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國際新聞

日本藝術家匿蹤近50年 用作品打卡

On KawaraGuggenheim

2015-02-21|撰文者:邱家琳

智慧型手機發明後,人們只要利用Facebook、Instagram,就能輕鬆記錄日常生活,並隨時分享給朋友。但半世紀之前,人們幾乎只能以日記描述生活瑣事。

不過,日本藝術家河原溫(On Kawara)絲毫不輸給Facebook,他從1966年到2013年,透過剪報、打電報、寄送明信片、繪製日曆等方式,保存每天生活點滴與遊覽各國蹤跡,每日打卡。

而河原溫畢生「所見所聞」,從2月6日開始在美國古根漢美術館(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以「河原溫—寂靜」(On Kawara—Silence)為題展出,展期至5月3日。

河原溫為人神秘 蹤跡僅在作品顯現

觀念藝術家河原溫(On Kawara)早年以素描作品享譽畫壇,但1965年定居美國紐約後,創作風格由寫實轉變為抽象,以實驗藝術作品為主,表達「存在」與「時間」等概念。

1966年之後,河原溫不再出席公開場合,也不參加自己的畫展,甚至沒有留下任何照片,並拒絕採訪與提供生平資料。目前人們只曉得河原溫生於1932年,於2014年夏天過世,總共活了29771天。

河原溫一生有12個系列創作,以「今日」(Today)、「我起床」(I Got Up)、「我遇見」(I Met)、「我行走」(I Went)、「我還活著」(I’m Still Alive),5個系列最負盛名。

今日 我起床 我遇見 我行走 我還活著

「今日」系列版畫繪製「日曆」,並放置當日新聞頭條剪報,共紀錄近3000天時光。

這些「日曆」構圖看似簡單,像是由機器大量生產,但其實是河原溫親手繪製,筆法細緻且繁瑣,如果當日無法完成日曆,他就會選擇銷毀。版畫大小通常是A4或3.5平方公尺,底色是藍、紅、深灰等單色,塗抹4至5層顏料完成,月份、日期、年代則使用白色壓克力顏料書寫。

當日的新聞剪報另外放在紙盒內,紙盒是河原溫以厚紙板特製。剪報多記錄紐約重要消息,譬如1970年1月1日,紐約天空晴朗,但氣溫寒冷只有華氏32度(攝氏0度);1970年1月20日,美國尼克森總統任命最高法院長官;1970年1月26日,美國職籃紐約尼克隊擊敗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我起床」系列則包含1500張明信片。當河原溫到各國旅行或待在紐約家中,會不定期寄明信片給朋友、藝術家、藝評家或美術館。

明信片寫道:「我早上10點55分起床/1968年9月15日/墨西哥」、「我晚上6點15分起床/1970年1月31日/紐約」。這些內容不僅說明河原溫習慣晚起,攝有古根漢美術館的明信片,則顯示1960年代與1970年代紐約地景差異,紀錄城市發展歷程。

「我遇見」系列,則是河原溫從1968年到1979年間紀錄,每天與自己談話的人名字,除了藝術家之外,還有餐廳服務生、空姐、路人。「我行走」系列則是河原溫複印地圖,同時描繪散步路線,藉此追蹤自己在紐約、墨西哥、柏林、東京等地的足跡。這兩個系列就像用Facebook打卡,能標記朋友與地點。

河原溫因作風神秘,或許為避免親友擔心,因此創作「我還活著」系列,從1970年至2000年間不定期向人發送電報,累積將近900封,但內容只簡單寫著「我還活著」。

為何河源溫著迷紀錄日復一日的生活?他從未公開說明創作理念,並拒絕相關採訪。或許他透過史詩般的日常紀錄,呈現「存在」與「時間」的意義,並重新感知生命的喜悅,表達每一天都值得留念。

REFERENCE

【Artnet】What On Kawara's Analog Wisdom at the Guggenheim Has to Offer a Digital World
【The Guardian】On Kawara: Silence review – bringing cosmic time to a human scale
【Huffington Post】Could Your Fitbit Steps Be Art?
【The New York Times】A Life Captivated by the Wonder of Time
【Guggenheim Foundation】On Kawara—Silence

On KawaraGuggenheim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2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美術館

TFAM↔REUSE北美館循環計畫首度公開,將展覽廢棄材料轉化為創意衍生品!

2024-12-19|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