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現代藝術

高美館歡慶開館25週年! 雙展覽《南方作為相遇之所》、《2019傳統與實驗書藝雙年展》10/26開幕 構築南方文化風景作為送給高雄市民之賀禮

高美館25週年南方作為相遇之所2019傳統與實驗書藝雙年展南方文化風景

2019-10-26|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展覽現場,館員為來賓講解結合最新AR技術的本館典藏品。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雄市立美術館
25週年館慶活動於今(26)熱鬧登場!上午起分別舉辦了《南方作為相遇之所》以及《寫給傳統與實驗的一封信-2019第十一屆傳統與實驗書藝雙年展》雙展覽的導覽,也規劃了手作版印課程、讓民眾自己動手做背包;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張惠君司長、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林思伶局長、歷任館長黃才郎、陳雪妮、李志剛及謝佩霓、高雄專業文化機構董事盧明德、蘇志徹、陳水財與張守真、諸多重要的台灣藝術家與藝文界人士,以及贊助企業台新銀行代表周美紅副總經理、柏正衛廚蘇怡儒特助、富邦金控陳惠君協理、聚和國際郭聰田董事長、舊振南李雄慶董事長、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何國慶董事長等人亦專程到館參與下午館慶典禮,一同為高美館慶祝25歲生日,吸引了超過千人共同參與。晚間還有夜間生態導覽活動,帶領眾人探索熱鬧有趣的美術館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館館長李玉玲為今天的活動致詞,感謝各贊助單位及捐贈者。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美館李玉玲館長於館慶典禮上表示,高美館自2017年正式地轉型為行政法人、轉身邁向新形態的美術館,於此契機之下,透過文化部前瞻基礎建設的大力支持、高雄市政府典藏經費增額挹注、眾多民間企業等公私部門之間的合作,以及國內外藝術家慷慨捐贈的作品,方能致力於行政系統、典藏策略、美術館園區內外景觀空間的改造與轉型。今(26)以《南方作為相遇之所》為展覽首部曲來正式啟用重新改造過後的美術館三樓展覽室「大南方多元史觀典藏特展室」,李館長期待,未來透過館內典藏作品扣合南方相關議題來規劃常設展覽,讓高雄市民逐步認同美術館,並藉由藝術建立對這座南方城市的圖像記憶。
高雄市文化局林思伶局長則特別向李玉玲館長與高美館團隊致意,感謝其三年來致力放眼國際、接軌在地的努力;並欣喜表示,美術館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作為人們相遇的平台──特別是在本日館慶典禮上,許多老、中、青三代藝術家都在美術館中相遇、重逢。25歲的高美館正值要邁向高峰的青壯年時期,未來的下個25年尚有很長的路要走,更是對高美館來說很重要的轉捩點與挑戰,邀請在座藝術家、藝文界夥伴、與會觀眾一起見證,共同擘劃永續的高美館。
本次活動特別邀請方圓之間室內樂團團長蔡世鴻老師,於全新改造的展間做開場表演,為本日活動拉開序幕。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張惠君司長肯定高美館轉型為行政法人的改變,除了勇敢地改造既有空間,更轉變了美術館典藏策略、讓典藏的藝術作品能被觀眾看見,更透過好的展覽空間將美好的作品開放給眾人欣賞。在最初的三大公立美術館──北美館、國美館以及高美館之後,近年來已陸續在許多城市都有美術館要為大眾打開,也期待國人能從小就建立與美術館的關係,並讓台灣藝術家能與美術館有很好的連結。
此外,更有許多陪伴高美館一路走來的贊助企業與機構,台新銀行周美紅副總經理表示,台新長期以來都相當支持高美館的藝文展覽,近三年更攜手共同推出「小周末音樂會」,以每月一場的音樂會邀請市民朋友走入美術館,感受音樂與藝術之於生活美好日常的獨特體驗。並且,更印證了透過與民間企業藝企合作擴大平台及社會資源參與,讓藝術的美好發揮更大的效益。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構築南方城市文化風景

高美館於1994年開館以來,長期深耕南部在地的藝術與文化脈絡;李玉玲館長提及,美術館在轉型行政法人後,更重新自我定位、審視過往研究成果,發展出以「大南方South Plus」為核心的多元史觀概念,以「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視角,結合高美館關鍵典藏與南方之相關議題,建立起「South Plus 大南方多元史觀典藏特展室」,捕捉在地藝術多元而豐厚的發展史,構築屬於高雄這座城市的文化特色,進而開啟全球性的對話思考。其中的展覽首部曲就是《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作為多元史觀特藏室的展覽首部曲,精選高美館館藏1930年代至1960年代(含)前之作品,以及文獻、檔案,討論南方概念的形塑和可能性。展覽特別以人文薈萃的50年代來南部流行的畫會交陪情境,透過時間軸的觀念、劇場性的沙龍氛圍,牽起張啟華、劉啟祥、莊世和等南部知名藝術家與寫生有關的典藏作品,以此探討現代藝術在南方發展的歷史脈絡。並以高美館典藏為核心,發展出張啟華〈旗后福聚樓〉VR虛擬實境以及另14件AR擴增實境的作品,皆在本次展出中進行首次發表。
台灣國寶級藝術家林玉山繪於日治末期(1943)的〈獻馬圖〉屏風畫作,是藝術家早期創作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林玉山之子、前故宮副院長林柏亭表示,距今二十多年前他與父親林玉山討論將三件大型屏風作品捐贈給國內的美術館,當時高美館的館長黃才郎一眼看中〈獻馬圖〉的故事性,因而將其帶回高美館。〈獻馬圖〉因大時代的環境變遷塵封近60年,原本共有四屏的作品右半兩屏因蟲蛀及潮濕而損壞,1999年高齡90多歲的林玉山在黃才郎館長的鼓勵下,憑記憶重畫復原,現作品結合AR擴增實境方式呈現,透過科技應用可以觀見從創作、塵封到面世的一段往事,展開觀眾、作品與時代糾葛的對話。
而前輩藝術家劉啟祥於1939年描繪作品〈畫室〉時值新婚,透過擴增實境感受緩緩流洩的寧靜樂音,體驗藝術家當年家庭生活的喜悅與創作的張力。劉啟祥長子、同時也是《南方作為相遇之所》參展藝術家的劉耿一則欣慰表示,在看到父親畫作在《南方》展出時,其中感動難以言喻,作品與科技應用結合,就如同過往回憶回到自己眼前,藝術的永恆,透過全新的展示方式與觀眾「相遇」而完整呈現。

《2019第十一屆傳統與實驗書藝雙年展》觀見當代書法藝術的美感與創新

美術館與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寫給傳統與實驗的一封信-2019第十一屆傳統與實驗書藝雙年展》也於今(26)開幕,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何國慶董事長則欣喜表示高美館從進入大廳的那一刻起,所有展覽空間都持續地驚艷眾人,何創時書藝雙年展已有20年歷史,今次展覽由何創時基金會邀請47位書藝家,每位書家展出一件傳統與一件實驗作品,有些書藝家更以傳統書法描繪現代文學,共有展出近百幅的書藝作品,讓老、中、青三代的書家同台展出,如同華山論劍一樣彼此切磋,擦撞出精彩的藝術火花。
25年來高美館曾攜手國內多家私人美術館、基金會等藝術機構共同策辦展覽,自1996年起,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便與高美館陸續共同辦理書藝雙年展,歷屆展覽幾乎囊括台灣當代書藝名家,南台灣民眾得以藉此一飽眼福,能完整欣賞到台灣當代書法藝術的美感和創新。
高美館25週年 交出亮眼成績單。
以2017年轉型為行政法人為契機,高美館李玉玲館長率領團隊朝著「新型態美術館」持續將美術館體質轉型。透過文化部、高雄市政府以及許多民間企業機構等公私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高美館得以自辦數檔與國際指標型博物館合作的售票型特展如《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以及現正展出中的《刺青-身之印》;同時,得改善典藏經費捉襟見肘的情況、重獲轉變的能量,也以此確立「關鍵典藏」之新策略,關注重要藝術家最具代表性的關鍵作品,採多軌脈絡並行、擴大典藏格局為目標,構築高美館獨具特色的典藏藍圖,本年度更首度典藏國外藝術家如美國觀念藝術先鋒約瑟夫.科蘇思(Joseph Kosuth)、日本藝術家須田悅弘、橋本雅也、柳美和,以及來自盧森堡的藝術家謝素梅等人的經典作品,擴延高美館之國際脈絡與典藏格局。
自2018年初高美館完成最具指標性的104-105展覽室「光間」改造,獲得諸多國內室內設計獎項之正面肯定起,到今年陸續推出美術館自創品牌「高美書屋」及「高美之友」會員制,接著到「多元史觀特藏室」的建置與三樓展覽空間的全新啟用,李玉玲館長欣喜表示,高美館的下個25年,將以創新的形象凝聚大眾對美術館的關注,並期許高美館作為一座市民相聚與感受生活的美術館,能夠成為城市美好生活的存在。
高美館於今(26日)舉行25周年館慶活動,為感謝各典藏品捐贈者與贊助企業一路的支持,特頒發獎牌及獎狀,並於致詞結束後合影留念。圖由左分別為桃美館劉俊蘭館長,高美館歷任館長陳雪妮(左3)、李志剛及其妻(左2)、謝佩霓(左5)、黃才郎及其妻(左7),舊振南食品董事長李雄慶(左6)、法人董事陳水財(左8),以及文化部張惠君司長(左10)、高美館館長李玉玲、文化局林思伶局長、典藏捐贈者代表曾雅雲、劉耿一、捷耀光通訊宋雪玉董事長、ACC亞洲文化協會南三三小集顏雪花執行長(右12)、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何國慶、典藏捐贈代表林柏亭、美國在臺協會處長歐雨修(右8)、台新銀行副總經理周美紅、秋雨創新經理黃冠勳、柏正企業特助蘇怡儒、典藏捐贈者代表王銘嶼(右4)、洪朝明、聚和國際董事長郭聰田及其妻楊文霓。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展覽資訊

【大南方多元史觀特藏室──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301-304展覽室
展覽日期:2019年10月26日至2021年9月5日
【寫給傳統與實驗的一封信──2019第十一屆傳統與實驗書藝雙年展】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401-403展覽室、多目的室
展覽日期:2019年10月26日至12月22日

高美館25週年南方作為相遇之所2019傳統與實驗書藝雙年展南方文化風景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1

0

1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