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台灣新美術運動最閃亮的巨星,雕塑家黃土水,揭開台灣近代雕塑的序曲。他是當時台籍留日青年,入選日本美術權威「帝展」的第一人,作品在自然寫實的風格裡,闡述對鄉土的情懷,大型浮雕《水牛群像》是他的經典,呈現台灣田園牧歌風情,2009年被指定為台灣國寶。
今年2015年,是黃土水120歲冥誕。台北中山堂為了紀念台灣近代雕塑先鋒,以「向大師致敬─臺灣前輩雕塑11家大展」為名,展出11位台灣近代雕塑大家作品116件,展期至11月22日。
展出藝術家有日本學院訓練出身的黃土水、蒲添生、陳夏雨;戰爭期間自學而成的陳英傑、王永河;戰後自大陸來台的丘雲、闕明德、何明績,以及戰後在現代雕塑的開拓者楊英風、陳庭詩、李再鈐。
水牛群像 陪台北中山堂走過79個年頭
《水牛群像》原名《南國》,是黃土水創作生涯中最大件作品,以淺浮雕雕出五條水牛、三個小牧童,背後襯上幾株芭蕉樹,呈現當時台灣田園裡牧童與水牛間的真摯情感,以及悠閒平和的田園風情。
在黃土水創作《水牛群像》時,他也在工作室搭起牛棚,養頭水牛,仔細研究水牛的動勢。也因此《水牛群像》雖是淺浮雕,但它身上的肌肉線條,在幾個起伏間,便寫實地被勾勒出來。而在製作《水牛群像》前,黃土水也曾創作水牛的立體雕塑,這件立體雕塑《犢》,現也於展場展出中。
《水牛群像》原本預備參選「帝展」,但黃土水因為傾全心在創作上,延誤盲腸炎就醫時間,最後盲腸破裂引發腹膜炎,在作品完成之際,1930年12月21日辭世。1937年,黃土水遺孀廖秋桂捐出《水牛群像》,後來嵌在當時剛落成的台北公會堂展示,陪著台北公會堂更名為台北中山堂,展示了79年之久。
釋迦出山 苦思人間疾苦
此次「向大師致敬」也展出黃土水另一件傑作《釋迦出山》。《釋迦出山》是黃土水應萬華仕紳集資,花三年創作而成的木雕佛像。在創作期間,黃土水花大量時間蒐集文獻,研究天竺人的骨相、生活環境,以及釋迦悟道出山的情景與困頓。
黃土水的《釋迦出山》沒有傳統佛像的法相莊嚴,而是雙眉微蹙,屏息而思,苦思人間疾苦的神情。1927年,黃土水以櫻木雕成,安置於萬華龍山寺中。
不幸,1945年萬華受美軍空襲,木雕《釋迦出山》毀於戰火中。現存的《釋迦出山》則是從當時留存的石膏原作製模,翻鑄而成的青銅作品。現石膏原作收藏於台北市立美術館。
黃土水百二誕辰 臺灣前輩雕塑11家大展
HOT NEWS
-
1.
常玉在美術史的定位?《太極陰陽解析常玉》系列專題(九)
-
2.
情人節快樂! 情人節由來與關於愛情的名畫
-
3.
構築「美術館生態系」的進行式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專訪
-
4.
逝世500週年紀念,達文西的經典畫作出現在英國郵票上
-
5.
常玉給我們的啟發?《太極陰陽解析常玉》系列專題(十)
-
6.
與千年筆墨的時代性對話:專訪藝術家許雨仁
-
7.
臺藝大有章新館擴建 2/23募款拍賣會邀集各界響應支持
-
8.
「我在〈藝術未來〉學到的那些事」- 專訪〈8樓藝術空間〉負責人李佩姒
-
9.
「挪用:不但挪,也要會用」─ 英國街頭藝術家D*face
-
10.
當科技成為新型態的信仰-黃贊倫個展《祂方》(iGod)
-
專題企劃
07月03日 黃土水生日快樂!
2017-07-03 -
國際新聞
香港巴塞爾 BASEL HK 台美合作VR藝術 紀念人類登月50週年
2019-02-22 -
藝術新聞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2019年度計畫公布-國際創意平台的展開
2019-02-21 -
藝術新聞
橄欖樹下,一個開始夢想的地方---敬邀您來我們的第一個展覽「用清代盛世的杯子來喝茶」
2019-02-20 -
專題企劃
臺藝大有章新館擴建 2/23募款拍賣會邀集各界響應支持
2019-02-19 -
藝術新聞
「挪用:不但挪,也要會用」─ 英國街頭藝術家D*face
2019-02-19 -
專題企劃
常玉給我們的啟發?《太極陰陽解析常玉》系列專題(十)
2019-02-18 -
藝術新聞
當科技成為新型態的信仰-黃贊倫個展《祂方》(iGod)
201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