫廊進化共同體

推薦展覽

view all

新時代畫廊

【觀與辭】那危 油畫個展

日期:2012-06-03 ~ 2012-06-10|國際,中國

新時代畫廊

【重新定義】70後藝術中的質疑精神

日期:2011-12-18 ~ 2011-12-26|國際,中國

新時代畫廊

【過去 現在 未來】新時代畫廊20年回顧展

日期:2011-03-06 ~ 2011-03-27|台灣,台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