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7|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 編輯整理
香港蘇富比今(7)日宣布,旅法藝術家趙無極平生創作尺幅最大油畫《1985年6月至10月》將領銜9月30日「現代藝術晚間拍賣」。預估價逾3.5億港元成交,有望刷新趙無極世界拍賣紀錄,香港蘇富比歷來最高價藝術品誕生,作品將於9月28至30日在香港蘇富比秋拍預展公開展出。
趙無極《1985年6月至10月》,油畫畫布(三聯屏),280 x 1000公分,1985年作,估價待詢。圖/蘇富比提供。
《1985年6月至10月》此巨幅三聯屏壁畫,共長達10米,高達2米8,乃趙無極應國際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I. M. Pei)之邀請,為當時新加坡萊佛士城(Raffles City)特別創作。趙無極與貝聿銘同樣出身民國時期大家族,父親俱為大銀行家。1952年,兩人於巴黎皮耶勒布畫廊(Galerie Pierre Loeb)一見如故,自此展開長達60多年的珍貴友誼。貝聿銘的建築事業不斷發展,1980年,貝聿銘接獲新加坡萊佛士城的重要工程,隨著計劃漸告完工,貝氏邀請趙無極親臨視察,並希望他在主樓大堂的巨大牆壁上創作壁畫,與另外兩位西方大師凱利(Ellsworth Kelly)及諾蘭(Kenneth Nolan)的傑作一同展出,構建新加坡當時最重要的一個現當代公共藝術收藏。趙無極其後回到法國專注創作,經歷五個月的不懈努力,《1985年6月至10月》終於在同年十月正式問世,其後在1986年萊佛士城開幕時正式登場。此重要作品一直公開展出,直至2005年萊佛士城大規模翻修重建為止。
趙無極與貝聿銘,1976年© Françoise Marquet。圖/蘇富比提供。
趙無極《1985年6月至10月》展出於新加坡萊福士城@Courtesy Foundation Zao Wou-Ki。圖/蘇富比提供。
蘇富比現代亞洲藝術部主管張嘉珍女士表示:「趙無極先生的作品近數十年來被歐、美、亞的國際級美術館廣泛收藏,大型回顧展亦多不勝數;拍賣市場上,其作品的全年成交總額更直迫西方藝術大師,乃極少數真正全面走向國際的華人現代藝術家之一。」
蘇富比指出,此鉅作之誕生追溯東、西方靈感。《1985年6月至10月》代表著趙無極「無境時期」的經典特徵,其開放式構圖,大膽地擴散、放空,將結構鞏固於四周,給予中央位置更多空間,反映藝術家當時心境豁然開朗,不再執著於「唯我」之心,呈現一派釋放自由的「無我」心靈。紫翡般的藍色在濃淡乾濕的變化中營造了「虛」與「實」、「空」與「滿」,結合輕盈迴盪於各處的細膩輔色,構成性靈的畫面。
1981年,趙無極在台北重遇闊別多年的國畫大師張大千。張大千晚年的潑彩山水,由1960年代的西方抽象繪畫融和調合而生,成功開拓國畫新貌。此對趙無極產生了啟發,讓這旅法華人藝術家無畏地回歸傳統,引入中國繪畫的創作技法與藝術境界,將自己的油畫創作再度昇華。另一方面,印象派的色彩哲學,亦在此時提供了靈感。其浪漫綺麗的紫調,來自19世紀中葉伴隨光學發展的藝術實踐,及至晚年莫內(Claude Monet)筆下,已成他朦朧視界裡的荷塘詩影,當中微妙的心路調適,亦或引起趙無極的共鳴,在本作大膽以紫調謀篇。
趙無極《1985年6月至10月》局部
蘇富比提及,趙無極的巨幅三聯屏在其畢生創作中佔有特殊地位。從西方傳統而言,三聯屏的創作,自文藝復興以來即與宗教繪畫密切相關,以陳述聖經故事或聖人行跡,富有莊嚴、神聖的含義。而《1985年6月至10月》每聯的寛度並不相等,中聯(280 x 400公分)較左右兩聯(各280 x 300公分)寛,這一別具匠心之安排,明顯呼應文藝復興以來宗教題材的三聯屏比例。從1966年到2006年,藝術家在整整四十年間創作了20幅三聯巨作,這20幅巨作當中,三幅已被博物館典藏,七幅由趙無極基金會保管,僅得10幅流傳於私人手上,極為珍罕。
趙無極《無題》水彩紙本,23 x 93cm,1985年作,私人收藏。此作構圖與《1985年6月至10月》接近,應視為其水彩稿本© Zao Wou-Ki - ProLitteris, Zurich。圖/蘇富比提供。
Artprice公布「2017年度全球藝術市場報告」,根據拍賣總成交額統計排名的全球前500強藝術家,趙無極排名第十,是榜上四位華人藝術家之一,其他三位分別為第五名齊白石、第六名張大千,及第九名傅抱石。拍賣史上,趙無極超過一億港幣成交價的作品有四件,2017年香港佳士得秋拍《29.01.64》以破2億港幣成交,2018年香港保利春拍《大地無形》以1.83億港幣成交,2018年香港佳士得春拍《14.12.59 》以1.77億港幣成交,《29.09.64》於2017香港佳士得春拍以1.53億港幣成交。
REACTIONS
0
0
0
0
1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