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回應機構空間的文化結構「展場誌:觀看者-維護者-空間的對話術」
2024-12-25|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
「展場誌:觀看者-維護者-空間的對話術」(以下簡稱「展場誌」)是一檔以機構批判(Institutional Critique)作為核心意識所形成的策展。然而在了解該展覽之前,或許可以先提及甚麼是機構批判?簡要來說,它是一種深入探討藝術機構在文化生產中的權力結構與意識形態運作的學術理論與實踐。其中又分為不同的方法與概念進行,「展場誌」則是以較為實驗性實踐(Experimental Practices)的方式來進行建構展覽,透過跨學科、重建空間屬性的方式,來進行揭露性分析(Revealing Mechanisms),當然這檔展覽事實上並未真的採取了「批評」行為,更大程度的是將展覽空間在身為文化機構的框架下塑形的過程,重新透過展覽作品來回應空間的屬性與歷史時間。
「展場誌:觀看者-維護者-空間的對話術」展場照片。圖/臺南文化中心。
本次展覽由策展人楊佳璇策劃,她提到最初與機構討論下對於展覽的設定是將臺南文化中心內的歷史脈絡整合,比如涵蓋過去曾在此展出的畫會藝術家、美展相關創作以及地方藝術團體,再加上當代藝術,規模非常龐大。然而隨著討論深入,機構方決定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由策展人徐婉禎策劃,偏向學術性、研究性的內容,也就是今年八月展出的「鯤鯓漫波─臺南美展四十年的臺南美學」;而另一部分則專注於當代藝術的切入點,因此「展場誌」便是在這樣的推進下有了開始。
「展場誌:觀看者-維護者-空間的對話術」展場照片。圖/臺南文化中心。
策展人認為文化中心在空間的使用上若是作為一個展覽場地,這中間存在著複合式的屬性,一如我們所熟悉的,文化中心對於地方居民來說不僅是一個休憩場域,同時它又是許多文化的交匯處(包括各種表演藝術、劇場、音樂…等),它並非像是美術館、藝廊空間,而是更大程度地承載了地方藝術的發展。在一般大眾的視野下,文化中心的定位接近於表演與視覺藝術並存的地方性空間,具備推廣文化教育的功能。
《來吧!文化中心營業中》林玉婷。圖/臺南文化中心。
事實上我們也可以感覺到隨著時代推進,文化中心的功能與定位也面臨轉型的挑戰。本次展覽正是落在臺南400這一時間點,因此也可以透過展覽看見策展人與藝術家試圖以當代藝術的不同切角去呈現機構的多重面向,對於空間我們如何去界定、表現,以及挖掘。「展場誌」的「誌」顧名思義是以展覽空間為日誌書寫的象徵,策展人試圖回顧文化中心40年來的歷史與轉變,同時剖析機構之於地方的角色與未來定位。試圖去引導與文化中心有過經驗關係的大眾,重新思考這座空間的各種變遷,利用當代藝術的語境開啟觀眾對空間未來的想像。
《檔案室復原計畫》蔡明岳。圖/臺南文化中心。
因此這次展覽的焦點更多放在空間特性上的詮釋,除了眼下所見的結構之外,建築設計由於時代需求而造就的不同需求也導致某些空間在使用上出現了異化。策展人希望觀眾不依賴文本解讀,因此不直接以史料檔案作為展覽的第一手元素,而是透過空間與作品直接開啟對話。試圖以藝術作品呈現機構內部的權力結構與敘事框架。在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家的創作將機構無形的運作轉為視覺藝術的形式,使觀眾能以視覺化的方式感知其內部運作邏輯與文化意義。
《告訴我,你看到什麼》黃奕翔。圖/臺南文化中心。
《生日快樂》黃奕翔。圖/臺南文化中心。
據策展人所述,我們此刻所見的這般展覽形式,正是由於文化中心本身的空間特殊,才得以發生。因此策展人與藝術家在本次展覽前置期間透過臺南文化中心內部職員的協助,深入窺探所謂空間的前臺與後臺,破格了日常不可見的場域。將鮮少曝光的後臺進行探索,並且與場域中的多種角色進行對話,包括行政人員、舞臺總監、展場志工、清潔人員等,藉由場域中角色的感知經驗,後臺成為連結機構內部與外部的重要介面,其內部散布著時間的物質痕跡——建築內部的水漬、污漬,展覽後累積的大量文件、海報、照片、幻燈片,甚至是被遺留的木作展示檯與展牆,以及早年曾作為會議廳、播放室、視聽室與圖書室的空間殘跡。藉著這樣的方式來開展作品所觸及的資訊以及空間想像,觀眾也能經由後臺的翻轉感受到更多元的互動可能。
《水池》劉紀彤。圖/臺南文化中心。
除了空間內部的結構與意義關係,地理文化同時也是這檔展覽在處理的部分。策展人便分享到,臺南文化中心位於夢湖之上,亦是竹溪的源頭之一,而這是一條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被遺忘的河流,近年才重新被整治。本次展覽邀請到藝術家劉紀彤,已鑒於過去她曾發展與水文相關脈絡的作品,這次藝術家的作品則是以文化中心地下室漏水形成的壁癌痕跡為發想,進一步去調查、轉譯痕跡與地理特性的關係,探討後臺空間的時間性與物理變遷。另方面,藝術家黃奕翔則是將思考的焦點放在文化中心內的行政人員。他透過劇場式的工作坊與敘事手法,重建行政人員的日常經驗,並以藝術化的方式呈現這些「無形的勞動」。這不僅是一種對機構內部工作的再現,也是對文化機構背後「照料者」角色的反思。
《展示櫃》陳為榛。圖/臺南文化中心。
陳為榛則運用現成物與建築結構,重新定義文化中心的硬體空間,將展覽空間的歷史性與日常性融合在一起,消解了多種意義下空間的隔閡。此外,林玉婷的作品以藍曬工藝紀錄文化中心的教育推廣功能,展現職員工作場景的細節。蔡明岳則聚焦於儲藏室的檔案文件,通過擷取機構內部的記憶與秩序,將其轉化為對未來的反思。透過四十年的累積物件與空間記憶,揭示場域背後的運作機制與未曾被觀看的脈絡。藉此我們可以看到策展人在這檔展覽中的策展方法,是將文化中心的空間性、行政結構與場域功能本身作為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讓觀眾得以瞭解文化機構運行的內部機制與外部表象。
《物拾考古》陳為榛。圖/臺南文化中心。
「展場誌」並未去建構一個與現實空間斷裂的場域或是語言,而是將現實空間透過當代藝術的語境去拉伸出不同時期的空間痕跡,串聯起該處的歷史敘事,它不僅強調了空間本身在多種用途上的特殊性,更凸顯機構在不同需求的情境下對於展示的策略和考量,這一部分也相當程度的回扣了策展人所論述到有關觀看者、維護者的位置,文藝機構的屬性背後除了本身政策與營運,裏頭的人員作為藝術場域內並行的角色,在這檔展覽裡面我們不再是透過閱讀歷史與空間的組合來瞭解一系列敘事,而是以藝術家操演下觀看者、維護者的服貼視角觀看與想像。因此我們可以理解這檔展覽非但是反映了臺南文化中心的單獨歷史,也提供了一種當代介入非典型展覽白盒子空間的手勢。
「展場誌:觀看者-維護者-空間的對話術」展場照片。圖/臺南文化中心。
《展場誌》觀看者-維護者-空間的對話術
展覽日期 12/21(六)- 1/19(日)
展覽地點 臺南文化中心 文物陳列館一、二樓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首度由黑人女性出任總策展人,美國古根漢美術館副館長娜歐蜜·貝克維斯(Naomi Beckwith)領軍第16屆卡塞爾文件展
尋一壺月光 ── 李蕓朵 詩・書・畫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資深陽光男孩與南臺灣藝術之光:仨!陽光男孩,張新丕、梁任宏與張國信三人展
2021-08-24|撰文者:陳晞6109
桃園市立美術館榮獲文化部「藝文場館營運升級」視覺藝術類計畫優異
2024-12-25|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78
桃園市立美術館榮獲文化部「藝文場館營運升級」視覺藝術類計畫優異
2024-12-25|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78
詮釋宜蘭獨特的藝術脈絡,宜蘭美術館推出展覽「繁星璀璨—跨.時空的宜美對話」
2024-12-24|撰文者:宜蘭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06
2024 Art Jakarta:探索東南亞藝術市場與永續發展新契機
2024-12-23|撰文者:十方藝術空間450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2024-12-20|撰文者:李竺恩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