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1|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VR線上展覽網頁呈現。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高雄市立美術館上(4)月起推動「線上藝廊」雲端藝術計劃,發展國際特展、當期展覽、專欄選粹、專家講座等服務之數位化,在減少群聚活動並維持適當社交距離的此刻,鼓勵民眾「防疫不妨藝」,接觸藝術零距離!在上線一個月後高美館再度進階發展,特別與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攜手合作,透過VR虛擬實境技術,將美術館內三樓大南方多元史觀特藏室「南方作為相遇之所」轉化為720度環景數位展覽,藉由VR虛擬實境,配合語音、文字以及影像等方式導讀作品;同時,觀眾亦可下載高美館「典藏特展室」AR擴增實境APP體驗藝術家與作品間的故事,防疫期間不出門也能如臨現場、暢遊美術館。
高雄市立美術館以典藏常設展為理念所發展的「大南方多元史觀特藏室」,於去(2019)年25週年館慶之際推出展覽首部曲「南方作為相遇之所」,與全新改造後的三樓展覽空間同步啟動。透過館藏1930年代至1960年代之經典作品,以及相關文獻、檔案,探討南方概念之形塑和可能性;並期經由常態式典藏展讓市民逐步認同美術館,看見南方獨特的藝術表現風貌與發展脈絡,同時透過藝術構築人們對高雄的城市圖像記憶。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VR線上展覽網頁呈現。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本次因應疫情狀況,高美館與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共同合作,透過iStaging(愛實境)研發之VR人工智慧技術,大幅縮短數位化的製作時間,使VR線上展覽及時呈現,透過創新的VR環景合成技術以及跳躍式導覽動線設計、圖文並茂的精選作品介紹,並加入高美館策展人錄製之導覽語音,帶領觀眾網上漫遊展覽場域。
此外,民眾可免費於Google Play/App Store下載本次為「南方」一展特別開發的AR擴增實境APP「典藏特展室」,展覽中14件亮點作品應用AR技術,以2D/3D動畫形式詮釋了藝術家的創作故事,讓觀眾可更深入理解藝術作品的時代背景與體驗藝術家心境。比如林玉山捐贈的〈獻馬圖〉畫於1943年,透過科技應用,可觀見從創作、塵封、面世的一段往事;劉啟祥1939年繪的〈畫室〉,時值新婚不久,透過AR中緩緩流洩的樂音,角色出現的變化,一窺藝術家當年家庭生活寧靜的喜悅與創作力的旺盛。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VR線上展覽網頁呈現。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值此疫情特殊時期,高美館期在防疫期間提供民眾多元的觀展選擇,鼓勵不便前往美術館的民眾可透過電腦、智慧型手機以及平板等電子裝置進入高美館「線上藝廊」,漫遊雲端美術館,隨時隨地免費探索精彩展覽內容,VR/AR線上展覽體驗請至美術館官方網站查詢。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VR/AR線上展 網址
REACTIONS
1
1
0
0
4
熱門新聞
1
吳剛毅.彌雅的新立體解構主義 於鍾鼎藝術發表《城市漫遊系列》個展
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2022年最新得獎作品首站展出在臺灣!
霹靂卡霹靂拉拉,在楊宗嘉作品中的變身與材質嫁接
「2022桃源美展」6月17日起徵件開跑!聚焦「繪畫與書寫類」,催發在地當代視野
「畫都」與「畫伯」,論繪畫,也話當年,關於「人.間-陳澄波與畫都」一展在嘉美館中的當代轉向與感性經驗
南美館「蔡草如:神話、戲臺與逆光赤城」,走入臺灣在地文化的日常
「潮」到沒朋友,以匯流當代與潮流藝術的「plzzzz 」藝術空間進駐微風南山艾妥列
劉舒律個展《初夏圓舞曲》夏日抹清新,搭樂曲「沉浸式體驗」化情感為真實!
2022第3屆「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於台北喜來登展現重生藝術多元面貌
鏟出生命莊嚴的躍動 國美館推出「做工的人:洪瑞麟與臺灣美術中的勞動身影」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現代藝術高美館歡慶開館25週年! 雙展覽《南方作為相遇之所》、《2019傳統與實驗書藝雙年展》10/26開幕 構築南方文化風景作為送給高雄市民之賀禮
2019-10-26|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