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走讀|法國有米勒畫農民,台灣有洪瑞麟畫礦工
2022-04-23|攝影剪輯:方景財|採訪編輯:方景財1772
今年是洪瑞麟 的110冥辰,他曾說:「我的畫就是礦工日記,也是我自己的反省。」在低於海平面暗黑幾千呎的地底,昏弱的微光之下,他觀察礦工們堅實疲憊的赤裸軀幹,冒著生命危險賣力地不停挖掘,為了生活而打拚。洪瑞麟工作空餘的速寫,畫的是他熟悉的礦坑場景,畫的是黝黑滄桑甚至道盡礦工無言的吶喊,身上佈滿黑灰的礦工群像。
洪瑞麟(1912-1996)出生在人文薈萃的台北大稻埕,父親洪鶴汀從商但是喜好書畫,洪瑞麟小時候最喜歡幫父親磨墨,從小耳濡目染對畫圖產生興趣。
在那個年代,公立小學還不普遍,洪瑞麟九歲時到大稻埕「稻江義塾」念書。啟蒙教育,往往是人生的關鍵,洪瑞麟在義塾遇到啟蒙老師吳清海,吳老師常拿日本最新美術雜誌給他看,當時日本畫家特別喜好法國田園畫家米勒(Millet)的作品,推崇米勒畫出農民拾穗生活和勞動者的精神,認為這才是藝術的表現;洪瑞麟受到啟發,常素描臨摹米勒畫作。
台灣第一位水彩畫家倪蔣懷在1929年獨資創立「台灣繪畫研究所」,栽培想要學習美術的青年,洪瑞麟和張萬傳、陳德旺同期進入繪畫研究所學畫,其他學員包括陳植棋、藍蔭鼎等人。在這裡洪瑞麟第一次接受學院美術科班指導,他們從最基礎的素描學起,一開始先畫石膏像,接著才開始學習水彩技法,18歲時洪瑞麟以《靜物》獲台灣水彩畫會頭獎。
洪瑞麟在日本七年的時間,平日除了學畫寫生,由於留學花費龐大,他也要打工賺取生活費。洪瑞麟在日本學到嚴謹厚實的繪畫基礎,也受日本思潮影響,當時最風行「普羅藝術」,藝術家從勞動者的觀點出發,用創作表現勞動者、農民和小市民的日常,讓藝術走入人間。洪瑞麟自己曾說:「我留學日本的幾年,最令我感動的,不是那裡的櫻花,不是清淺的溪流,而是天寒下蕭瑟的勞動者。」
回望洪瑞麟的畫作,從17歲的第一幅油畫,畫的是揮汗如雨的農夫,到退休前的最後一幅畫,畫的是滿身烏黑的礦工,他一生都和勞動者在一起,一生都堅持為勞動者作畫。他一生執著畫下寫實的勞動身影,身影裡的人們,有著現代社會最缺少也最寶貴的真情和情義。此外也為台灣藝術史上留下最深刻的一筆印象。
單元系列
【藝文直擊 | 2017】
鍾鼎國際藝術:【「洄游」林建油畫展】
2017-10-18|非池中藝術網3384
【藝文直擊】 2017 ART TAIPEI 大象藝術空間館
2017-11-03|非池中藝術網3204
人物專訪|洪建德【台灣內科醫師與日本侘寂的前世今生】
2017-12-10|非池中藝術網4252
藝文直擊 | 2017 ART KAOHSIUNG 高雄藝術博覽會
2017-12-19|非池中藝術網3407
更多影片
view all藝術走讀|法國有米勒畫農民,台灣有洪瑞麟畫礦工
2022-04-23|攝影剪輯:方景財|採訪編輯:方景財1772
北師美術館|光 — 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2022-01-03|攝影剪輯:蔣宇傑|採訪編輯:陳晞7246
台北市立美術館:【臺灣製造 • 製造臺灣】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展
2015-07-28|非池中藝術網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