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8|撰文者:林侑澂
《穿越─正義:科技@潛殖》開幕活動。圖/ 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台北市當代藝術館(以下簡稱當代館)自8/4(六)至10/21(日),舉辦「穿越─正義:科技@潛殖」展覽。藉由藝術表現的多元呈現,從不同場域/立場/角度來探討,當代社會對於殖民和正義概念的觀察和理解。
(左)克里斯.馬克,《2084》(右)尚盧.高達,《東風》。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策展人黃建宏,為本次策展邀請了國內外12位(組)藝術家共同參與。並於入口意象與鄭南榕基金會合作,展示鄭南榕先生殉道前的手稿。特別邀請了克里斯.馬克Chris Marker與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兩位影像藝術大師的作品參加特映。以交互堆砌的方式,為本展聚焦的「科技@潛殖」命題提出回顧與省思。
(左)吳其育,《反覆驗證》(右) 咸良娥,《未定義全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這次展覽的主題並不是生活中熟悉的詞語,關心的也並非「特定殖民主義」或「後殖民」處境。策展人黃建宏表示:「潛殖這個概念有別於軍事或是政治壓迫,是另一種上層階級藉由經濟或技術的掌控權,所實行的社會支配。這種支配並不會直接危害大眾的人身安全,而是形成一個框架讓資源不再循環,藉此保障既得利益者不被挑戰。」
若是將人類文明視之為一個生態系,每個人在追求更好的生命狀態時,必然會擠壓到旁人的機會或空間。那麼如何達到一個生態平衡呢?
(左)張永達,《媒介翻譯》(右) ,黃漢明《明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尊重」,黃建宏對於此人性必然的循環給了一個簡單的答案,但是卻也是個很容易被忽略的答案。策展人藉由多件影像裝置的再現,從台灣經驗出發,呼應著世界民主化運動及「轉型正義」議題。提出了對於正義,更多元開放的想望,藝術家跨越了不同的時空背景,透過本展開啟大眾對於穿越困境與「正義經驗」的思考,探討科技資訊/金融體制/政治操控下,大眾都正在面對的「支配與被支配者關係」。
陳界仁,《十二因緣-思考筆記》。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陳界仁,《星辰圖》。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非池中藝術網攝
陳界仁,《中空之地》。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陳界仁作為一位對於社會邊緣群體,懷抱著強烈關懷的藝術家,本次展出《十二因緣-思考筆記》、《星辰圖》和《中空之地》三件作品。延續著壓抑而帶有疼痛感的美學,陳界仁的作品由「面對外在壓迫」,開始加入了關於「源於自身的焦慮和傷害」元素。在現今這個金融/科技/制度日趨穩定,卻不見得公平的環境下。人們意識中的惶恐越來越無法藏匿,對於自身的處境開始有了更多的恐懼感。藝術家藉由自身和家人的經驗,創作了一系列作品。描繪著現實與虛妄之間模糊的界線。
徐坦,《水,地-地盤》。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徐坦以社會調查作為創作的基石。《水,地-地盤》透過八個錄像與複合媒材裝置,將持續進行的「關鍵詞」研究計劃做了一個綜合呈現。藝術家藉由呈現廣東珠江三角洲上,基層居民關於土地所有權的轉移、環境的汙染、弱勢族群的遷徙這些故事。討論著因為政策或社會階層的權利,讓許多的平凡人喪失了選擇未來的權力的過程。
致穎+格雷戈爾.卡斯帕Gregor Kasper,《多哥咖啡》。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致穎和格雷戈爾兩位藝術家跨越歐亞大陸的合作《多哥咖啡》,將如何「重新閱讀歷史事件」,做為主要訴求點。以三個時空情境交互映照的方式,運用不同象徵意義的角色,討論了政治符號的運用、去除殖民價值的過程以及德國轉型正義的經驗。當中提及的歷史或許台灣社會並不熟悉,卻又有著諸多相通的現象。藝術家團隊以略顯荒謬卻嚴肅的氛圍,將後殖民議題作了另一種角度的詮釋。
[本作品全片於德國柏林拍攝。於今年德國柏林影展(Berlinale)「論壇延展」(Forum Expanded)單元中首度公開展映。]
《南榕的二三事》/《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鄭清華訪談》。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鄭南榕先生為了台灣主體意識及言論自由殉道,其為了台灣的付出,已經成為社會對於正義的寄託之一。本次展覽則是著重於呈現鄭先生在受壓迫的抗爭過程中,不被禁錮的創造力以及對於自由的毫不退縮。以文件陳列及基金會董事訪談的方式,再次向鄭先生致敬。
在「穿越─正義:科技@潛殖」中,藝術家們憑藉自身的觀察和體認,將社會運作制度的發展及民主進程的危機點,透過多元的方式呈現。試著解構或重新詮釋「正義」的概念,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暗示著對於未來的各種想望。
參展藝術家:卡戴.阿提亞Kader Attia(法國)、白雙全(中國香港)、吳其育(台灣)、咸良娥Ham Yang Ah(韓國)、哈倫.法洛奇Harun Farocki(德國)、致穎(台灣)&格雷戈爾.卡斯帕Gregor Kasper(德國)、徐坦(中國)、張紋瑄(台灣)、陳界仁(台灣)、黃以曦(台灣)、黃邦銓(台灣)、黃漢明(新加坡) 。
本展由[黃建宏]擔任策展人,與宣言製作共同策劃,並在策展資源上獲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以及[東和鋼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贊助支持。展覽呈現所使用的投影機、電視、數位語音導覽,以及藝術家佈展期間的住宿接待,特別感謝[Epson]、[Samsung]、[文心藝術基金會]和[老爺會館]對當代館的長期贊助。此外,本展的完整呈現,也要特別感謝[法國在台協會]、[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鄭南榕基金會]、[台北光點],以及[超什錦]等單位的協力和支持。
更多展覽資訊請進這裡。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直面傷痛,以瘋狂的派對慶祝疼痛的此生: 巴西寇克舞團《治癒 (Cura)》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當代藝術美術館MoCA 「神救援: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展覽 那些年藝術家楊茂林以藝術召喚的諸神軌跡
2023-11-03|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903
焦點新聞
美術館特展藝文跨界MoCA Studio攜手韓國國立亞洲文化殿堂「偶然的運轉」 探詢人類中心主義與感知真實性
2023-10-20|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236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城市密碼‧台北賦格」,9位攝影師帶你發掘赤峰街區白日到夜晚的巷弄風情
2023-09-26|撰文者:MoCA TAIPEI 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