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西洋藝術史

盛期文藝復興(15th末-16th上半葉)Renaissance

  • 【關鍵字】
    文藝復興藝術、文藝復興三傑、威尼斯畫派

    【藝術家】

    羅馬及中部義大利藝術:
    里奧納多‧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1452 ~1519):《岩間聖母》《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
    米開朗基羅‧波納羅提 (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創造亞當》《大衛像》《摩西像》《最後的審判》
    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1483-1520):《大公聖母》《雅典學院》《西斯汀聖母》

    威尼斯畫派及北義大利藝術:
    喬凡尼‧貝利尼 (Giovanni Bellini,1430-1516):《哀悼基督》《聖母子》《湖中聖母》《神的歡宴》
    喬爾喬尼 (Giorgione,1478-1510):《入睡的維納斯》《暴風雨》《田園合奏》
    提香 (Tiziano Vacelli,1487-1576):《酒神的狂歡》《拿手套的男子》《烏爾比諾的維納斯》《戴荊冠的基督》
    丁多列尼(J.R. Tintoretto,1518-1594):《聖馬可的奇蹟》《受胎告知》《銀河的起源》
    委羅內塞(Paolo Veronese,1528~1588):《利未家的晚餐》《加納的婚宴》《維納斯和馬爾斯》

    【起源】
    15世紀末,佛羅倫斯城因陷入政局不安的情況而失去了之前的地位,取代它的則是由教皇統治的羅馬城和北義大利商業城市威尼斯。16世紀初教皇為確立羅馬在基督教世界的地位,各城市為了增加城市印象,彼此爭奪知名藝術家,相對也讓大師們相互競爭。藝術家們不再滿足於個人技巧和手藝,而是轉向對自然科學和文化藝術的探索,他們不再是所謂的工匠,大多數的人都是學識淵博。此時期的藝術家除了地位提高,個人性格也得到大大的肯定。

    【風格】
    羅馬及中部義大利藝術
    羅馬教皇朱利二世以文化的倡導者和庇護者自居,招募人才來羅馬興建教堂,使羅馬成為藝術的中心。此時期在美術理論的部份也有不錯的成就,例如達文西的繪畫美學思想,以及瓦薩里的第一部傳記美術史。這些理論反映了人們對藝術與現實之間的觀感,他們認為藝術是現實的鏡子,主張藝術模仿自然,追求一種「絕對美」的概念,創造出古典理想美的藝術。

    威尼斯畫派及北義大利藝術
    威尼斯畫派在15世紀末到16世紀上半葉產生於威尼斯,對於色彩有特別的研究。由於貿易發達、城市繁榮,世俗的享樂主義在此盛行,有別於佛羅倫斯。此派畫風較為華麗盛大,充滿自由的世俗氣息,題材除了與宗教相關的,還多了描繪歡愉生活的畫面和感官美的女性人體。

    【後續】
    這時候的藝術形態已經成熟,新的古典藝術規範也建構完成。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布拉曼特、提香等人是在競爭激烈之後所產生的藝術巨匠,他們將前輩藝術家探索的基礎上做了概括和總結,使16世紀初的藝術達到最高境界。題材從宗教議題擴大到了現實生活,開始觀察大自然,作品具有複雜的個性和鮮明的意象。藝術家在創作時除了把握早期的透視、解剖等科學法則,更強調給人視覺的衝擊。完美、準確、概括的寫實體系建立,在美術史上寫下光輝的篇章。

    【延伸閱讀】

    書籍:
    廖素珊(譯)(2008)。《米開朗基羅之山:天才雕刻家與超完美大理石》。台北:信實文化。(Eric Scigliano)
    章敏(譯) (2002)。《提香》。台北:木馬文化。(Stefano Zuffi)
    葉淑燕(譯)(1993)。《文藝復興》。台北:正傳。(Tim Wood)

    網路:
    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藝術http://life.fhl.net/Art/renaissance/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4479.htm

    【圖片來源】
    蒙娜麗莎的微笑: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Mona_Lisa,_by_Leonardo_da_Vinci,_from_C2RMF_retouched.jpg
    最後的審判: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Last_Judgement_(Michelangel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