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9|撰文者:國立歷史博物館/十三行博物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海之美特展,展出蘭嶼傳統拼板舟與飛魚文化。圖/取自十三行博物館。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合作策劃「海之美—海洋文化與臺灣風貌特展」,於1月27日開展。本檔特展展出111件(組)考古標本、民族學藏品及藝術創作,呈現臺灣從史前到近代,不同人群與海洋互動所產生的智慧結晶。內容豐富多元,讓無論是考古愛好者、藝術鑑賞家、攝影迷以及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所有朋友,都能在此獲得視覺與心靈上的滿足!
海之美特展入口呈現海洋湛藍的色調。圖/取自十三行博物館。
十三行博物館館長柏麗梅表示,活躍於1千多年前八里平原的十三行人就是典型的「海洋民族」,大海對他們來說並不是阻隔,而是交流的通道。這次展品中有幾件名列國家「重要古物」的美麗玻璃飾品,在當時可是珍貴的「時尚舶來精品」。據考古學家分析它們來自於東南亞、中國大陸、西亞等地,證明早在史前時代,跨海貿易就相當興盛,也深深地影響臺灣的文化面貌。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廖新田表示,臺灣文化的獨特性,與海洋息息相關,千百年來孕育出的漁業文化、海洋文學、海洋藝術、移民信仰,為海洋臺灣寫下精彩的註解。而臺灣最盛行的媽祖、王爺信仰,即為與海洋關係密切的宗教活動,本次特展也特別展出2件清末民初的媽祖神像,古樸的造型散發出慈祥莊嚴的氣息,值得細細感受。
來自海外的玻璃環具有國家重要古物身分,見證史前海上貿易的興盛。圖/取自十三行博物館。
「海之美—海洋文化與臺灣風貌特展」展品來自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等單位。其中一件由15塊木板拼製而成的蘭嶼雅美(達悟)族傳統拼板舟,外型相當吸睛,如同一件巨型藝術品。展覽的結尾也透過2件以海洋廢棄物為素材創作的藝術裝置,宣達海洋保育理念,期許大家在看展之後,也能夠反思海洋環境永續之道!
以海洋廢棄物為素材打造的藝術裝置,提醒人們重視海洋保育。圖/取自十三行博物館。
「海之美—海洋文化與臺灣風貌特展」即日起至6月20日在十三行第一特展廳展出。
更多資訊請至十三行官網https://www.sshm.ntpc.gov.tw
或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13hangmuseum查詢。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公布首批藝術家名單與策展子題
桃美館首任館長劉俊蘭借調期滿,8/1歸建臺藝大 關鍵四年擘劃桃美館館群發展架構 奠定城市美術館「桃園─國際」地基
新竹市美術館、241藝術空間雙館聯展《疫年紀事》 邀集國內外共16位藝術家,將疫情期間的遭遇轉化為藝術創作
地圖疊層的共時性:邱杰森製圖中的手工、勞動與地理記憶
胡朝聖策展,尋找藝術新星!2023臺南新藝獎8/10起徵件
2022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全展場NFT元宇宙體驗 進入藝術多重宇宙
國美館「111年全國美術展」盛大開展 ,11類媒材、125件得獎作品,為臺灣藝術多元生態注入生命力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官方公佈重開計畫及預算運用,從這個重建案我們可以學習些什麼?
2022「金車繪畫獎」徵件開跑,於8月1日起開放線上報名!
文化部打造國家隊前進「愛知三年展」 黃心健、許家維、余政達首次獲邀參展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美術館特展時事觀點桃美館聯手史博館啟動2022館際合作計畫 「藏珎:東亞書學的視域」,聚焦現當代東亞書藝,展出兩館的重要書法典藏
2022-04-12|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