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國際新聞

被槍殺的黑人雕像 探索種族議題

Ti-Rock MooreMichael BrownHMAAC

2015-11-18|撰文者:邱家琳

去年夏天,美國佛格森(Ferguson)一位18歲的非裔青年布朗(Michael Brown)手無寸鐵,在街頭遭到警察槍殺,引發當地民眾遊行示威,抗議種族不平等。該事件一週年後,美國藝術家莫爾(Ti-Rock Moore)模擬當時案發現場,展示布朗被擊斃身亡的人像,再次挑起這個敏感議題。

今年7月,莫爾創作與布朗樣貌相似的人像,刻劃他被槍擊後倒地不起的情形。身材壯碩的人像穿著白衣長褲,腳踩著拖鞋,臉部則朝下,看起來四肢無力,前方則放置一頂紅色棒球帽,周圍則擺上三角椎、數字立牌,並拉起警察專用的黃色封鎖線。

同時,她也在牆面播放美國歌手厄莎姬特(Eartha Kitt)演唱的曲子「黑色天使」(Angelitos Negros),而「黑色天使」歌詞寫道「藝術家繪製教堂時,只記得創作白人天使,卻忽略黑人天使」,暗示非裔美國人的社會地位不如白人。

雖然莫爾沒有在人像身上刻劃槍孔,或在地面潑灑大量血跡,完整重現布朗去世的情景,但這件作品與莫爾的白人身份仍引發部分人士反彈。文化評論家薩瓦利(Kirsten West Savali)表示,莫爾的藝術不是原創的,這件作品直接剽竊警察威爾森(Darren Wilson)的野蠻,沒有其他意涵。

莫爾回應,許多批評者只看見屍體,卻忽略這件作品其他的元素,像厄莎姬特「黑色天使」歌詞的涵義,她希望藉由這件作品讓人們重新思索種族議題,結束彼此的仇恨。

但非裔美國人文化博物館(HMAAC)支持莫爾的作法,認為白人也有權力用藝術討論種族議題。今年11月,非裔美國人文化博物館以「反對奴隸制度者:不同的眼光看見同樣的現實」(The Abolitionists: Different Eyes Seeing the Same Reality)為題,展示莫爾、普立茲社論漫畫獎(Pulitzer Prize for Editorial Cartooning)得主克萊•班尼特(Clay Bennett)等白人藝術家作品。

策展人格士(John Guess)表示,這檔展覽其中一個目標,是希望更多白人可以像莫爾一樣挺身討論種族議題。他也以澳洲田徑選手彼得•諾曼(Peter Normans)的例子說明,雖然彼得•諾曼是白人,但他曾與兩位非裔美國選手湯美•史密夫(Tommie Smith)與約翰•卡路士(John Carlos)在奧運頒獎典禮,公開支持黑人人權。

除了從白人藝術家的角度重新思索種族議題,非裔美國人文化博物館也邀請奧莉維亞(Lovie Olivia)、強森(Ann Johnson)、蘇伯(Anthony Suber)、派爾(Phillip Pyle)等藝術家,規劃另一檔同期展覽「As Small As a Giant: An Homage to the Black Lives Matter Movement」,關注非裔美國人的自身經歷。展期從11月21日至明年1月30日。

REFERENCE

【Independent】Michael Brown shooting: What happened in Ferguson?
【Independent】Houston art gallery braced for backlash ahead of race exhibition by all-white artists including Ti-Rock Moore
【The Art Newspaper】Houston show looks at racial injustice from a white perspective
【Houston Forward Times】The Houston Museum Of African American Culture Announces The Openings Of The Abolitionists And Growing Up Black/ Black Lives Matter Exhibitions

Ti-Rock MooreMichael BrownHMAAC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美術館

TFAM↔REUSE北美館循環計畫首度公開,將展覽廢棄材料轉化為創意衍生品!

2024-12-19|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63

焦點新聞

藝文跨界策展

社會設計凝聚力,再探萬華茶室與紅包場風華

2024-12-19|撰文者: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