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的基因】色彩與文化特展
-
展期
日期:2016-08-16 ~ 2016-09-04
-
地點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
參展藝術家
張博志、陳若軒、陳怡潔
-
特展緣起
臺灣是一個同時具有生物及文化多樣性的美麗島嶼,從史前時代起便有許多不同種族、語言、文化的人群在島嶼上活動。長時間以來,人群從各地移民而來,並透過海洋與外界交流,建立各種動態的關係,累積為今日獨特的風貌內涵。
「顏色的基因—色彩與文化特展」源自於「愛分享:東西博物館及社群串連計畫」(iShare: Connecting Museums and Communities East and West)」,目的是交流推廣臺灣的多元文化資產。透過館際合作、展覽巡迴、數位平臺建置及教學資源的開發,詮釋臺灣多元族群的文化承傳及交融樣貌,希冀開啟社群的對談與學習,闡揚分享與尊重的普世價值。
看似簡單的色彩,其實擁有多重的文化意涵。「顏色的基因—色彩與文化特展」以顏色作為主題,一方面連結了臺灣的自然生態,另方面則連結臺灣的多元文化。難能可貴的是,多位當代藝術家的參與,對於事物間複雜關係的捕捉和多元視角的博物館詮釋,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展覽概述
如同人類的語言,色彩是一場歷史的偶合,其意義在於特別的涵構之中如何被經驗及詮釋。 約翰.蓋吉(John Gage,1938-2012)
「顏色的基因」特展,是以人類學的觀點、結合藝術創作之詮釋,探究色彩於視覺之外的精神向度,呈現台灣多元族群的文化承傳及交融樣貌,引導觀眾反思並再造文化內涵,開啟更多元的文化詮釋。
本展聚焦於色彩在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色彩所反映出來的文化價值觀。透過台灣各族群的物質文化表現外,也邀請三位藝術家張博智、陳若軒及陳怡潔,以創作對應「人與自然」、「人與人」和「人與超自然」三個領域,作品聚焦在「科學」、「人際」、「信仰」的主題上。每一件作品的意涵非僅止於單一的對應關係,而是能夠透過藝術的詮釋,跨越領域,豐富觀眾的想像。
色彩感知的普同與變異
色彩不僅是人體生理的反應,更直接地影響我們的情緒。語言中的色彩詞彙,也不知不覺影響了我們對顏色的感知。張博智藉由光的特性,在作品《顏色的基因》中,透過與觀眾的互動,視覺化了色彩原理。作品將色彩還原到光的原理,以色彩的捕捉、色彩的顯像、資料的累積和串連,重新勾連了作者、觀者,以及數位藝術中隱藏的密碼。藉由數位藝術所建構的媒介,建立材料與想像之間的新關係。
地理、語言、種族、性別的邊界
《我有一雙紅舞鞋》是陳怡潔與作家李維菁共同發展跨越虛實的創作。以1845年間鹿港與丹麥兩個海港為背景,藝術家的身分和性別意識,反映在主角的設定、敘事觀點的開展。
安徒生童話《紅舞鞋》的文本,暗示了性別的與宗教的禁忌(邊界),而鹿港俗諺中「不見女人」,則隱藏了性別思維。藝術家以紅(色)物(件)的鹿港街景取樣,以女子的眼光;另與由男性作家創造的,穿上《紅舞鞋》不得停歇的女主角,在藝術家的作品中相遇,創造了實體和意象的堆疊、混合和想像。
全球化的在地語境
陳若軒《采采眾光》用光影捕捉來自異國,落腳臺灣共組家庭的人物肖像。透過人與物件,討論婚姻遷徙所帶來的文化重組與創造的過程,以及新住民在生活經驗、社群網絡、哲學思想等接觸與流動。
《采采眾光》以近似第一現場的視角,強烈的聚光在黑暗背景,讓觀眾貼近鏡頭,時間彷彿暫停,傾聽第一人稱主角回溯來時之路,與往來間複雜的個人經驗。
本展覽以積極的態度,回應博物館對於文化詮釋、歷史觀點、社會公義、人口遷徙等重要議題。藉由藝術家提出嶄新的觀念和實踐的關係,將對於變動中臺灣的文化容顏,提供了新的視野。
推薦展覽
view all【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日期:2021-01-22 ~ 2021-05-30|台灣
【6/23 (六) 陳怡潔】整合世代記憶的創作--光雕藝術
日期:2018-06-23 ~ 2018-06-23|台灣,台北市
【陳若軒影像創作展】
日期:2015-05-01 ~ 2015-07-26|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