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4|撰文者:王玉善
劉家瑋為年輕的當代藝術家,畢業於巴塞隆納大學藝術製作與研究碩士,現為新竹教育大學藝設系講師,舉辦過許多個展及聯展,並曾獲的第六屆聯邦美術新人獎的首獎等。另一方面,作品被國內公私部門典藏,如國立台灣美術館、鳳甲美術館、聯邦文教基金會等,同時受許多私人藏家的青睞。現正於赤粒藝術展出「置外」劉家瑋個展,展期至2018年7月8日。
他的畫風非常的特殊,其融合超現實主義與寫實的手法,再現了靜謐悠然的自然美景,但卻也在畫面中置入現代文明常見的裝置與物件,觸發觀者的想像與思考。
劉家瑋,保存期限(局部),油彩畫布,162x89cm,2017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自然與文明交織的意象
舉例而言,作品《保存期限》描繪的是一座具有人類遺存的小島,上面長滿了茂密的森林,並搭配灰藍色的天空與海,帶給觀者一股具有生命力但卻又有些荒蕪的景象。而在前景當中我們看到的多稜角與線條的透明體,其實為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塑膠袋。因此,實際上整幅景象是被包覆於塑膠袋當中,呈現出自然與文明之間的矛盾感。而這個差異性,則是藝術家特別想要向我們訴說的內容與觀點-現代環境意識的關懷與體現。
劉家瑋,觀看,油彩畫布,114x162cm,2018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劉家瑋,觀看(局部),油彩畫布,114x162cm,2018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舞台式構圖引領觀者入境
劉家瑋對於畫作的背景處理上,主要是表達出神秘,且遠離人囂之境,或者是文明與自然衝突的畫面,並進而在正中央置入一個視覺張力吸睛的物件或者景緻,用來引導觀眾解讀作品的內容。而他的作品看似自然,實則運用各種符號的相互對立,進而建構我們人類未來可能出現的生活與樣貌,如當背景為大自然的時,中間則是人造物件;或者背景為文明,中間則為自然景緻。
劉家瑋,白日夢,油彩畫布,130x89cm,2017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劉家瑋,白日夢(局部),油彩畫布,130x89cm,2017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變異中梳理出的時間軸線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畫面元素對比之下延伸而出的差異性,其實也寓意著當今、未來人類可能面臨到的環境議題,以及焦慮的心理狀態。我們生活在看似安穩的環境當中,實則並不安穩。
展覽空間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展期:2018-06-02 ~ 2018-07-08
地點:赤粒藝術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從「We are Family」到《共生之所》首屆中國信託新銳美術獎得獎公佈
「中信新銳美術獎」 90後藝術家頭角崢嶸,逾400件創作參賽 跨媒材演繹「共生之所」
第21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名單出爐!莊普、王墨林各獲藝術類、戲劇類首獎;首見女性建築師王秋華榮獲建築類首獎
故宮聯手羅浮宮、泰特現代美術館等國際四大館,推出21世紀博物館特展
詮釋在地人文景緻-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呈現「島嶼對話-馬祖寫生交流作品展」
新竹講-城市美感的8堂課 系列二- 勾勒《新竹·城市美術館》
多維度解構的臺式擬幻繪-黃柏維的《隱梅菊》
「C-LAB聲響藝術節」-Oli 邊境 - A Song Within Us 多人VR 劇場首度亮相 暨 《科技 X 音樂》音樂會
「形色合一.詮釋意境」-黃耀華以水溶性顏料描繪自然百態
「通靈洋悟空!」 ─ 奧地利畫家加百列•馮•馬克斯 Gabriel von Max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博會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公布2020年精彩公眾藝術計劃 「藝術」與「新觀點」突破場地框架,延伸至台北各地
2019-12-05|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