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西洋藝術史

抽象表現主義(1944~)Abstract Expressionism

  • 【關鍵字】
    行動繪畫、幾何表現、單色表現
    【代表藝術家】
    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藍的極限》
    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1904-1997):《臨河之門》
    高爾基(Arshile Gorky,1905-1948):《婚約》
    法蘭茲‧克萊茵(Franz Kline,1910-1962):《藍色中心》
    【起源】
    歐洲抽象表現主義是在歐洲現代繪畫影響下產生的第一個美國現代畫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一批美國畫家為核心的美術運動,代表藝術家有:霍夫曼、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情況發生了新的變化,現代藝術家們明確了藝術的發展方向,對傳統藝術的主題開始進行徹底的革命,一時間對形式的探索,成為一個國際性的藝術運動。在美國,對形式進一步探討導致了抽象表現主義的誕生;在歐洲,對藝術形式的在探索使得歐洲抽象表現主義─不定形藝術大行其道。
    二戰前法國巴黎為公認的現代藝術中心,二戰後西方現代藝術中心逐漸轉移到美國紐約。前衛藝術中心由巴黎到紐約的轉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經濟實力受到嚴重削弱,而美國在經歷了30年代的大蕭條以後,經濟逐漸復甦、繁榮,有充足的經濟力量支持前衛派藝術的試驗。其次是在戰爭期間受到德國法西斯迫害的許多歐洲前衛藝術家,皆為移民到美國避難,對於在前衛藝術方面比較後進的美國有很大的刺激和推動,這樣,美國的前衛藝術迅速超越歐洲。
    【風格】
    嚴謹來說,抽象表現主義代表的畫家組成複雜,創作的方式也各有其差異,以下將挑幾位畫家的創作風格來探討。
    抽象表現主義仍為目前繪畫主流,憑作者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從自然物象,或幾何學圖形中提出其精華,而僅以線條或色彩構成「美」的畫面。是一種抽象而自由的繪畫方式,或用滴彩,或加入沙子,玻璃屑,或焊接金屬等素材,繪畫的結果無法預測,因創作過程中心狀態的改變或偶發事件的發生,都影響作品成果,因此創立了「行動繪畫」。以此方式作畫的畫家以霍夫曼和波洛克為主。
    而羅斯科(Mark Rothko)和史提爾(Clyfford Still)的作品,在抽象表現主義中較顯為含蓄,較易獲得內心的調和,他們用純度較大的色彩和色塊,以平面畫出飄流即向上昇華般的型態。在此同時,他們的畫幅都很大,使人如入畫中之感,氣魄不凡。
    綜上所述,抽象表現主義實際上是不能稱為一種主義或運動,他們只是走在抽象表現主義的大前提之下從事創作,個人走自己獨創的路線,也缺乏有形的組織。但他們的作品卻有一種共通性,就是畫幅大,追求「二次元性」,打破立體影像的描繪,進一步表現內在真實。
    【後續】
    抽象表現主義的作品是以非具象的形式呈現,以立體派和超現實主義系統為基本,與表現主義的實質有關,運用抽象的表現方法,追求內在的、心理的表現,而擺脫了過去造型主義抽象藝術的領域。以最簡單的手法表現最深刻的思想,勇敢地去開拓未知的世界。
    這種注意內在心理表現的抽象藝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了畫壇的主流,也奠定了美國現代藝術的地位這促使美國現代繪畫第一次獲得世界繪畫的領導權。
    【延伸閱讀】
    書:
    何政廣(2007)。歐美現代美術。台北:藝術家出版。
    何政廣(2005)。抽象表現主義大師─杜庫寧。台北:藝術家出版。
    網路:
    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發展之緣起http://www.wretch.cc/blog/san0506/24614085
    現代美術http://win2k.klgsh.kl.edu.tw/ftproot/s93101/music/new_page_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