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3|撰文者:王士源
由策展人鄭慧華策劃的《重見/建社會》主題展,為期1年2個月,共邀請10組國內外藝術家一同參與,討論藝術與社會間的複雜關係。這10組藝術家,從2011年12月起開始接力辦個展,展覽型式橫跨行為、聲音、視覺藝術領域,直到2013年2月落幕。
《重見/建社會》有「見到」的見,也有「建設」的建,意圖重新看見被隱蔽的社會真實關係,並實踐可能正在成形的未來。鄭慧華說,展覽企圖運用主題探討的方式,重新透過藝術創作來思考,藝術創作與社會如何產生關係,並且思考怎麼運用藝術的語言,來呈現人在社會不同面相中的複雜網絡。
鄭慧華表示,《重見/建社會》起源於一個她2009年的研究計畫。這個研究計畫廣泛蒐集資料、研究藝術家創作形式和社會參與和社會實踐間的關係。研究計畫完成後,延續著研究成果與心得,鄭慧華更進一步發想,如果用這個題目來做成展覽,探討「現今生活裡,創作與藝術於社會生態裡扮演的角色」,不知道能做怎樣子的展覽。
於是,她開始發展《重見/建社會》主題展。這個主題展,同時也是2010年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策展專案,原本是一個國際性的中型聯展。但鄭慧華表示,恰好那年她所主持的「立方計畫空間」成立,她便想說如果把這個國際聯展,放進這個只有20坪的展覽空間,說不定能有什麼新火花。
實驗的結果,是這檔《重見/建社會》展覽,被切割成十檔個展,展期1年2個月。鄭慧華說,這個展覽形式,與以前她所策劃展覽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她說明,過往可能是10個個展同時開始,同時結束,時間的跨距比較短,與藝術家相處的時間也有限。但這次《重見/建社會》切割成10檔個展,她表示,策畫展覽時與藝術家相處的時間變長,也能有更深度地了解藝術家,並針對每位不同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做更精準地策展呈現。
也正因主題展橫跨1年2個月,來看展的觀眾,每隔1至2個月再到立方計畫空間看展時,便能見到不同藝術家對相同議題的不同關注。鄭慧華說,觀眾在這麼長的時間跨距裡,也不斷來回思考這個議題,挖掘議題多元面向的可能性。
不只如此,鄭慧華也說,因為每個藝術家關注的角度不同,呈現的方式都不一樣,也不斷地刺激策展人去繼續思考「藝術在這社會上扮演什麼角色?藝術家該扮演什麼角色?」她說,這個展覽計畫對她最大的意義,就是透過計畫的媒合,把不同領域的視野再打開,彼此重新認識彼此,重新認識一個議題。
《重見/建社會》主題展,邀請饒加恩、張乾琦、達里奧.阿列里尼(Dario Azzellini,德國)+奧立佛.雷斯樂(Oliver Ressler,奧地利)、Superflex(丹麥)、葉.芭塔那(Yael Bartana,以色列)、澎葉生(Yannick Dauby,法國)+蔡宛璇+許雁婷、王虹凱、王墨林與姚立群、陳界仁和古那拉.卡斯馬里法+慕拉特貝克.朱馬里佛(Gulnara Kasmalieva + Muratbek Djumaliev,吉爾吉斯),共十組國內外藝術家參與。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高雄市立美術館1/22重新開館! 5檔展覽齊開、國際經典展間、館體光雕展演、文創手作市集 4大亮點, 邀您相遇在嶄新的高美館
先聲奪人「潮」!ONE ART Taipei 2021 藝術台北中的人流、金流與潮流(1/16更新展位銷售成績)
低眉藝術 (Lowbrow Art) 到潮藝術:一種被學院忽略、被市場追捧的當代視覺表現
彭譯毅的[一 一]以建築材料書寫藝術日記
抱歉了錢錢!北美館推出全新藝術商店與設計商品 邀你一起「貼近北美館」!
「請給我『有風格』的畫廊好不好?」 ─ 台灣收藏家側寫系列之八
2021年ONE ART Taipei開幕!「消費性時代:ON FIRE」啟動!
「誰說飯博沒好貨?」 ─ 2021 One Art Taipei 值得關注作品系列之一
倒數10日啟動城市美好生活!高美館2021重開館國際特展《黑盒》預售倒數熱賣中!
黃明勝《藝氣磅礡》 行書與篆刻融合 讓古典與時代對話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時事觀點第18屆台新藝術獎揭曉及得獎理由,視覺、表演及年度大獎揭曉 再拒劇團《明白歌》舉重若輕吟唱沉重歷史獲年度大獎 三大獎反映當代社會議題
2020-06-07|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非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