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國際新聞

藝術家越憂鬱作品越好? 研究:也許正好相反

Kathryn GraddyPaul CézannePablo Picasso

2016-01-04|撰文者:邱家琳

藝術家面對生命的困境,常透過創作抒發情緒,畫出不少作品。但去年12月底,美國布蘭德斯國際商學院(Brandei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經濟學教授格拉迪(Kathryn Graddy)提出新論點,藝術家遭遇親友去世的打擊,不見得會創作出最好的作品,那個時期的作品也不會賣得特別好。

經濟學教授格拉迪比對48位歐美藝術家的生平與畫作銷售價格,分析這些藝術家經歷喪親之痛,作品數量是否增加,以及在一年內創作的作品價格是否高於其他時期。這48位藝術家包含塞尚(Paul Cézanne)、竇加(Edgar Degas)、馬奈(Edouard Manet)、莫內(Claude Monet)、畢卡索(Pablo Picasso)、波洛克(Jackson Pollock)、艾格尼絲‧馬丁(Agnes Martin)等人,總共超過1.5萬張畫作。

格拉迪在研究報告《死亡,喪親之痛和創造力》(Death, Bereavement and Creativity)指出,這些藝術家在歷經傷痛後,平均而言,創造力比起生命中其他時期還要來得低。而藝術家在親友去世後一年內的創作,在拍賣會上約有50%的出售價格偏低,也不是藏家最青睞的作品。

像法國藝術家塞尚在母親過世後,有好幾個月無法作畫,但他隔年重新提筆創作後,繪畫風格也逐漸轉變,畫面多用球體、圓錐、圓柱體構成,被視為立體派的先驅。塞尚從小與母親感情融洽,當銀行家的父親反對他以畫畫維生,拒絕提供金援時,母親會私下塞錢給他,默默支持他的藝術生涯。

除了塞尚外,西班牙藝術家畢卡索的畫風也曾因親友過世而改變。部分藝術史家認為畢卡索受到好友卡洛斯•卡薩吉瑪斯自殺影響,畫作風格開始變得陰沉憂鬱,色調以冰冷的藍色、藍綠色為主,被稱為「藍色時期」(Periodo Azul),是畢卡索早年的代表作品。去年11月,藍色時期創作的裸女名畫《浮華》(La Gommeuse),以6750萬美金(約22.2244億台幣)拍出。

但今年5月,畢卡索於1950年代完成的作品《阿爾及爾的女人(O 版本)》(Les Femmes d'Alger, Version 'O'),以1.793億美金(約54.9798億台幣)成交,成為拍賣史上最貴的畫作。兩幅畫作價格相差1.118億美金(約36.8101億台幣),差距達1.65倍。

研究報告《死亡,喪親之痛和創造力》證實人們情緒波動與藝術創作有關,但「痛苦必然增加藝術創造力」則是一種迷思。格拉迪表示,研究結果一點也不糟糕,反而令人心情振奮,這說明人們不一定要經歷喪親之痛,才能變得有創造力。

不過,美國《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藝評家普莉斯拉(Priscilla Frank)不太認同格拉迪的論點。她認為格拉迪的樣本數不足,48位藝術家多為白人男性,只有艾格尼絲‧馬丁與愛莉絲‧妮勒(Alice Neel)兩位女性藝術家,同時研究報告也忽略生活貧困、身體病痛、藥物成癮、政治壓迫等痛苦來源,內容不夠全面。

REFERENCE

【Daily Mail】The tortured artist 'is a myth'
【Independent】Painters do not produce their best work when suffering emotional turmoil, research says
【Huffington Post】What Experts Got Wrong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ffering And Art

Kathryn GraddyPaul CézannePablo Picasso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

國際新聞

沒拆畫沒發現 塞尚2張畫背草圖現蹤

2015-03-07|撰文者:邱家琳、王士源13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