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瓊娟的峰迴路轉】台灣戰後第一代現代藝術女畫家
-
展期
日期:2020-01-21 ~ 2020-03-25
-
地點
中央路116號
-
參展藝術家
鄭瓊娟
-
回顧一甲子前的六十年代,台灣正展開一場革命性的藝術運動,那是解構形象,以抽象來表現的心象的主流繪畫,此為當時的前衛藝術思潮。受到歐美現代畫派理論的啟發,如《五月畫會》、《東方畫會》之年輕藝術家以倡導現代藝術為目標。但當時社會風氣保守,他們奮力鼓吹才開拓出新的局面。而新竹出生的鄭瓊娟躬逢這段藝術史的變局,成為戰後第一代女性現代藝術家。
2013年台北市立美術館所舉辦的「台灣現當代女性藝術五部曲,1930-1983」,鄭瓊娟被列為1960年代,以前衛藝術與現代繪畫為創作追求的四位畫家之首 (鄭瓊娟、李芳枝、黃潤色、林燕),揭示鄭瓊娟在台灣現代美術史上的代表性與重要性。
新竹時期
1931年鄭瓊娟年出生於新竹北門街上(表町) ,父親鄭國川所開設同仁醫院,鄭國川醫師也是新竹市協議員,木材行監事等,事業跨越政商為一士紳。母親李凉為名門李錫金曾孫,鄭瓊娟的家世是日治時代精英家庭的代表,所以她接受完整的教育。
鄭瓊娟從新竹第一幼稚園,而後入新竹尋常小學校、新竹高女初中部、新竹女中就讀,皆名列前茅,為學校風雲人物。1952年她考入師大美術系,師事朱德群、廖繼春、浦心畬等老師,並至李石樵畫室勤練素描,開啟她進入現代藝術之門。1956年自師大畢業,隔年(1957) 廖繼春推薦她和陳景容參加「五月畫會」第一次於中山堂的展出,和郭東榮、劉國松、李芳枝、郭豫倫同時成為創展會員。
同年經由廖繼春的介紹,和日本經濟碩士梁福川先生公證結婚,後定居東京世田谷,現實的生活中與夫婿的價值觀不同,家庭衝突不斷,致使創作一度中斷十年,憑藉堅忍與智慧到六十年代末才重拾畫筆,回歸藝術之路。
日本時期
1957年她遠嫁日本,一心向學期待在日本深造繼續創作,但養育孩子與家務的責任,使她的夢想幻滅。不願服輸的她透過閱讀書報、交遊工作、環境薰陶,涵養自己的思維見識。此時經濟強大的日本,舉辦來自歐美的哥雅、米羅、馬格利克、畢卡索、蘇聯百幅名畫等等大展,透過藝術評論與展品,她拓展了藝術視野。在無創作條件的情況下,未放棄初衷,蘊育創作能量。
六十年代是日本創造經濟奇蹟的時代,鄭瓊娟身處其中,享受諸多的現代化便利,而繪畫領域的前衛思潮,正是非具象、抽象的全盛時代,激發鄭瓊娟的藝術思考。除此約瑟夫.墨菲(Joseph Murphy)所著《潛意識的力量》是1960年代的風靡全球的暢銷書,鄭瓊娟當時也深受這本書的影響。這本書教人掌握一股奇蹟力量,讓人擺脫困惑、痛苦、憂鬱、失敗,而能生氣蓬勃充滿信心,心智由意識層次和潛意識層次的互動,有技巧地導向某個特定目標,開發內在無窮的力量。於是在1969年她重拾畫筆,參與日本的畫會活動,鄭瓊娟堅持:「我的繪畫是表現精神意象與熱情,想要創造完成自己的繪畫」。出於這種內心的熱情,她的作品總是充滿能量與多樣性。
重返台灣
1991年鄭瓊娟在日本舉行六十歲首次個展後,決心重返台灣畫壇。隔年她回台北居住,參加再起的「五月畫會」與「女畫家畫會」,蓄積多年的創作能量如火焰熾燒,傾力而出。此時心靈的自由以及對環境的感應,個人的家族歷史,潛意識的力量,皆成為創作題材。透過日月晨昏、植物花草、四季風景,產生時而半具象時而抽象的藝術樣貌,彎曲小如漩渦大如太極的線條,將迂迴、堅忍的力量注入畫面,畫刀刮、疊、滴、灑、流等自動性技法做出層次的肌理,在奔放的黃、紅、白、黑、金色彩下,構成視覺強烈的作品,受到各方邀請展覽。
2003年後她移居故鄉新竹長住,她說:「還是住在故鄉最安心」,安住的心讓她轉向探討宇宙天體、大氣、陰陽、太極等東方思惟的主題,隨著歲月積累,近期她的創作泉源多是人生體悟與形而上的哲思,作品的形式自由,透過排列裝置,展現諸多變化的可能性。
鄭瓊娟以強韌的生命力自學不輟,展開藝術之路。經歷人生各種滋味,想要「做自己」的力量支持她的思惟與時俱進,她 完全以「問心」來創作。廖繼春曾說:「畫抽象畫是自然的趨势,因為现代繪畫已由外界視覺轉為内心感情的直接表現。」鄭瓊娟的心志純淨高潔,所以簡約優雅大器的作品於焉產生。
她的人生見證女性如何掙脫傳統成為現代的專業畫家,她說:「做人和畫畫一樣,先要立志然後堅持,最後你才能得到成功。」她是極少數值得喝采尊敬的台灣現代女藝術家。
推薦展覽
view all【沐手爾爾】Touching: Material-Makers and Their Worlds
日期:2024-06-18 ~ 2024-08-25|台灣,新竹市
【物境與塵光】
日期:2023-12-19 ~ 2024-03-03|台灣,新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