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0|撰文者:陳乃慈
喜愛逛展覽的朋友,對台北當代藝術館應該不陌生。走進當代館紅磚建築,是否曾對它的歷史產生好奇?當代館展覽「破碎的神聖」橫跨本館、空總創新基地、萬華等地,不僅展出場館歷史,也邀請10組藝術家一起挖掘過去,構築另一種觀看歷史的方式。
觀看「建成小學校」灣生採訪記錄。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覽策展人賴依欣集結近年對於空間、記憶、文本與個人之間關係的思考,對展場進行歷史的踏查和梳理,並邀請藝術家從個人、集體歷史的角度衍生創作。
小學校變美術館 採訪灣生兒時記憶
台北當代藝術館建築擁有96年歷史,最初是日治時期的「建成小學校」,供日本小學生就讀。策展團隊採訪三位校友和他們的後代,將訪談製作成影片;也蒐集當代館的文件和歷史照片,在館外搭建的小木屋展出。
藝術家克里斯·沈(Chris Shen)在長廊設置監視器與一排螢幕,觀眾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影和走廊窗戶,畫面隨著螢幕排列逐漸模糊,比喻空間的歷史隨著時間慢慢消逝、改變。
克里斯·沈《Rastrum》。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翻開祖母相簿 訪查日治時期集體歷史
另一處展場--空總創新基地位於台北市大安區,原本是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推動一系列農、工業政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空軍總司令部,近年則在文化部主導下轉型成文化園區。空總創新基地從過去國家主導的研究單位,逐漸轉變為民眾能夠走訪的空間,藝術家扣合展場背景,從家族史、個人生命出發,探討前者和集體歷史的關聯。
空總創新基地展間模擬戰情室,記錄過去的歷史演變。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陳飛豪《太平洋戰爭、建功神社與家族史翻譯文件》從祖母的相簿出發:「家族相簿不只記錄了她的人生,也記錄了台灣從日治時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歷史。」他邀請同樣出生在1985年的朋友閱讀家族的相片與文件,猜想過去的歷史。
這些家族歷史被翻譯成日文,陳飛豪刻意留下漢字並書寫成文章,從日治時期的官方語言日語,轉換成後來的官方語言中文,增加閱讀的困難度,就像後世的人解讀歷史時,會產生落差與難以判讀的窘境。
陳飛豪《太平洋戰爭、建功神社與家族史翻譯文件》。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陳飛豪《太平洋戰爭、建功神社與家族史翻譯文件》。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他也從相簿裡出現的建築物延伸:台灣總督府博物館(目前是國立台灣博物館)、台灣教育會館(目前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與台灣護國神社(目前的國民革命忠烈祠),將相關的檔案置於展場裡,和家族翻譯文價互相對照。
互動式戲劇 邀觀眾踏查90年代兒童失蹤案
展覽結束前兩周內,將開放觀眾參與戲劇《其境/他方》演出。演出時只開放一位觀眾進入,戴上耳機,從捷運中山站出發,經過萬華地區的圖書館、龍山寺等地點,追蹤一起發生在90年代的兒童失蹤案。
《其境/他方》共同創作者黃思農。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除了佩戴耳機,觀眾也將帶著偵探筆記本,根據不同地點聽到的錄音、密碼等線索,循線找到故事的結局。
《其境/他方》由聲音藝術家黃思農、再拒劇團攜手合作,撰寫故事並演繹聲音。
黃思農表示:「這是關於小孩被換取的故事,比喻人們的記憶隨著時代替換。經過時代演變,許多城市的歷史感都被移除了。萬華保留了90年代的景觀,新舊產業同時並存,觀眾可以聆聽演出,一邊觀察它和地景的關聯。」
張立人《戰鬥之城》。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曾伯豪《日日新》。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覽將在6月10日結束,《其境/他方》參與名額有限,歡迎有興趣的觀眾上網報名:http://www.accupass.com/event/register/1705080908103149440200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當代藝術美術館MoCA 「神救援: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展覽 那些年藝術家楊茂林以藝術召喚的諸神軌跡
2023-11-03|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970
焦點新聞
美術館特展藝文跨界MoCA Studio攜手韓國國立亞洲文化殿堂「偶然的運轉」 探詢人類中心主義與感知真實性
2023-10-2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277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城市密碼‧台北賦格」,9位攝影師帶你發掘赤峰街區白日到夜晚的巷弄風情
2023-09-26|撰文者:MoCA TAIPEI 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001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