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西洋藝術史

德國新客觀主義(新即物主義,1924~)Neue Sachlichkeit

  • 【關鍵字】
    社會主義、諷刺社會、魔術的寫實主義

    【代表藝術家】
    奧托‧迪克斯(Otto Dix,1891~1969):《漢斯‧庫克醫生肖象》
    格奧爾格‧格羅斯(Geroge Grosz,1893~1960):《街景》
    馬克思‧貝克曼(Max Beckmann,1884~1950):《啟程》

    【起源】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德國政治形勢即為複雜。君主主義者的右翼與共產主義者的左翼之間鬥爭十分激烈。新成立的共和政府在兩派之間採取中間路線,但是控制不住依然強的軍事力量,也不能抑制可怕的通貨膨脹。1918年,德國爆發了社會民主革命。一些表現派領袖人物組織了「十一月社」,很快吸引了柏林的達達主義者。十一月社在當時被稱作「理想的社會主義者集團」,整個組織具有濃厚的空想社會主義色彩。
    1924年,德國的政治形勢極具的變化,藝術家們的烏托邦主義也變成了悲觀失望和憤世嫉俗的犬儒主義(Cynicism)。這時,在畫上出現了一種諷刺社會的現實主義藝術,被稱之為「新客觀」藝術。「新客觀」實際上並不是一個真正的社團,而是一個展覽會的名稱,組織者是曼海姆(Mannheim)藝術館的館長赫特勞勃。

    【風格】
    新客觀主義提倡用寫實的手段描繪客觀現實,但是他們不是歌頌也不是客觀描繪,而是對戰爭的後果、腐朽不堪的社會、對失去人性的現實,對市民的庸俗氣猛烈的抨擊。這群藝術家曾受到橋社和藍騎士的影響,但是他們是新生的一代,他們主張和老一輩的表現主義不同。他們不要求極端的分解和歪曲客觀現實,而注意細節的真實性。他們不排斥抽象的手段,只是讓抽象的語言服從於真實地揭示客觀現實的要求。
    新客觀主義主張客觀的寫實,是一種獨特的、不同以往的寫實,也被稱為「魔術的寫實主義」,英文為「Magic Realism」,德文為「Magischer Realismus」。

    【後續】
    新客觀主義的繪畫,雖不如表現派的著名,但它帶給實用美術的影響卻很深。此派在北歐擴展後,從繪畫的運動廣泛影響到建築、家具、工藝等各個領域,成為實用美術運動,導致實用美術從歷史樣式的模仿,轉為追求目的性、客觀性和實用性,這是新客觀主義最突出的一面。

    【延伸閱讀】
    書:
    何政廣(2007)。歐美現代美術。台北:藝術家出版。
    網路:
    新即物主義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5%8D%B3%E7%89%A9%E4%B8%BB%E7%BE%A9
    魏瑪德國的「新即物主義」和今天的藝術有什麼關係?
    https://read01.com/zh-tw/mEL3BE.html#.W2frflUzbIU

    【圖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orge_Grosz#/media/File:Republican_Automatons_George_Grosz_19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