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中國藝術史

人物畫

  • 【關鍵字】
    變形人物,陳洪綬,曾鯨

    【代表性藝術家】
    陳洪綬(1598~1652):《稀髮圖冊》《歸來圖》
    崔子忠(?~1644):《長白仙跡圖》《雲中玉女圖》
    曾鯨(1568~1650):《葛一龍像》《王時敏像》

    【起源】
    明代人物畫,略比元代為振興。然多模擬唐宋人舊派,不如隋唐之輝煌,照耀百世,其中以仇英,精於摹古,曾隨周臣學畫,並廣泛師法唐宋大家,創精麗艷逸之史實風俗畫,自成一格。明代中後期繪畫出現漸趨僵滯又轉換生機、尊崇與創造並存的局面。山水畫經過“吳門”後生們的耕耘和追隨漸趨平穩;花鳥畫在陳淳、徐渭等畫師的開拓下,顯示出勃然生機。陳洪綬、崔子忠和曾鯨又使人物肖像畫在畫壇上大放異彩,深刻影響著後世。

    【風格】
    陳洪綬擅長人物、花鳥、山水,繪畫藝術中數量最多、最有特色的是版畫人物,如《西廂記》、《九歌圖》等,除了版畫之外,流傳至今不少人物畫作品多為明亡以後所作,其筆下的人物往往經過大膽的誇張變形,相貌危岸奇峭,形象上擅長利用誇大個性和襯托對比手法。用筆簡括,人物誇張變形,然而風神逼真生動,他的畫風對後世影響深遠。

    其子陳宇、弟子嚴湛、魏湘等直承其法,清代王樹穀、華嵒、羅聘等都融入他的畫法,清末“四任”(任熊﹑任頤﹑任薰﹑任預)更進一步發揚其畫風。崔子忠善畫人物、仕女,兼工肖像畫,師法南唐周文矩,衣紋多屈曲轉折,筆墨清麗,與陳洪綬並稱“南陳北崔”。丁雲鵬善畫道釋人物,畫風雖與陳洪綬不同,但都反應明末清初書畫藝術上的一股“寧拙勿巧、寧醜勿媚”的風尚。

    【後續】
    在陳洪綬、崔子忠創作活躍期,另一位大師曾鯨在肖像畫方面擁有令人矚目的成就,畫重墨骨,即在用淡線勾出輪廓五官後和以淡墨渲染出明暗凹凸。如鏡取影,形象逼真,這種畫法較富立體感,可能已受到當時新傳入的西洋畫法的一定啟發。學者甚眾,遂形成“波臣派”,影響直至清代。陳洪綬、崔子忠等人的人物畫,著重造型上創新面貌,有人稱之為「變成主義」的畫風,也給陳陳相因的臨摹習尚注入一點新生命。

    【延伸閱讀】
    網路:
    明代之道釋人物畫
    https://market.cloud.edu.tw/content/senior/art/tp_cc/ink/ca72.htm
    歷代中國傳統人物畫源流概說
    http://www.deng-fen.com/references/figure_painting/

    【圖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88%E6%B4%AA%E7%BB%B6#/media/File:Chen_hongshou_selfportrait,1635_-_cro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