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7|撰文者:林侑澂
白石畫廊台北忠孝展館推出的【普浮主義-矢柳剛個展】,是日本藝術家矢柳剛(Go Yayanagi,1933-)週遊世界的藝術旅程中首次來台展出。本次的個展,我們可以一窺藝術家精練的視覺語言,且同時感受其對於藝術以及生命的熱愛。
矢柳剛,《變身》,2010,油彩、壓克力於畫布,33.4 x 24.3cm。圖/白石畫廊提供。
矢柳剛出生於北海道,童年時就受到繪畫啟蒙,持續著繪畫的熱忱。離開大學後,曾在橫濱的美國駐軍基地做過繪製工作。同一時期在鄰近的東京,大量接受了日本浮世繪及歐美印象派藝術的薰陶。在1950年代開始旅居巴西並探訪非洲,汲取過熱帶雨林和大草原的旺盛的生命力。並在1965-68年間於法國巴黎,接受銅版印刷大師S. W. Hayter(1901-1988)的版畫訓練。在半個世紀前的日本看來,藝術家豐富而多元的經歷是難以複製,且相當領先的。每一段的旅程對於藝術家都有深遠的影響,也都是造就其藝術創作的基石。
矢柳剛,《海與女》,1976,油彩、壓克力於畫布,116.7 x 90.9cm。圖/白石畫廊提供。
將浮世繪/雨林/銅版畫,這三項元素揉合,並不容易想像。在矢柳剛之前,幾乎不曾發生過橫跨那麼遠距離的藝術風格。於是藝術家提出了「普浮主義」(Pop-Uki)來歸類自己的作品。普浮的原文是由是由「Pop/普普藝術」和「Uki/日本浮世繪」兩個藝術流派組成,這個概念不單體現了作品的風格,也同時表達了藝術家獨樹一格的自信。
矢柳剛,《使個眼色的不可思議》,2013,油彩、壓克力於畫布,45.4 x 60.6 cm。圖/白石畫廊提供。
觀賞矢柳剛的作品,第一印象是相當難以界定的。豐沛而直接的色相和明確的黑線條,充滿了原生的活力。嚴謹的構圖安排,顯示出畫家的自律及沉穩。超現實的主題,則是擘劃出浪漫不羈的氛圍。若不是對矢柳剛的經歷有所認知,我們會很難去設想,是什麼樣的藝術家才可以做出這樣子的作品?
矢柳剛,《笑著的宇宙人》,2010,油彩、壓克力於畫布上,33.4 x 24.3cm。圖/白石畫廊提供。
如同日本戰後藝評家瀨木慎一(Segi Shinichi,1931-2011)對於矢柳剛的評論:「將『粗野的自然』與『潛藏人性中美麗而強大的事物』,以清新的方式在視覺中解構重組」。普浮主義的呈現,經常出現斑馬紋路及動物的形象、漫畫式的畫面分割、富有韻律感的曲線或是人形肢體,堆砌出一種充滿能量的藝術風格。我們可以在畫面的細節處,感受到柳矢剛在藝術表現多層次的底蘊。超過半世紀的創作歷程,藝術家還是充滿了好奇心和開創性,持續突破自我。
矢柳剛,《宇宙人》,1980,油彩、壓克力於畫布,50.0 x 60.6cm。圖/白石畫廊提供。
展名|普浮主義 – 矢柳剛個展
展期|2018年6月23日 (六) - 7月22日 (日)
地點|白石畫廊忠孝空間 〈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7號13樓〉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ACC 台灣2022年獎助計畫受獎人名單出爐,共8位/組藝術家及團體獲獎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SHOOTING-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華山開展,展出自1942年開始80年間得獎作品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時事觀點【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2022-07-02|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