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個孩子一樣──挪威藝術家琳恩.奇里德的孩童雕塑與「閱讀空氣」
2020-04-16|撰文者:陳晞
" I am hoping that the sculpture helps you remember how your little sister always used to act when she was reading, or how you used to imagin that you could fly.."── Lene Kilde
「我希望雕塑能讓你記得你的小妹妹在讀書時是甚麼樣子,或是想像自己會飛的曾經。」─琳恩·奇里德
Hiro Hiro Art Space帶來挪威藝術家琳恩‧奇里德於亞洲的首次個展「閱讀空氣- Reading the air」。圖/非池中藝術網
「閱讀空氣- Reading the air」琳恩‧奇里德個展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這些孩童雕塑散佈在畫廊空間中,整個環境都被它們的「孩子氣」佔領了。它們都像是披著一條過短的隱形斗篷,隱藏著面容跟身體卻露出了手跟腳,以及他們正在把玩的物件。這些天真頑皮的肢體動作慢慢吸引著我們這些不速之客觀看它們,也許是因為看不到臉跟身體,讓我們可以用一種互不侵擾的方式靠近它們,欣賞它們正在這個空間中調皮玩耍的樣子。
它們是由挪威藝術家琳恩‧奇里德(Lene Kilde,1981-)一個一個親手製作的雕塑,每一件雕塑都有著截然不同的情境,其靈感源自於她自己以及身邊親友的孩子。它們擁有的情緒不只是單純的喜怒哀樂,而是初生之犢在探索與想像每一個當下時刻的狀態。它們讓長大成人的你,想到那些愚蠢又興奮到令你難忘的曾經,然後再讓你試著回想起上一次擁有這樣的心情是甚麼時候。
琳恩‧奇里德出生於挪威奧斯陸附近小鎮的工人階級家庭,住家緊鄰森林的這個原因,讓她從小就在一般的都市小孩所體驗不到的自然中成長。從小就發現了自己對工藝與木雕創作的喜好,以及家庭給予她的自由環境,養成了她在現實中保有幻想的觀看方式。
藝術家琳恩‧奇里德。圖/藝術家提供 Photos/ Myriam Marti Guðmundsdóttir
從後來琳恩於挪威艾納·格蘭納姆(Einar Granum)學院就讀雕塑系,與阿克斯胡斯應用科技大學專攻造形與雕塑的高教學習背景以及後來從事藝術教育的實踐,都可以看見藝術家擅長以細緻而溫潤的手法,將不同的工業材料結合自然色彩,打造充滿想像投射與治癒感的形象。純熟的複合技法與觀者容易想像的作品開放性,也讓她的創作在首次參展於2018年的SCOPE Basel中獲得完售佳績。今年春天Hiro Hiro Art Space帶來琳恩於亞洲的首次個展「閱讀空氣- Reading the air」,展出20件大小不同的近作,為喜愛孩童雕塑題材的台灣觀眾們提供了一次感受藝術家的雕塑如何改造環境氛圍的難得體驗。
「閱讀空氣- Reading the air」琳恩‧奇里德個展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閱讀空氣- Reading the air」琳恩‧奇里德個展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混凝土、金屬絲、空氣與想像力
沒有臉也沒有身體,琳恩的雕塑僅僅用手、腳和局部的衣著,就將「神情」與「姿態」自由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的觀看之中。我們也可以從雕塑互動的物件與動作,投射對某些時光的記憶或是想像。像是第一次津津有味地看著一大本書,踮起腳尖想像自己變大、飛起來的樣子,或是在腳邊貼著紋身貼紙溜起滑板感受自由的移動方式。相較一樓展場中活潑好動的各種姿態,樓上的小房間則是這個搗蛋班級中核心成員的秘密基地。他們有的拿著以假頭骨製成的權杖,有的拿著串著塑膠眼珠的繩子或是把毛毛蟲裝成牙膏的惡作劇牙刷。
琳恩的雕塑同時表現了藝術家對複合媒材的細膩拼組,以及色彩呈現的獨特美感。她將衣服的骨架形塑出來,再以染上不同色彩的金屬線纏繞在骨架之間,呈現出帶有層次感的單色系外衣。其層次感來自於金屬線纏繞次數的多寡,以及塗抹著細微差異色彩的金屬線結合而成的視覺效果。層次感帶出了物質在時間中沉澱的質樸,消弭了作品與觀者之間的距離感,讓我們很輕易地能與作品的想像空間產生連結與投射。
「閱讀空氣- Reading the air」琳恩‧奇里德個展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琳恩.奇里德作品於展場。〈Untitled〉,水泥,鐵線,銅線,33 x 30 x 67 cm,2020。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琳恩.奇里德作品於展場。〈Untitled〉,水泥,鐵線,銅線,130 X 40 X 130 cm,2018。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以鐵片、金屬線與混凝土作為實體三維空間中的繪畫線條與色塊,呈現特寫肢體語言的造形。我們在面對琳恩的雕塑時,可以從特寫的肢體語言去找尋這個形象的線索,進一步在圍繞於雕塑周圍的空氣間、想像這個形象可能的樣子。此次個展延伸自日本厘語的「閱讀空氣」(空気を読む)便是將來自北歐的藝術家琳恩.奇里德以無帶有的童稚想像力,以及深受日本文化藝術涵養的畫廊主陳品妤與陳品伶姊妹對日本文化生活哲學中的理解兩相結合的標題。
這種在空氣中恣意的想像力到成人世界時,似乎成為了一種察言觀色、對氣氛的感知能力。同時,在不同的悠久文化之間,進行對空氣(而非空無)與氛圍的想像,意味著對環境形而上的思考基礎,而這些思考與想像則是透過觀者各自的生活與經驗去加以充實。
藝術家手稿。圖/藝術家提供
這裡可能存在著一個文化經驗導致的觀看差異。當我在欣賞琳恩那些調皮搗蛋的雕塑時,藝術家特別刻劃的皮膚紋路,還有她為這些小鬼頭們貼上不同顏色的OK繃等細節著實令人著迷。手腳上積了一層垢,單色系的棒織毛衣上似乎沾染了塵土好像剛從外面「野」回來似的。斑駁的表面似乎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就像我們看到貼著繃帶、髒兮兮的野孩子,猜測著她或他是否正遭受霸凌,或是家裡疏於照顧。
從這個角度來想像琳恩的雕塑,很容易聯想到某種提姆波頓式的黑色童話。這種聯想大概是一種都市人的誤讀或超譯,畢竟現在的孩子大概都很少有這樣的成長經驗了。相較於城市中孩子連想摸狗都可能被父母制止的管教方式,這些雕塑呈現的是生活在可以恣意讓自己與想像力一同飛行的成長環境中的樣子。跌倒了自己爬起來,受傷了也不要緊,以自由的想像探索生活。
「閱讀空氣- Reading the air」琳恩‧奇里德個展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閱讀空氣- Reading the air」琳恩‧奇里德個展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像個孩子一樣
在她獲得的眾多獎項與補助計畫榮譽之中,影響琳恩現階段創作的,就屬於格瑞那達海底雕塑公園的「肉豆蔻公主」雕塑創作計畫。藝術家在不經意地情況下注意到該座海底雕塑公園中的雕塑,不僅僅是為了讓遊客在水面下欣賞,更是為了當地海洋生物的保育。琳恩也希望做出超越自己以往創作概念的雕塑,同時也希望嘗試雕塑在這個世界上的其他用途可能,因此她以格瑞那達的著名童話故事主角「肉豆蔻公主」作為形象,以混凝土製成了一個公共藝術雕塑。佇立在海底的雕塑,隨著時間的累積為海洋生物提供了棲身之所,也開啟她當前這個結合混凝土、金屬線、空氣的雕塑。
或許對藝術家來說,生機與想像就在那些人類不可見的空氣或是水中恣意活動,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將心眼打開,像個孩子一樣。
藝術家工作室。圖/藝術家提供 Photos/ Myriam Marti Guðmundsdóttir
琳恩.奇里德作品於展場。〈Untitled〉,水泥,鐵線,銅線, 55 x 45 x 60 cm ,2017。圖/Hiro Hiro Art Space提供
琳恩.奇里德作品於展場。〈Untitled〉,水泥,鐵線,銅線,陶,24 X 36 X 73 cm,2019。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閱讀空氣|琳恩.奇里德個展 Reading the air|Lene Lene Kilde solo show
展期:2020-04-11 ~ 2020-05-24
時間:11:00-19:30 / 週一公休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紹興南街10號
Hiro Hiro Art Space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hirohiroartspace/
Hiro Hiro Art Space 官網:https://hirohiroartspace.com/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一座由市民串接起的巨型光帶《臺北脈動》,藝術家李柏均竹構作品展現北門歷史更迭動能
接續過去與未來,水湳經貿園區以《詠續三部曲》為題策展,開創人類與自然共生的場域
文化部新人事安排: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文化部主任秘書、文化資源司司長等職異動
傳統美學的現代轉化-《氣韻生動與現代性》書介
《綻放榮光─全城動起來‧藝起來應援》藝術計畫盛大啟動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最亮麗的黑 - 楊宗嘉《閃耀赤子》
2024-01-24|撰文者:藍仲軒(藝術家/策展人)6076
木頭、金屬、自然與工業:泉啓司木雕作品,在對比中取得的平衡關係
2023-05-29|撰文者:張家馨4044
臺藝大雕塑系「第十五屆袖珍雕塑展」:獎項機制於學院中的必要性及其交流助益
2024-11-15|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265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2024-11-18|撰文者:國家人權博物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94
最大型的林布蘭作品修復計畫:荷蘭國家博物館「夜巡行動」邁入新階段
2024-11-18|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竺恩編輯整理169
常玉的寫意中國風 – 觀「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展
2024-11-18|撰文者: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鄭治桂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