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8|撰文者:林侑澂
2020年的肺炎疫情已經在全球擴張,從停班停課到邊境封鎖,全世界被籠罩在壓抑而未知的氛圍之中。各式人群聚集的活動紛紛被取消或延期,而藝文活動是最經常有大量人群聚集的場合,無論是展覽、演出或是播映,都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在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博物館都關閉、許多城市都不鼓勵出門的狀況下,線上美術館的參觀方式又再次受到了關注。
全世界許多指標性的美術館,對於館藏的作品都建立有有著高解析度拍攝(平面)或3D掃描建模(立體)的資料庫。在這一波的閉館、展覽取消的情況下,成為了體驗藝術品的另一種選擇。有些美術館早已建立了自家的獨立線上體驗系統,除了在作品呈現上相當細膩,也在介面上展現了風格(往往在說明上更加完備)。但最受歡迎的還是Google Arts & Culture所搭建的平台。該平台以Google Map的操作模式與多間指標性博物館合作,推出了虛擬展間的服務。以下列出七間大型美術館的虛擬實境藝廊連結,提供給非池中的讀者們參考。
【倫敦.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London
【紐約.古根漢博物館】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 虛擬實境連結
【巴黎.羅浮宮博物館】Musée du Louvre, Paris
>>> 虛擬實境連結
【巴黎.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 Paris
>>>虛擬實境連結
【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虛擬實境連結
【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Uffizi Gallery, Florence
>>>虛擬實境連結
【倫敦.英國國家畫廊】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虛擬實境連結
無論是虛擬實境的技術,或是藏品解說系統,都讓藝術文化的傳播更加無遠弗屆。相關資料庫的建置,除了反映出各大美術館的底蘊及實力外,也提供了研究者們一個便捷的途徑。但建構「可以走進去」的虛擬展間成本相當高,系統建置在收益上網往難以平衡。在一般能夠進入美術館的平時,這樣的技術並不非常受大眾青睞。雖然會吸引目光,卻不容易成為主流。畢竟再怎麼精緻的線上展覽,都無法取代實際和藝術品面對面的感動。
近期Google Arts & Culture聲稱,該網站的流量已經開始有了攀升的趨勢(但官方尚未公布數據)。架設多年的Explore功能更是成為當中的重點,並且帶動了平台整體(古蹟建築 / 藝術史 / 藝術家 / 藝術品 / 趨勢)的瀏覽量。當然,在疫情過去、大眾能夠重新進場欣賞展覽之後,Google Arts & Culture的熱度勢必會下降。但在疫情尚未平息的特殊時期,這樣的參觀方式也不失為美術館愛好者們的一個選項。
Google Arts & Culture APP下載:IOS版本 / Android版本
熱門新聞
1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史博館「大家的歷史 歷史的大家」系列特展,從水墨、雕塑、油畫、版畫呈現臺灣藝術的多元樣貌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國美館x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盛大開幕 呈現聲音藝術史上指標性藝術家
2025「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作為夥伴的我們》: 探索視覺藝術產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互動機制
國立歷史博物館「李奇茂百年展」, 呈現藝術家多幅從未公開鉅作與最後遺作〈天馬〉
「亞洲獨立藝術空間歷史與檔案」國際論壇4月11日登場,國際策展人齊聚探討亞洲獨立藝術空間的發展
劉慧中的「失落秘境」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藝術機構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2025-04-10|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