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8|撰文者:林侑澂
2020年的肺炎疫情已經在全球擴張,從停班停課到邊境封鎖,全世界被籠罩在壓抑而未知的氛圍之中。各式人群聚集的活動紛紛被取消或延期,而藝文活動是最經常有大量人群聚集的場合,無論是展覽、演出或是播映,都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在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博物館都關閉、許多城市都不鼓勵出門的狀況下,線上美術館的參觀方式又再次受到了關注。
全世界許多指標性的美術館,對於館藏的作品都建立有有著高解析度拍攝(平面)或3D掃描建模(立體)的資料庫。在這一波的閉館、展覽取消的情況下,成為了體驗藝術品的另一種選擇。有些美術館早已建立了自家的獨立線上體驗系統,除了在作品呈現上相當細膩,也在介面上展現了風格(往往在說明上更加完備)。但最受歡迎的還是Google Arts & Culture所搭建的平台。該平台以Google Map的操作模式與多間指標性博物館合作,推出了虛擬展間的服務。以下列出七間大型美術館的虛擬實境藝廊連結,提供給非池中的讀者們參考。
【倫敦.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London
【紐約.古根漢博物館】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 虛擬實境連結
【巴黎.羅浮宮博物館】Musée du Louvre, Paris
>>> 虛擬實境連結
【巴黎.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 Paris
>>>虛擬實境連結
【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虛擬實境連結
【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Uffizi Gallery, Florence
>>>虛擬實境連結
【倫敦.英國國家畫廊】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虛擬實境連結
無論是虛擬實境的技術,或是藏品解說系統,都讓藝術文化的傳播更加無遠弗屆。相關資料庫的建置,除了反映出各大美術館的底蘊及實力外,也提供了研究者們一個便捷的途徑。但建構「可以走進去」的虛擬展間成本相當高,系統建置在收益上網往難以平衡。在一般能夠進入美術館的平時,這樣的技術並不非常受大眾青睞。雖然會吸引目光,卻不容易成為主流。畢竟再怎麼精緻的線上展覽,都無法取代實際和藝術品面對面的感動。
近期Google Arts & Culture聲稱,該網站的流量已經開始有了攀升的趨勢(但官方尚未公布數據)。架設多年的Explore功能更是成為當中的重點,並且帶動了平台整體(古蹟建築 / 藝術史 / 藝術家 / 藝術品 / 趨勢)的瀏覽量。當然,在疫情過去、大眾能夠重新進場欣賞展覽之後,Google Arts & Culture的熱度勢必會下降。但在疫情尚未平息的特殊時期,這樣的參觀方式也不失為美術館愛好者們的一個選項。
Google Arts & Culture APP下載:IOS版本 / Android版本
REACTIONS
10
23
15
18
2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個展美術館金馬賓館5周年大展「感應未來」,重磅推出歐普藝術重要藝術家傑圖利奧.阿維亞尼(Getulio Alviani)多件經典之作
2023-12-07|撰文者: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98
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特展藝文跨界C-LAB「2023玩聚場藝術節——SHOW ME A PLATE!」表演盛宴打造新「台味」,邀觀眾以多重感官吃 buffet
2023-12-05|撰文者: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