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內到框外的自我博弈
2025-01-07|撰文者: 楊北辰(四川美術學院專任副教授、雕塑系第四教學研究室主任)
有篇文章,專訪了法國一位“性格古怪”的米其林星級主廚。他在自己的某道菜品獲得了星等的榮譽以後,反而決定將那道獲獎的名菜從他餐廳的菜單中移除。此舉不但令許多慕名而來的饕客感到失望,更令欽羨他的同行覺得困惑:這不等於是白白浪費了好不容易所得到的成果嗎?
這位主廚的理由是:摘星的名菜,固然可以使他的餐廳收割眼前的利益;但也可能使自己從此失去創新的渴望和突破的動力。
這樣的態度,使我覺得他不只是一位主廚;而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
藝術圈裡,總有只標榜藝術家身份,卻不太用心於藝術的人;藝術圈外,卻也有像他這樣,雖不是藝術家,卻能夠以嚴肅的態度,在自己的領域裡實踐另一種藝術。
陳修橋,平凡:根源,61 x 82 x 156 cm(老鷹),24 x 20 x 35 cm(麻雀),樟木、油彩、壓克力顏料,2024。
所謂視覺藝術,其實只是被藝術家改變了原始型態,並賦予所指意義的有形物質而已。藝術品在歷史、文化、藝術甚至是商業上的價值,並不在於目所能見的“物性”,而是隱藏其中的“人性”。審視藝術作品,先應該審視藝術家的動心起念;品鑑藝術作品,更應該品鑑藝術家的生命追求——我是如此評價所見的藝術家;亦是如此警惕和告誡我自己。
就一個創作階段正處於上升階段的年輕藝術家而言,陳修橋是一位難得能沉心潛靜,在創作中自我覺察、自我提問、自我突破的木雕藝術新銳。在他這次名為《框內,框外 Beyond boundaries》的個展中,“框內”被定義為已知,意味著規則與命運;“框外”則象徵著未知,代表著變數與可能。
我很喜歡其中展出的作品《平凡:根源》中,那揚展著雙翅以傲示自身不凡的老鷹,與對比之下顯得渺小卻自信十足的麻雀,因相互對峙所呈現出的張力感和戲劇性:麻雀雖小,“雙翅”俱全。牠自認為,對比高大威猛的老鷹,自己除了在形體方面的區別以外,並沒有其它本質上的不同。因此,在老鷹的面前,小小的麻雀亦能夠展翅挺胸,氣宇軒昂。
陳修橋,平凡:根源,61 x 82 x 156 cm(老鷹),24 x 20 x 35 cm(麻雀),樟木、油彩、壓克力顏料,2024。
麻雀與鷹之間,構成一個沒有背景的場景,展開一段沒有對白的交談,進行一場沒有輸贏的較量,暗示一個沒有定論的結局。
我亦欣賞另外一件小品《平凡:真實》——一隻精神抖擻,表情卻略顯不耐的漂亮麻雀,頭上卻頂著一塊突兀的石頭。牠張著嘴,表情似乎因石頭的存在而感到焦慮,身體彷彿為對抗石頭的沈重在勉力喘氣……
這是另一場刻畫較量的戲劇。石頭對麻雀而言,就是人人在生命中無法承受,卻總是卸除不下的沈重。
陳修橋,平凡:真實,24 x 19 x 36 cm,樟木、油彩、壓克力顏料,2024。
陳修橋,平凡:白日夢,32 x 20 x 35 cm,樟木、油彩、壓克力顏料,2024。
陳修橋,平凡:夢想,44 x 23 x 34 cm,樟木、油彩、壓克力顏料、不鏽鋼,2024。
現今東亞地區所流行的當代具象藝術中,“有戲”已然是作品裡非常關鍵的表現特質。奈良美智現象之後,新世代的藝術家們,雨後春筍般地創造出琳瑯滿目的各種強調“有戲”的擬人化動物、擬人化植物、擬人化動物結合人物、擬人化植物結合人物……身處在兩岸高等藝術教育的第一現場,我得以長年近距離觀察和欣賞這股新世代審美浪潮的發生與流動。然而我所關注的重點,不在於有戲的“形式”;而是在有戲的“內容”。
藝術的整體形式如同時尚潮流,會自然順應著一個時代的審美趨勢,產生不同於過去的審美品味;然而藝術的個別內容,卻能反映出一個藝術家的思想高度、精神層次、人格特質、生命價值。陳修橋的作品所演出的“戲碼”,正是他的藝術創作所想要表達的“內容”。其中所展露的深刻化傾向,正是他的作品能令我眼睛一亮,為之欣喜的原由。
陳修橋,勢,39 x 20 x 23 cm,銅、油彩上色、不鏽鋼台座,Edition 12,2023。
藝術創作對陳修橋而言,顯然不是一派討喜的優雅和討巧;而是一場不斷挑戰未知,自我博弈所帶來的嚴肅與深沉。在我看來,“老鷹”如果是他自我綑綁的隱喻;“麻雀”何嘗不是他擺脫自我束縛、追求自我突破的象徵?
藝術是什麼?
對已過天命之年的我來說,這僅只是一個必因時代演化而永遠恆變的虛假命題。
我能確定的是,真正的藝術家,必不是對潮流聰明輕巧地追隨;而是與自己誠實艱難地博弈——如那位令我由衷感佩的主廚。
陳修橋,平凡:啟程,23 x 15 x 36 cm,樟木、油彩、壓克力顏料、不鏽鋼,2024。
【框內,框外】陳修橋個展
Beyond boundaries – CHEN Xiu-Qiao Solo Exhibition
|展覽日期:2024/12/14 - 2025/02/28
|展覽地點:秋刀魚藝術中心(台北市中山區基湖路137號一樓)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 13:00-19:00(週日、一閉館)
REACTIONS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那條不說話的鬥魚,像極了愛情:陳修橋與他的「情·形」
2020-08-26|撰文者:陳晞8644
秋刀魚藝術中心隆重呈現「遺忘與凝望 雙向奔赴的創作思維」策展,回應2024台北藝術週
2024-10-16|撰文者:曾學彥3005
醉心於追求光的真理、描繪光的形狀:黃敏俊最新個展「泠光」,於畫布展現光與色交織無盡的可能
2024-01-02|撰文者:張家馨3314
一生書寫臺灣山川靈韻:臺灣藝術巨擘林惺嶽辭世
2025-01-08|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08
一生書寫臺灣山川靈韻:臺灣藝術巨擘林惺嶽辭世
2025-01-08|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08
2024年國際藝術拍賣市場回顧:總體市場成績下降,卻有更多買家進場?
2025-01-08|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