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赤粒藝術

【記憶‧哲思】 2015陶文岳個展

  • 展期

    日期:2015-09-25 ~ 2015-10-12

  • 地點

    國父紀念館

  • 參展藝術家

    陶文岳

  • 記憶‧哲思~2015陶文岳個展

    文/陶文岳

    21世紀是一個資訊爆炸的世紀,拜科技網路便捷的使用,但卻也呈現多元而龐雜的局面。對於藝術創作來說,從平面繪畫、雕塑、裝置、錄像到新媒體等領域,表現的手法更包羅萬象而不斷地推陳出新。我選擇繪畫領域,是因為對繪畫的熱愛,不僅是強調手與紙或畫布接觸的質感與時間的手工感,也是自我意識與精神的對話,使我執著於二次元的平面空間中樂此不疲的創作、探索與實驗。

    此次2015年9月25日~10月12日在國父紀念館「德明藝廊」以「記憶‧哲思」為展覽主題,包含:素描、油畫和複合媒材等三個類別的作品。我的創作不拘泥於抽象或具象形式的表現,但總體來說是以抽象為主,意象為輔的創作,利用拆解後的點、線、面和圖騰符號來增強畫面的視覺重點。這些經由淬鍊之後的簡單形體,介於純抽象或是抽象與意象結合的方式,希望能達到更多的視覺想像空間。

    一、創作思想體系

    我的創作思想主體與「記憶」有關,是環繞在東西方文化和歷史為主,體現個人對這世界的觀照,裡面包含著生活的反思、情感的沉澱、時代環境的依戀關懷,延伸出對未來的臆想憧憬。

    20世紀著名的俄國文學家納博柯夫(VladimirVladimirovichNabokov,1899~1977)曾在其著作《說吧!記憶》中寫道:「我看到意識如何覺醒,吉光片羽般的碎片閃現,彼此的間隙漸漸消減,終於形成一段段清晰的感知,難以捉摸的記憶由此生成。」

    當然「記憶」和「時間」彼此相關聯,時間不停地向前行,記憶也在其後不斷地跟進。記憶就如同穿越時空的“心靈之門”,從白晝到夜晚,不管是清醒和作夢,有時朦朧、有時清晰的片段和場景,他們就像拼圖式的來回重組架構。而存在於深層意識的意念、經驗、幻想、假設……,總是適時地湧現於腦海中融入創作裡;所以不管是曾經閱讀來自於書本裡的知識、或親身經歷的一段難忘的旅程、亦或是創作的實際體會,今日過了,明日就自動形成記憶的視網膜,自然捕捉住每一個確切曾存在的事件,如同攝影般的,儲存在腦海中,一張又一張的浮現出泛黃、或黑或白、或多彩繽紛的影像照片,這些皆是我創作的主要取決的元素。

    我始終覺得藝術家的敏銳眼睛如同靈媒般,能夠觸及萬物的靈魂深處,攫取精華來創作,當然這是屬於心靈的冥思感悟的領域,當“精神”與“思想”相契合,自然也就能超越時空侷限,直探心靈本位。簡單的說「回憶」是包含在「記憶」裡,是還原過去經驗積累的過程,屬於一種過去進行式,如同提取影像訊息,將這些記憶彙整,藉由藝術創作體現我對人生過程的領悟。是自我沉澱,也是省思,皆成為我創作的泉源和動力。

    二、學理基礎

    抽象繪畫創始於1910年,是由俄國畫家康丁斯基(WassilyKandinsky,1866~1944)所創。他因為熱愛古典音樂,藉由音樂的悠揚旋律、節奏,透過符號和線條表現在繪畫創作裡,這幅抽象水彩畫揭開了繪畫創作的新紀元與觀看的新體驗,全然不同於以往各畫派的視覺繪畫表現,創作比起以往更自由大膽,猶如心靈的深層呼喚,藉由繪畫創作的表現形式牽引出來,也開啟我們在視覺領域與潛意識的藝術創作表現。

    自己從事繪畫創作已將近二十多年,就讀藝專二年級時(今台灣藝術大學),就已開始嘗試抽象畫創作,記得當時那張畫是單純灰色的畫面與線條表現,算是我的第一張抽象畫,畢業後留學巴黎正式投入抽象畫的創作領域。

    抽象畫屬於“純粹”的創作,它不像具象畫需要模擬外象,也因為如此,它必須面對的是自我內心探索。挖掘潛在的本質精神。這種“本質”對於抽象創作者來說它接近於“內在的真實”,脫離了現實世界幻滅的假象,對心理層次而言是比真實世界更真實的情境。其實抽象畫也包含許多派別,簡單的來說抽象畫分為「理性」與「感性」創作兩大部分。這是以情感上的表現來區分,我們稱「理性」抽象繪畫為「冷抽象」,「感性」抽象繪畫為「熱抽象」。前者有「幾何抽象」,後者有「抒情抽象」、「抽象表現」等派別。而我的抽象畫融入了兩者之間,理性與感性兼備。

    在中國西泠八家中以善畫和工隸書聞名的黃易(1744~1802)曾寫過一副對聯:「硯以靜而壽,詩乃心之聲。」這個“心之聲”正是表達抽象繪畫的底蘊精神最好的詮釋。將形象抽離後的“抽象”,少了形體依附,就需以心來觀看與體驗。西方哲學家羅素對此作了一個很好的譬喻,拿一個簡單觀看的例子,比如說室內的一張椅子,因為光線關係,我們看到了這張擁有顏色的椅子,但是當室內光線消逝,少了光的憑藉,黑暗裡這張椅子的表面顏色無法彰顯出來,此時的你也無法單憑眼睛就能觀看判斷色彩,反而在心裡可以自由聯想起更多的顏色來賦予椅子的色彩。也就是說當外在世界的干擾減弱時,存在於自身的靈敏度才能顯現出來,解脫桎梏開放心靈,就是抽象畫的特點。

    抽象創作是想像力的發揮

    作夢的經驗大家都有,夢裡的情景不合邏輯但卻仿若真實,它沒有時間與空間限制,可以跳躍性天馬行空的到處遊走。抽象畫也是如此,它創作的方式自由自在,首先沒有具象繪畫中的形象拘束,將直觀情感沉澱下來,從生活經驗中去慢慢思索品味。創作時就同狂草書法線條穿透空間留白,疏、鬆、緊、湊,流暢的粗細書寫行為節奏,設想簡單的點線面漂浮並滲透交集在畫面空間裡,只是融入更多色彩的心靈和精神書寫,體現的是內在感悟的情緒表現與張力。我覺得人類心靈的“想像力”賦予了我們自身的潛能發展,我們依賴其企圖心去創造未來,而這個潛能正是心靈能量之源,用這把心靈之鑰開啟想像力,創作抽象畫就如同進入心靈風景裡與其互動對話。

    抽象帶有詩意的聯想空間

    如果說詩的想像空間是寬廣深邃的,詩透過文字的形容與描述,引領我們從視覺閱讀中發揮想像力,去體會自然與人類細膩多樣的情感,它擁有內外情緒的節奏,那麼抽象畫的創作也是如此。抒情抽象表現就如同音樂的節奏變化,輕快與沉著交融並馳,情意聯結亦或糾纏衝動,抽象畫捕捉與表達出心象直覺感受。點、線、面與圖騰表現如同畫中的精靈,它們穿梭於各種色彩的鋪陳中,是自然也好,是刻意也行,皆是包容了人類天賦的情緒,也讓觀賞者增加更多意境的想像空間。

    三、內容形式

    藝術創造包含色彩、造形、技巧與內容的表達,它衍伸出結構、線條、材質、對比、大小、空間……有關,而它的產生就像知名的日本建築家安藤忠雄(1941~)形容建築一樣:「建築在一般看來乃是從零出發,在什麼都沒有的狀態下慢慢組織,然後被建構出來的東西。然而在其內部的深處,有歷史與傳統,或者是關乎時代性與地域性的各種要素,在彼此複雜的糾結交織的同時,亦不斷往外擴張發展……。」

    我們常提到一件好的藝術作品必須具備「形式」和「內容」,簡單的說「形式」就是構圖和創造的能力,而「內容」牽涉到作品的結構和深度,兩者皆缺一不可。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曾強調「充實的思想不在於言語的富麗,它引以自傲的是內容,不是虛飾。」而中國著名的文學家沈從文說:「人生實在是一本書,內容複雜,份量沉重,值得翻到個人所能翻到的最後一頁,而且必須慢慢的翻。」這些文學家皆不約而同的指涉「內容」的重要性,藝術創作也是如此,它的內容攸關整體創作架構的內涵,有的作品形式結構強,直接就能扣人心弦,有的作品值得慢慢端看細心品味再三,才能體會創作者的用心。

    當然藝術創作的內容五花八門,每位藝術家對內容的詮釋不同,像比利時的超現實主義畫家馬格利特(RenéFrançoisGhislainMagritte,1898~1967)所創作出的繪畫內容,最具有創意特質,他幽默又風趣的內容形式往往容易引起觀賞者的會心共鳴。例如:《形象的叛逆》作品中,他明明描繪一只菸斗,但卻在上頭寫著「這不是一只菸斗」(Cecin’estpasunepipe),圖像結合文字書寫,這種隨意“指鹿為馬”或“此馬非馬”的表現形式,考驗著我們觀畫時的想像力,不要墨守成規的思考,除了創意思維外兼涉敘述性和觀念性表達。

    對於「觀念藝術之父」杜象(MarcelDuchamp,1887~1968)的創作,那就更天馬行空,出人意表的不按牌理出牌;像一把鏟子、廢棄的腳踏車輪、蒙娜麗莎像的明信片封等,一些隨手可得之物,馬上成為他藝術創作的運用媒材,但實際現成物與題目內容的意義南轅北轍。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他直接拿「小便斗」當作藝術材料使用,開創了現成物使用的領域。杜象僅在「小便斗」上簽他的化名「R。Mutt」,就直接拿去參加展覽。他還特別慎重為此現成物取了一個《噴泉》的好聽名稱,果不其然,“「小便斗」在廁所裡的象徵意義,成為「現成物」使用觀念上的最大挑戰和障礙”,才一開展就被主辦單位認定不雅而撤下。其實這些行為結果早都在他預料之中,當《噴泉》作品被撤出展場,他隨即拿出預藏寫好的控訴文件為自己的作品做辯護,這裡早有預謀的抗爭行為,杜象想要顛覆傳統繪畫裡只重視“視覺性思考”的概念,在他的觀念性思維中,創作的內容應不僅止於觀賞而已,其實還具備了多元性的思考方向,像語言、思想、心理、生理……等方面的感覺能夠交叉靈活運用,藉由現成物來改變傳統藝術創作的形式和習慣,為20世紀的藝術創作提供了新的視覺觀點。

    我創作的內容主要來自於「潛意識」情感宣洩和探索、「自然環境」的統合與對話、「建築空間」的測量和再現等三個主題方向。「潛意識」以心靈內外空間的創作探索為主,像《存在思維》(2011,油畫)、《意象烏托邦》(2015,油畫)純粹抽象表現都是這類型的內容,來自潛意識心靈的空間能量釋放。「自然環境」包含象徵天地的宇宙星辰、山水風景、還有強調生命力的各種植物種子的造型創作、或是擬人譬喻的靜物結構,像《異域》(80x110cm,複合媒材)、《一從空來》(80x110cm,複合媒材)就是對宇宙空間的幻想。《遠古的傳奇》(2012~2015,油畫)是歌頌文明歷史的衍生、《長河》(2013~2015,油畫)、《黃金故鄉》(2014~2015,油畫)、《冬日之旅》(2015,油畫)、《筆記•鄉愁》(2015,油畫)、《記憶•原鄉》(2015,油畫)和《記憶•容顏》(2015,複合媒材)等都是來自旅行的風景記憶或懷想、《符號的世界》(2015,油畫)和《香火》(2015,油畫)則是藉由靜物造型拆解組構的想像意念。「建築空間」則是表現建築內外的結構創作,例如《構成》(2013,複合媒材)、《現象》(2014,複合媒材)、《文明的躍升》(2015,油畫)、《後工業的沈思》(2015,油畫)等皆是這方面的創作表現。

    四、方法技巧

    繪畫創作的要素,包含點、線、面的基本構成,我們都知道將「點」連結成「線」,又從「線」與「線」的交集構成「面」的空間。「線條」在繪畫的技法內容裡佔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無論是具象、意象或是抽象的繪畫創作所表現的技法,似乎都脫離不開線條的造形結構表現。就創作而言,「線」如同扮演著「點」與「面」的橋樑,它佔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透過眼與心、手相連,那是與靈魂情感的直接連線。

    我喜歡中國書法的線條,特別覺得狂草表現是線條的精神再造,當線條透過書寫的過程,墨凝結了線條的張力,書法家的精神與毅力隨意念舞動遊走,“氣”經由筆鋒的書寫滲透到紙的冥想空間中,隨處該走,何處該停,停、走之間,皆完成於一氣喝成之間,深刻傳導了東方虛實與共的精神概念。而草書線條中殘留的飛白效果,也充滿了偶發的驚奇。所以在創作上,常常會將書寫的線條運用在創作上,形成我作品中的特色。

    這次在國父紀念館「德明藝廊」個展的作品包含五年內的創作(2011~2015),分為素描、油畫和複合媒材等三個類別。作品除了純粹以鉛筆、炭精和粉彩創作的紙上素描,還有紙與布面壓克力顏料和油彩創作,有些複合媒材作品也融入裱貼、拓印的技法,藉由不同質材的創作實驗,希望能增加作品本身的內涵深度與精神對話。

    「素描」是最直接的情感表現

    從很早的時候開始,藝術家的創作與素描就形影不離而攸息相關。例如像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重量級的代表藝術家達文西(LeonardodaVinci,1452~1519)集繪畫、雕塑、建築與科學等的素描手稿便在當時扮演著如先知的角色。所以誰說素描僅是單純的素描創作而已,即便今日再看達文西豐富涉獵創作的素描內容,仍極具有前瞻性的創意思維。

    另外以《沉思者》、《地獄之門》雕塑聞名於世的十九世紀法國雕塑大師羅丹(AugusteRodin,1940~1917)除了塑造出精湛有力的雕塑作品外,我覺得他遺留下大量的人體素描作品的質與量也是令人嘆為觀止。這些造形簡約的淡彩作品,輕簡的鉛筆勾勒,雖僅擁有單純的人體輪廓,但近似透明塊面的色彩與色彩輕鬆縫合,從它們的造形用筆神速中,我們可以深刻感受雕塑家面對模特兒創作,神閒氣定的捕捉當下瞬間光影變化的風采神情。

    還有同樣也以雕塑聞名的瑞士藝術家傑克梅第(AlbertoGiacometti,1901~1966),他著名拉長變形的人體雕塑,或站立和行走,粗糙顆粒的表皮層下,隱含著人性沉淪與矛盾的掙扎。他的繪畫極具個人特色,形式如同素描作品,單純青灰底色畫面中只見簡易的勾勒形體的線條,然後就是感性線條與理性線條交會互動、纏繞與塗抹,而他的素描又像繪畫創作,都具備精神性特質。

    有「中國繪畫先驅」稱謂的李仲生強調「創作要有獨創性,就必須先具備素描功力,因為素描功力是創作的基礎。」這裡指的素描功力並不是一般描寫形象的能力,而是指具備個人特色的創造力。傳統的素描就像繪畫前的練習稿,但在創作的過程中,因為藝術家拋開了形式包袱的束縛,可以隨直覺即興式的發揮創造力,有時候素描還超越繪畫作品本身所要表達的內涵度。簡單的說“素描在找尋一種創作的靈感軌跡,它可以聚焦,扮演作品“創造”與“再創造”間的溝通橋梁,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分解,概然承受“破壞”與“再破壞”作品的實驗,屬於未來創作前進行式的探索,發自於內心悸動,捕捉當下的直觀感受。”

    許多人習慣以寫日記的手法來記錄生活,而我則是以素描來記錄和表現,所以本來形諸文字的意念表達方式則轉化成為點、線、面和圖騰符號來代替,像《異域之音》(2012)、《風的聯想》(2013)、《浪漫之音》(2014)、《光影之歌》(2014)、《竹影之聲》(2014),就是經由淬鍊之後簡化形象的創作展現,而《風的悸動》(2013)、《線形空間的遊戲》(2014)、《躍動之音》(2014)、《鏡象》(2014)、《光的沉思》(2014)、《觀心之音》(2014)、《光之鏡》(2014)等則是自由抽象的線性表現注重和捕捉當下創作的感覺。

    「油畫」作為深度繪畫的延展

    油畫是西方傳統創作的繪畫技法,它的特性是可以重疊顏色和塗抹修改,缺點是慢乾,但作品乾了後能夠長期耐久保存,屬於穩定性強的繪畫媒材。如前所述,我的創作不拘泥於抽象或意象融合的表現,油畫能夠修改的特質,正好配合我繪畫創作一貫做法,即“創造”到“破壞”和“再創造”到“再破壞”的循環表現。但我的油畫不像素描可以完成於當下的即興式創作,一件作品完成往往需費時日,甚至於跨年或數年以上,例如:《星辰之戀》(2012~2015,油畫)和《記憶•星辰》(2012~2015,複合媒材),創作過程長達四年以上,主要是“從無到有”以「感覺」出發,在創作和破壞間,自動建構出屬於自己心中所要達到的理想要求,因為以「記憶」為主軸,喜歡時間遺留的痕跡,所以在畫面上追求基底效果,顏色在層疊中呈現厚實的氛圍表現。



    「複合媒材」呈現創意和多層次結構

    藝術創作如何將靈感和美感透過技巧表現傳達出來,結構根基的穩固牽涉到未來作品的內涵與內容,然而創意也要透過其外型輪廓表達來展現創作的特色與深度。「素描」和「油畫」材質的單一性是不能滿足我對創作的實踐與實驗,而「複合媒材」同時結合不同材質的創作手法正好彌補了這方面的缺點。例如:《上善若水》(2015,複合媒材)和《記憶•容顏》(2015,複合媒材)就是融入不同材質的作品。

    五、藝術價值與貢獻

    對我而言,「藝術即生活,生活也是藝術。」繪畫如同生活的記錄,選擇藝術創作就是一輩子的事,這20多年漫長時間的創作投入,不單是時間與金錢的消耗,但我樂此不疲而無怨無悔,因為它珍貴的是對人生價值的自我確認,對生命情境的反思關照。

    雖然大部分我使用的是西方的材料創作,但探尋「東方精神」本位和從「傳統中創新」,一直是我努力創作追求的理想目標,所以在繪畫本質上能結合東方性的精神表現,在抽象創作裡,引用更多不同的元素符號,比方深具東方性山水結構的表現,或代表時代建築與空間的線性符號,在畫面上呈現視覺新穎的效果。另外舉凡有關台灣民間傳統宗教色彩或原住民圖騰造型,皆逐漸地潛移默化融入我的繪畫創作裡,也變成創作上的特色與獨特的風格語彙。

    我認為藝術創作者“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他人”,就像心理學大師榮格說的:「一個人的視野,只有在看向自己內心時才會變得清楚;只知道向外看的人,都是一些作夢者,唯有向內看的人,才是真正的清醒者。」而藝術創作的真誠也就自然傳達在內容裡。希望這些來自“記憶靈感”的豐富元素,在創作的過程中,縱手放逸,無心而得。

陶文岳國父紀念館赤粒藝術記憶‧哲思
陶文岳-香火 Inheritance

赤粒藝術

陶文岳

香火 Inheritance,2015

請洽畫廊

陶文岳-長河 Such a long River

赤粒藝術

陶文岳

長河 Such a long River,2015

請洽畫廊

陶文岳-星辰之戀 Literally Starstruck

赤粒藝術

陶文岳

星辰之戀 Literally Starstruck,2015

請洽畫廊

陶文岳-記憶‧容顏

赤粒藝術

陶文岳

記憶‧容顏,2015

請洽畫廊

陶文岳-記憶‧星辰 Recollection‧Constellation

赤粒藝術

陶文岳

記憶‧星辰 Recollection‧Constellation ,2015

請洽畫廊

陶文岳-筆記‧鄉愁 Sketching‧Nostalgia

赤粒藝術

陶文岳

筆記‧鄉愁 Sketching‧Nostalgia,2015

請洽畫廊

陶文岳-黃金故鄉 My Golde Hometown

赤粒藝術

陶文岳

黃金故鄉 My Golde Hometown,2015

請洽畫廊

陶文岳-上善若水 The Supreme Good is Like Water

赤粒藝術

陶文岳

上善若水 The Supreme Good is Like Water,2015

請洽畫廊

陶文岳-後工業的沈思 Post Industrial Meditation

赤粒藝術

陶文岳

後工業的沈思 Post Industrial Meditation,2015

請洽畫廊

陶文岳-記憶‧原鄉 Memory‧Homeland

赤粒藝術

陶文岳

記憶‧原鄉 Memory‧Homeland,2015

請洽畫廊

陶文岳-恆古的記憶 Eternal Memories

赤粒藝術

陶文岳

恆古的記憶 Eternal Memories,2015

請洽畫廊

推薦藝術家

view all

推薦展覽

view all

國立國父紀念館

【格物自知】鄧璞個展

日期:2023-08-23 ~ 2023-09-03|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