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9|撰文者:王士源
鋼鐵是工業之母,是建築領域第二大要材,在經過高溫熔鍊、形塑定型,成為支撐屋宇、機械組件的重要材料。只是一年全球平均廢棄的鋼材約6億噸,除了將廢鋼回收再製外,廢鋼,也能成為藝術創作的媒材。
2012年東鋼文化藝術基金會成立,每年均邀請一位外籍藝術家、一位台籍藝術家至東和鋼鐵苗栗廠駐廠創作,替廢鋼新生。
今年東鋼駐廠計畫,則邀來藝術家王文志與俄羅斯藝術家尼古拉‧波利斯基(Nikolay Polissky),一起感受製鋼熔鍊的高溫、探索鋼鐵的製程,與鋼鐵廠迸發創作火花。
在尼古拉‧波利斯基與王文志的創作裡,他們擅長運用自然材質結合地理景觀,創作出與環境有強烈連結的環境作品。波利斯基常於莫斯科近郊用大量的雪、木頭、乾草,堆疊出高聳的地景藝術,用藝術喚起莫斯科近郊的生命力,知名作品有媒體塔(Media tower,2002)、光屋(Lighthouse,2004)。
波利斯基來到東鋼苗栗廠駐廠,則對鋼鐵的製程與製作環境感觸良多,他以鋼鐵製程中切除的廢鋼料「剪頭尾」,組合成出花朵與太陽輪造型,堆疊成高塔置於水池中,反映重覆熔煉的生產途徑,象徵工業模擬自然不息的循環。
而王文志的創作則在思考人與自然環境的關聯,常以竹子等軟性材料,編織出大型的環境作品。王文志的作品邀請人們走進裏頭或坐或躺,靜心聆聽、感受大自然的喧囂,沉澱心靈。
東鋼苗栗廠駐廠期間,王文志則以鍊鋼爐殘餘的鋼液凝結而成的「地金」作為創作原料,在創作的過中,賦予冰冷的鋼鐵暖意。他雕鑿地金,把地金形塑成一個洞穴,讓人可以坐在這個鋼鐵洞穴中思索,感受環境;也將凹凸不平的地金堆疊成雕塑創作,讓人駐足欣賞鋼鐵原料的生命特質。
REACTIONS
0
1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2024 ONE ART Taipei 展商公布!同步推出首屆學術策展展會「Voices」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個展美術館金馬賓館5周年大展「感應未來」,重磅推出歐普藝術重要藝術家傑圖利奧.阿維亞尼(Getulio Alviani)多件經典之作
2023-12-07|撰文者: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