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條不說話的鬥魚,像極了愛情:陳修橋與他的「情·形」
2020-08-26|撰文者:陳晞
魚不說話。科學家說魚會透過鰾的震動發出聲音彼此溝通,藝術家則說魚像自己,以凝視與行動作為語言,傳達情念。尤其是像鬥魚這般在人們眼中華麗而激情的生物,魚鰭和魚尾的擺動甚至都表現著情緒的餘波。特別像陳修橋這樣的雕塑創作者,不善言詞、木訥卻感性、惟懂得在雕塑中表達。
陳修橋作品〈對方眼裡的紅〉。圖/秋刀魚藝術中心提供
藝術家陳修橋。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鬥魚
陳修橋雕鬥魚,鬥魚作為在此次秋刀魚藝術中心的個展「情·形」中呈現的母題,一是陳修橋自己對於鬥魚習性與行為的情感投射,二則是魚鰭魚尾的華麗造形,可以在雕塑的呈現中更增添意象情感的表達。從雕人到刻魚,他覺得動物比人還要更能讓我們產生情感的投射,希望自己逐步地在探索木雕表現意象的可能當中,讓觀者感受到他的木雕像極了愛情的一面。
在寫實的結構中加入寫意的流線與流形空間,是陳修橋對木雕造形的探索。陳修橋在就讀臺藝大雕塑系期間,師於臺灣寫實雕塑家楊北辰在技法與精神上的思想。大學時期修習泥塑、人體解剖等基本功,在陳修橋在學時期的人物雕塑中,可見他對於寫實技巧的掌控。但寫實對陳修橋來說,還不足以呈現他想表現的真實。此次個展即呈現他熱切地試圖在雕塑中呈現如情念般的造形──「情形」的創作方法。
陳修橋在以往木雕創作中或堅實、或孤立的形象,在此次展出以桂楠木進行雕刻的鬥魚系列作品中,孤獨與沉靜感依舊,卻有了不同的呈現。藝術家說,創作時往往會做到一個進度先停下來,同時多件作品一起思考最後表現的方式。此次的作品都是用古典油畫的技法,先上一層壓克力,再用油畫顏料層層堆疊,最後以銼刀進行表面材質的處理。
兩兩成對的形象與象徵,總是相望與相連。藝術家在技法上表現負空間刻劃造形的空間感,流動性與情感,特別表現在魚鰭、魚尾以及煙雲波浪之間。在〈對方眼裡的紅〉中,紅鬥魚的魚鰭和魚尾如盛夏的扶桑花般綻開,與玫瑰相望如我們在初戀中轉移的自戀。藝術家給玫瑰上了一層仿金屬質地的漆,微微回映著鬥魚的紅,而鬥魚則像是孔雀開屏似地回應玫瑰的綻放。而在〈思念〉中,往下沉潛的普魯士藍鬥魚,嘴親著水面,像滴落在一池春水中的墨。尾巴則像冉起的煙墨。空間感和層次表達,霧非霧的線條,花非花的情調。
陳修橋作品〈思念〉。圖/秋刀魚藝術中心提供
繞路
陳修橋是過來人。他跟所有努力活著的人一樣,自我實踐曾面臨是要堅持走向正確的路,或是向現實投降、妥協走向比較輕鬆的路時的選擇。作為被經濟學家與社會學者稱之為「下流世代」的創作者,陳修橋在創作職志上走的路,比許多創作者要來得曲折許多。
他在家中排行老二,他在意自己在家中的形象,他希望家人為自己感到驕傲,也因此在試著滿足期待中壓抑了自我。他對外在情感表達,渴望卻生疏。
到了大學求學之後,許多生命中的關鍵時刻一記記重擊在他創作生涯的起步階段,也因此他比許多創作者更珍惜創作,更珍惜人與自我之間的情感。藝術創作往往是因為堅持,而讓非創作者的我們,得以想盡各種辦法試圖接近。求學期間曾經因為在自我實踐與現實生活的壓力之間的抉擇,選擇了先上班賺錢,再從事藝術創作。而後又適逢家人離世、女友分手以及義務兵役的國家召喚,擔任消防役的過程中更見到種種生離死別的現場。經歷了許多斷捨離,但情感壓抑依舊。在創作道路上稍微繞了路,直到現在,創作成為了情感紓發與表達的出口。陳修橋想用形體去說他講不出來的話。
陳修橋作品草圖手稿。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紀念性
陳修橋的雕塑並不前衛張狂,卻也不如時下表現可愛魔幻的卡漫木雕那般超扁平,它悠游在雕塑的當代性中間,以魚喻己,一種私我的治癒與紀念雕琢在其中。此次新作相較以往的人像雕塑或是動物雕塑要小,〈尋找那道光〉將魚的形體與濤浪的結合,一樣呈現出陳修橋拿手的身體構造與意象流形相連的變形,以鬥魚的大和燈塔的小去呈現視覺的遠近對位。作品命名感性,是藝術家透過作品在心中許下的祈願,祈願看見避風港的光。
看陳修橋的鬥魚,就像當趴在桌上看著被養在小盒子裡的鬥魚,看的是牠,想的是他/她/祂。陳修橋雕塑中的紀念性不是關於國家大事,而是關於歸屬感,關於與他人相愛相親,那些每個人心中最重要的小事。
陳修橋作品〈尋找那道光〉。圖/秋刀魚藝術中心提供
藝術家小檔案│
陳修橋,1993年生於台灣花蓮,2016年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肄業。木雕藝術家,在台灣藝術大學攻讀雕塑系研讀的過程中接觸到各類材質,最後選擇木材質進行研究。在大學期間他也深入學習人體構造,因此開始嘗試用身體來表達情感氛圍,希望能從形體紀錄那些不可言語的情感。曾獲得國際袖珍雕塑展、三義木雕國際競賽等獎項肯定。
「情·形:陳修橋首個展」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2020年8月28日至9月27日
開幕時間│2020年8月29日,下午15:00
展覽地點│秋刀魚藝術中心
展覽地址│臺北市中山區基湖路137號1樓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首度由黑人女性出任總策展人,美國古根漢美術館副館長娜歐蜜·貝克維斯(Naomi Beckwith)領軍第16屆卡塞爾文件展
藝術創意工作者如何融入永續概念實踐?視盟攜手臺師大舉辦國際論壇 激盪藝術ESG政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接合木雕與感性經驗的藝術形式:「木之靈 生之華」喚起的共鳴
2024-09-30|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5398
萬物有靈、草木有心,富貴三義美術館展出「木之靈 生之華」董旻晋創作個展
2024-08-23|撰文者:富貴三義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484
臺藝大雕塑系「第十五屆袖珍雕塑展」:獎項機制於學院中的必要性及其交流助益
2024-11-15|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1440
桃園市立美術館榮獲文化部「藝文場館營運升級」視覺藝術類計畫優異
2024-12-25|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5
重新回應機構空間的文化結構「展場誌:觀看者-維護者-空間的對話術」
2024-12-25|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73
詮釋宜蘭獨特的藝術脈絡,宜蘭美術館推出展覽「繁星璀璨—跨.時空的宜美對話」
2024-12-24|撰文者:宜蘭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