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31|撰文者:詔藝
被稱為「台灣藝術界新元年」的2019年首發「台北藝術週」中,四大主要展覽中,除了〈藝術未來/Art Future〉、〈水墨現場/Ink Now〉,和人氣最旺的〈台北當代/Taipei Dangdai〉外,以全新品牌名稱重新進入市場與亞洲藝術愛好者見面、且不報可惜的,非〈藝術台北/One Art Taipei〉莫屬。
此次的〈藝術台北〉晚〈台北當代〉一天舉辦,也晚一天結束,展覽期間為1月18至21日,稍微有和〈台北當代〉的時間做了些區隔。藝博會常常發生展商水平差距過大,這樣的情況往往降低了整個藝博會的可看性和參觀感受的滿意度。但本次在台北西華飯店所舉辦的〈藝術台北〉,在沒有特別期待的狀況下,意外地可以見到許多相當優質的作品,受到藏家們好評。以下介紹在此次〈藝術台北〉中所展出,作品超越一般水平的幾位藝術家。
四、日本新銳藝術家飯田美穗
由來自京都的Finch Arts所帶來的飯田美穗(Miho IIDA),於1991年日本愛知縣出生,畢業名古屋藝術大學(Nagoya University of Arts)美術系、京都造形藝術大學(Kyoto University of Art & Design)繪畫研究所畢業。綜觀飯田美穗的創作,絕大多數取材於美術史中的名畫。透過她自然流暢的輕快筆觸與清新的構圖,以一種介於插畫與漫畫之間的描繪,重新詮釋這些經典作品。雖然僅在這幾件展出作品中,尚看不出她未來將可以走多遠,但透過她的手感,似乎給了這些傳統經典作品另一個全新的生命。畫中的人物經過簡化後的油彩Q版化,少了教科書中作品的嚴肅正經,取而代之的是藝術文青的直覺幸福感。作品定價多在萬元以內,非常受到女性藏家歡迎,牆上作品多數已經售出。
飯田美穗,〈杜勒自畫像〉(Self Portrait, Albrecht, Dürer),油彩畫布,33.3 x 22.2cm,2018。詔藝攝。
飯田美穗,〈馬內 1986,第十七號〉(Manet 1986, No.17),油彩畫布,24.2 x 33.3cm,2018。詔藝攝。
飯田美穗,〈紅頭巾,莫內〉(The Red Kerchief, Monet),油彩畫布,27.3 x 22cm,2018。詔藝攝。
五、具體派代表人物的老頑童藝術家元永定正
由也趣畫廊所帶來的日本藝術家元永定正(Sadamasa MOTONAGA),1922年出生於日本三重縣,他畢業於當地的一家商業學校,未曾受過專業的藝術訓練,因此可以說是一位自學成才的藝術家。他最早的志願是希望成為一位漫畫家,但是在1955至1971年間,當他成為著名的「具體派」(Gutai)成員之後,對於日本當代藝術的啟蒙與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
元永定正初期主要以一種追求媒材本質的實驗性抽象風格來創作,他的創作風格受日本傳統滴落式(tarashikomi)繪畫技巧的啟發,將未完全乾透的顏料層層相疊,製造出獨特多層次厚重色彩的效果。1966至1967年期間,藝術家曾短暫居住在紐約,受到異地創作環境的啟發,潛心研究新的藝術形態,運用了西方常見的噴槍繪畫技巧以及壓克力顏料,在當時發展出輪廓幾何化、色彩大膽鮮豔的作品。此次有展出兩件中晚期的作品,其中1984年的這件〈Goomarukaraa〉,在當時肯定是一件在造形上非常前衛的作品,作品雖然不大,但看得出藝術家對於色彩配置和象徵性圖騰的運用,很有創意也具巧思。
元永定正,〈Goomarukaraa〉,32.9 x 23cm,1984。詔藝攝。
作品細部。詔藝攝。
元永定正,〈Five Red〉,33.3 x 24.2cm,1993。詔藝攝。
六、日本藝術家小松孝英
東京小暮畫廊(Gallery Kogure)這次帶來幾位非常有特色的藝術家,小松孝英(Takehide KOMATSU)是其中的一位。藝術家出生於1979年日本宮崎縣延岡市,畢業於九州設計學院(Kyushu Designer Gakuin)藝術系。承襲了日本美術職人極為精緻的技藝,藝術家嘗試將他所感受到生態系中的均衡或混亂,以一種自然而溫暖、不相矛盾的形式表達出來。在看似非常井然有序的上色工法中,我們卻可以看到一種存在自然界中不帶一絲工匠氣息、接近禪意的抒發,沉湎內斂卻又輕鬆自在。據畫廊表示,帶來的五件作品在最後一天全部完售。
小松孝英,〈Swimming up - Minnow〉,壓克力畫布,41 x 16cm,2018。(分開五件,各自獨立)。詔藝攝。
作品細部。詔藝攝。
七、日本半抒情抽象新銳藝術家tantan
日本藝術家tantan,很少見地沒有用自己日文的本名。據小暮畫廊表示,藝術家很低調,他們是朋友,並非代理關係,這次有點幫忙性質將她帶來台北展出。藝術家的作品,顯然多少有受到北歐、倫敦和紐約前衛藝術家所表現的抒情抽象方式的啟發,但巧妙的是,藝術家所選用的副媒材(主媒材為油彩)為不常見的炭精筆(Conté),透過油彩和炭精筆質地的結合,適切地在木板上呈現出宛如浮雕的質感。但這在畫面上的質感,和常見的relief浮雕方式有很大差異。前者在自由中帶有更多的狂野發散出來,和拘謹的relief所一貫呈現的狀態大不相同。
再者由於藝術家的色感極佳,每一件小小的作品,都透露出一種超出我們在表面上所看到青澀氣息,內藏著睿智與韻味悠長的氣氛。謹慎思考下所選擇的象徵性圖騰,在在都顯示出藝術家對於自然元素轉換在繪畫上的聰穎及品味。(本系列完)
tantan,〈Hey Hey〉,油彩炭精筆繪於木板,16 x 23 x 2cm,2016。詔藝攝。
tantan,〈Helloooo〉,油彩炭精筆繪於木板,16 x 23 x 2cm,2016。詔藝攝。
藝術家其他作品現場照。詔藝攝。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ACC 台灣2022年獎助計畫受獎人名單出爐,共8位/組藝術家及團體獲獎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7/2週六下午2點 獎項揭曉線上直播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SHOOTING-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華山開展,展出自1942年開始80年間得獎作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博會第四屆「ONE ART Taipei 2022 藝術台北」 圓滿落幕 創紀錄三日破創千萬銷售總額
2022-01-17|撰文者:ONE ART Taipei 藝術台北/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