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當代藝術藝博會

「變動中的藝術疆界」-2019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匯聚不同性質的展覽形態

2019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中華民國社團法人畫廊協會ART TAIPEI

2019-10-21|撰文者:王玉善

藝術博覽會(AIR FAIR)舉辦的主要目的性是在於藝術作品(ART WORKS)的買賣,讓其可以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空間當中。這個過程看似相當的簡單,實則隱藏著相當複雜的消費心理因素及行為,甚至可以觸及到整體的社會美學教育的問題,畢竟藝術並非人人可以理解,但偏偏它卻又與社會現象有緊密的關係。

國際當代藝術家徐冰裝置作品「背後的故事:春雲叠嶂圖」。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因此,在藝博會的整體規劃裡面,主辦方要考量到的因素也就需要更多跨領域思維的延伸,讓觀者參觀的過程當中既可以有藝術的內涵理解(在地脈絡與國際藝術加值),同時又能有一定程度上的感官驚艷,卻又不能過於裝飾性,或是形而上。如果我們更直白一點來說,就是觀者在參觀的過程,能在視覺上感受到均質的美感,並能在大會安排的特殊展區與論壇,理解當代藝術發展中的創新與變革。而這個面向,便在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長年努力與規劃中可以被看到,使它成為有別於其它藝博會的亮點。以下整理一些展會當中特殊單位與作品給讀者們。

印尼當代藝術家紐曼 努亞塔雕塑創作「如意火車」。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日本當代藝術家深井隆雕塑創作「月亮的預感」。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在藝術家尚未成名之前,除了商業領域以外,是誰在背後默默支持他?

白鷺鷥基金會(展位號碼W01)            

白鷺鷥文教基金會成立於1993年,是由盧修一博士結合熱愛藝文的人士共同組成,並希冀藉由基金會的運作,將長期被人們忽視的優質藝術家與作品進行保存與推廣,同時透過教育推廣與文創加值的方式,讓其更普遍性的實踐於常民文化當中。本次受大會的邀請,以「印象台灣-2019Art Taipei 台北藝術博覽會公益展演」為主題,帶來基金會和多位藝術家跨界合作之文創商品及多媒體與表演藝術之相關呈現。如其中以已故畫家陳慧坤的作品《玉山第一峰》為範本,輸出一個尚未上色的樣貌,並依據不同色號提供相應的蠟筆,邀請觀者一起上色,同創新作。

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展覽空間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以已故畫家陳慧坤的作品《玉山第一峰》為範本,邀請觀者一起上色,同創新作。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展位號碼W04)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創立於1989年,同樣也是以藝術教育為宗旨的非營利機構,並藉由學術研究、展覽規劃、教育推廣等方式,將臺灣當代藝術的內涵與價值,詮釋給予大眾理解,同時也進行學術研究等相關工作,奠基了許多當今知名藝術家的定位與紀錄。另一方面,亦成立臺灣當代藝術資料庫,積累藝術評論在台灣的重要性。本次受大會的邀請,以「既視30」為主題,呈現許多台灣當代藝術家過去的文獻資料,從中更可以看到藝術家與社會體制之間羈絆的過程。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展覽空間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以「既視30」為主題,呈現許多台灣當代藝術家過去的文獻資料。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除了上述具有教育與公益性質的展覽單位以外,在商業性空間的表現上,我們也可以看見其基本內涵反映了現今當代藝術中,具象繪畫類別風格的發展趨勢-色彩抑或線條的處理細膩,並以微觀連結宏觀。

以細膩風格詮釋所處文化內涵,連結當代變革

敦煌藝術中心(展位號碼C02)

敦煌藝術中心展出藝術家陳珮怡的全新創作,其中以作品《封侯圖》再次詮釋自古以來的吉祥用語「馬上封侯」的當代語境及詼諧用語,如我們可以在作品的構圖當中看到許多圖像被置換後,進而轉譯的效果,特別是藝術家以貓主子坐在河馬上,並在其身邊安排猴子等待著被貓進行加冕的形象。同時,為了強調貓主子的尊貴感受,陳珮怡在背景是以五代南唐徐熙《玉堂富貴圖》為範本所進行創作。值得一提的是,陳珮怡被日本知名浮世繪畫家池永康晟讚譽為東亞地區最出色的貓畫家,在她筆下的貓,以超寫實兼具超現實的風格進行表現,引起觀者現場的注目。該件作品依據藝術家分享,其創作的時程達半年以上,足見工法的細膩。

敦煌藝術中心展覽空間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陳珮怡作品《封侯圖》,195x106cm ,絹本岩彩,2018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日動畫廊(展位號碼H04)

日動畫廊展出藝術家木津文哉的作品《瑣龍》,該件作品創作的方式相當的特別,是先用木雕的方式創作完基底畫面後,進而將其上色後的樣貌。《瑣龍》的圖像文本來自於江戶時代的地區民間傳說(崎玉縣秩父市秩父神社),指的是當地農民在秩父神社發現一座龍的雕刻,上面沾滿了塵土,形象與先前在外闖禍的龍相似,因此用鐵鎖將其鎖住,爾後便沒有再發生龍危害當地的事情。藝術家畢業於東京芸術大学大学院美術研究科修士課程絵画専攻,在他的作品類型與風格當中,都可明顯看到他對於色感和繪畫雕塑性之間的熟稔運用,讓作品看似超現實,但同時又能引起觀者對於文化傳統的情感支持。

日動畫廊展覽空間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木津文哉的作品《瑣龍》。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魏畫廊(展位號碼D01)

魏畫廊展出知名法籍華裔畫家藝術家傅慶豊的作品,其1961年出生臺灣,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學系。其為八零年代,台灣第一個官方舉辦大型裝置藝術展-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前衛•裝置•空間》,參展的藝術家之一。同時作品也被世界各大重要的美術館收藏,遍及臺灣、中國、日本、法國等。本次帶來的作品當中,其中有一件為1984年,傅氏早期的大型創作,我們可以在他鮮明的的色彩與被疊置、抽離、轉換的人物形體、五官當中,看出藝術家早期對於人性情感的詮釋,有著相當強烈,且風格特殊的表達方式,並使其遊走於表現主義、超現實、立體派之間的過程中,卻又具有東方語境的線條形象與層次。

魏畫廊展覽空間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傅慶豊的作品《冷與熱》。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多納藝術(展位號碼G06)

多納藝術展出藝術家佐垣慶多(Sagaki Keita)新作《山徑春行圖 /馬遠(1160-1225)》。該件作品的原圖範本為南宋宮廷畫家-馬遠的創作,藝術家透過細膩的筆法,將其挪用到當代的藝術創作的範疇裏,並在其中加入許多類似動漫的元素(佈滿於整體畫面之中),促使我們在觀看的過程哩,從細節到整體,都有完全不同脈絡的意象解讀,看似相互融合,但卻又衝突,羈絆觀者無限想像。如同藝術家曾說過一句話:「宇宙中有著很美麗的事物,於是相對也有著不美麗的事物。對我而言,兩者存在的反差關係是我很想要探討的主題。

多納藝術展覽空間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佐垣慶多Sagaki Keita(1984-),《山徑春行圖 /馬遠(1160-1225)》,硬筆、紙、木板,27.4 x 43.1cm,2019。圖/多納藝術 Donna Art & Consulting

朝代畫廊(展位號碼M02)

朝代畫廊展出藝術家具本妸的作品,其1976年生於首爾,畢業於韓國弘益大學東洋畫系博士。並曾於台灣、韓國、日本、中國、香港、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的美術館與畫廊展出,作品廣受國際的關注。其主要是說明人類文明和自然之間的過渡狀態會在時間的推延當中,最終都會回歸到了自然本身。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她的作品裡面有齒輪、廢墟、蝴蝶、植被的元素共融,並在構圖上運用色感,藉此表達時間的流動性。她將畫面中的無機物注入了一股生命,詮釋一種對於類似東方禪學的語境,而這個境界可以是一種頓悟,也可以是一種無常觀念的理解,更有生命宏觀的大度於其中。

朝代畫廊展覽空間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具本妸的作品《時間之牙》。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整體來說(點此可看更多作品的介紹),2019 ART TAIPEI在整體展會的規劃當中,又再次帶給觀者耳目一新的感受,今年除了展板高達三分之一的比例更新之外,同時在藝術的裝置與導覽上面,又更加強調其與民眾的互動性,與場次的增加,藉此來拉近民眾和藝術之間的距離,讓藝博會不僅止於商業性,更可以做為美感教育的重要場域。而在藝術品的策劃與呈現方面,我們都可以看到許多展商帶來的創作,皆是自我長期合作之下,實力與質量與原創性皆相當高的作品,並在自我的展位的牆面與燈光、動線的鋪陳、作品選件,皆力求完美的來詮釋風格對應之間的整體感,讓觀者在觀看時,都可發現許多細節隱藏在展場當中。此外,許多展商在VIP預展的第一天,皆已銷售高達七成以上。

名山藝術以馮永基大形創作《千秋》,原比例輸出情境裝置。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上海寶龍藝術中心帶來墨子的動力機械創作。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2019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中華民國社團法人畫廊協會ART TAIPEI
REACTIONS
喜愛

11

好美

2

0

8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焦點新聞

藝博會

2019 Art Taipei 壯闊落幕—藝術種子生根萌芽 基金會特區傳遞台灣之美

2019-10-22|撰文者:中華民國畫廊協會TAGA/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165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博會特展策展時事觀點

ART TAIPEI 2022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集結138家展商 盛大開展!

2022-10-20|撰文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