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個展《I am Beat Baumann》貝亞包曼個展 將記憶解構重組
2021-01-21|撰文者:林侑澂
來自瑞士的藝術家Beat Baumann(1965-),在台灣工作、生活了多年,將多種文化的生活經驗轉換成為繽紛的繪畫。在2021年與Chens Art Gallery合作,策辦了《I am Beat Baumann》個展。透過來自歐洲、截然不同的視線,敘述對於台灣的印象。以充滿想像力的豐富感情,將非常新穎的感受方式與觀眾們分享。
Beat Baumann,《Dream 1》,140 x 200 cm,Acrylic on Canvas,2020。圖/Chens Art Gallery提供
Beat並不是美術學院體制所培養出來的藝術家,而是很純粹的自學自畫、探索著屬於自己的藝術。Beat曾經在小學的時候被診斷有過動傾向,成長過程則是經常在森林中探索大自然自由自在的氣息。並且從小就在腦中賦予了生活中種種事物「具有性格的奇想」。這樣的特質讓Baumann時常想要畫圖的衝動,成家之後也和孩子們一起經常畫著各式各樣的塗鴉。
Beat Baumann,《Woman in Mind》,90.5 x 72.5 cm,Acrylic on Canvas,2020。圖/Chens Art Gallery提供
在專職從事藝術之前,Beat一直是從事半導體與電子相關工作,期間也經歷過在其他的亞洲城市生活。華人生活圈的種種風景、文化及現象,都與他在歐洲的成長經驗有著很大的差異。本次展覽中的每一件作品,都是Beat對於新竹生活的看法。最初到達這個城市時, Beat是完全無法用語言與生活環境溝通的。這讓他本來就相當敏銳的視覺感受力,更加地被放大。
Beat Baumann,《Yellow-Red 2》,130 x 110 cm,Acrylic on Canvas,2020。圖/Chens Art Gallery提供
而Chens Art Gallery的華裔總監Chris Wu生長於比利時,也曾從事工程類的產業。近年因為熱愛藝術、也喜歡台灣的生活環境,定居台北從事藝術產業。這樣背景上的類似,讓Chris能夠很順暢地接軌Beat畫作中「從歐洲看台灣」的視點。
Beat Baumann,《Banana》,79 x 109.5 cm,Acrylic on Canvas,2020。圖/Chens Art Gallery提供
即便是因為工作關係來到台灣,但Beat幾乎是立刻就愛上了這個國家的人文風景。台灣活力充沛、多元多樣的環境,為Beat開啟了新的視角。也將許多與故鄉截然不同的經驗,化作是藝術創作的養分。例如台灣的建築、街景在每一處都有新意和變化。尤其是招牌夜間的燈火和廟宇,與瑞士相當「理智規劃」的風格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更是讓Beat總是感到驚喜。
REACTIONS
4
2
0
3
3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2021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以黑暗之光照亮希望
知名迷因「Nyan Cat」以 1500萬元競標成交 ! 加密藝術 (Crypto Art) 與 NFT 是數位藝術市場的新藍海還是新泡沫?
《奈良美智特展》加開高雄、臺南場 ! 7 月起移師高美館、南美館
金屬:工藝 X 工業 —— 用自在的心境,錘鍊自由之花
走出斜坡的未來潮!臺澳合作推出「亞太三年展—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 伊誕與徐文瑞擔任首屆雙策展人
重新面世的美術史,提香《最後的晚餐》在英國小鎮教堂被發現!
首屆「桃源國際藝術獎」徵得46國600多件作品 3/13揭曉首獎得主
被再次點燃的那團火 ─ 中田郁美與她的靈魂之尾
台灣藝術史的刻鑿 : 憶起-百歲誕辰藝術家
看萬華世界 WAN der LAND:為臺北的「起家厝」而設計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2020 C-LAB年度策展計畫」: 造市場 Who builds the City?
2021-03-08|撰文者: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