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身—高雄特定空間╳身體軌跡計畫】高美館 創作論壇
-
展期
日期:2016-10-08 ~ 2017-01-01
-
地點
高雄市立美術館
-
參展藝術家
王連晟、簡豪江、羅文瑾、角八惠
-
高美館 創作論壇《維‧身—高雄:特定空間╳身體軌跡計畫》
跨領域藝術家心繫高雄、大顯身手
關於城市,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視野與想像,當身體跳脫日常經驗中的情境,這種視野與想像才能被突顯、被反思甚至被顛覆。擔任稻草人現代舞蹈團製作人的羅文君,基於數年來讓舞團足跡進入各種特殊空間場域的策畫與製作經驗,將人對空間的感知推展為對城市的想像,並進而將城市的運行與人體的維生系統交互模擬,以此概念組織成本次跨領域展演計畫。簡豪江、羅文瑾、角八惠、王連晟,四位來自視覺藝術、舞蹈、服裝、新媒體等不同專業領域的藝術家與表演者,以身體知覺為觸角、以維生網絡為想像、以城市高雄為場域,以創作展演為表現,來探究人與城市空間的關係,並藉由多元媒材的紀錄、轉化與演繹,在本次展覽中鋪陳出人們生息與城市脈動相互激盪而呈現的生命軌跡。
《維‧身—特定空間╳身體軌跡計畫》是創作論壇105年第一次徵件獲選的展覽提案。策展人羅文君嘗試挪用「維‧生」二字並改寫為「維‧身」,希望能關注人類在城市空間裡其身體所產生的軌跡,並突顯出在軌跡產生當下藝術家基於實際體驗與抽象感知的寓意式創作發想。當次評審會議的委員提出建議,策展計畫可著眼於與高雄土地、城市、人文的關聯性,委員之一李玉玲博士激勵策展人落實「特定空間演出」(site-specific theater dance)的策展理念,並提出「以高雄城市拓樸為主軸」的課題,作為策展人與藝術家的挑戰。參與展演計畫的年輕跨領域藝術家,於是在這段時間投入新的創作展演計畫,心繫高雄,大顯身手。李玉玲博士擔任評審委員當時,是台新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在今年8月就任高美館館長,這次以新任館長身分迎接這個「高雄限定」的展演計畫在高美館實現,倍感欣喜。
《維‧身—高雄:特定空間╳身體軌跡計畫》著重於選擇高雄城市的某些特定空間為創作發展的基地。策展人羅文君嘗試將藝術家們所選擇創作的這些地區沿著交通路線大致串連:中都濕地公園所在的三民區 — 「八一氣爆」的苓雅區 — 開發最早且最具歷史文化的鹽埕區 — 高雄市立美術館,可成為彷彿心臟的圖像。她在策展論述中特別提到,藝術家在這些特定空間場域的現地創作回到高美館展出,也恰巧呼應理查‧桑內特(Richard Sennett)所提「現代動脈與靜脈」的城市想像。
藝術家們將自己投身在高雄城市特定空間的創作展演,轉化為攝影、錄像、行為、新媒體裝置等作品,在高美館以展覽方式呈現。留美主修舞蹈創作的表演藝術家、現任左營高中舞蹈老師的羅文瑾,進入鹽埕區的日治時代老社區 — 被稱為「銀座」的巷弄式商店街 — 即興肢體演出,其中還包含了遮蔽雙眼、去視覺化的空間探索,呈現在展覽中的一段紀錄影片,藉由後製與配樂,表現出由虛的人影與實的人體交疊出的身體在單鍵琴音或無伴奏大提琴樂音伴隨下遊走的夢境式意象;自小在高雄前鎮漁港邊成長的角八惠,自稱是高雄的逃兵,到日本留學、在台北工作,卻因八一高雄氣爆而重燃對高雄的關切之情,她從自己專長的服裝與劇場工作領域來表達對於埋藏在高雄城市表層下特殊氣體管線的想像與憂慮。
2013年高雄獎得主的攝影藝術家簡豪江,對光的表現有著特殊的敏銳度,他選擇位於「都心」的中都濕地公園作為拍攝影像的場景,舞者在氤氳的微光中舞弄著光點,點閃爍的是以摩斯密碼緩緩道出的「I am in thecity」;新媒體藝術家王連晟是國內數位藝術領域的好手,既有資訊工程與機械控制的技術專長,又具備當代藝術的涵養與敏感,近期在國際數位藝術的競技場上備受矚目,他自己設計製作了23台機器人般的翻書機,以數位化的集體控制方式,
藉由一首寫在書本上的高雄打油詩,既詼諧又諷喻地、既視覺又聽覺地呈現出一種「人不在場」的超現實朗讀課。隨著藝術家的觸角探索高雄,我們走訪了一趟奇異的高雄之旅。10月15日星期六下午2點在展覽現場進行的開幕展演與「論壇你我他」座談活動,由李玉玲館長主持,除了策展人與展出藝術家與談,亦特別邀請高師大跨領域研究所黃孫權助理教授,暢談身體與城市的關聯與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