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11-12|撰文者:众藝術提供
鄰近桃園藝文特區的众藝術,長期關注在地文史脈絡與藝術創作的銜接。自2022年開始實施藝術家駐村計畫,鼓勵具有實驗精神的藝術家展開多元的創作嘗試。2024年駐村藝術家之一-梁凱棋來自香港,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系和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駐村期間將長期關注的旅人主題與在地生活經驗連結,發表了個展《觀塘站》。
藝術家梁凱棋生長於香港,自大學階段開始來到台灣求學。這些年來在不同城市、院校的生活與學習自然地對於其藝術創作產生了影響。在研究所時期,梁凱棋的創作軸線聚焦於不斷遷徙、需要不斷重新適應環境的生命經歷。這讓梁凱棋深切地意識到自身的「旅人」身份,於是近年來以流動的光和水為題,發展出了《空白家書》等系列。經由複合媒材的藝術創作,與觀眾分享多年來自身對於游子身份的感知感觸。
展覽以《觀塘站》為名發表,以香港地點「觀塘」與關注桃園埤塘景觀的「塘觀」兩個意象相互呼應。迴旋的文字隱喻著存在意義的辯證,也暗示著多重視角的切換交錯。梁凱棋將自身「旅人視角的輕」與「在地居民面對變遷的重」對照,在都市更新的大趨勢下,講述著時間與空間的流動性。在輕重視角二者復返的同時,反襯出記憶存在的不同方式。並且從中揭示當不同狀態/立場的生命相遇時,錯綜複雜的矛盾、落差甚至衝突。藉由這樣多重的視角的思辨,側寫梁凱棋探詢自我認知的旅程。
《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展場實紀。攝影/dulub.studio嘟嚕影像
梁凱棋的成長經歷對於香港的觀塘地區是熟悉的,而來到桃園駐村後發現,許多早期農業社會灌溉用的埤塘(蓄水池)與過去的記憶有所連結。這些農業時代的水利設施隨著工業化,功能性已經漸漸淡化、大多成為了單純的地景。這一種轉變、記憶疊加的過程,與香港的發展軌跡類似,也與梁凱棋不斷遷徙的生命經驗相互呼應。於是桃園對於梁凱棋而言,不再單純是一個旅行往返的交通節點,也開始產生了更多面向的情感共鳴。梁凱棋將其中的不同層次的內容轉換為藝術作品,延續著一貫輕柔與抽離的質感、從一名旅人的角度進行梳理與訴說。
《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展場實紀。攝影/dulub.studio嘟嚕影像
對於梁凱棋而言,「記憶轉存」是創作中的關鍵概念。無論是記憶的內容本身或者其存在的方式,都是梁凱棋長期辯證的主題。經由各種媒材間物質性與精神性的關聯,將物質與非物質、存在與消逝、空間與非空間之間的交互作用,做為探索記憶的途徑,進而在不同媒材間進行記憶的轉換與儲存。
在記憶轉存的大方向中,梁凱棋將紗布縱橫交織、格子狀的結構,轉換為地圖上的格線,而半透明、輕柔的狀態就像是無形的記憶。紗布的質感相較於過去捕捉光線的創作慣性,能夠更加細緻地運用的光線與陰影,成為了《觀塘站》中相當重要的元素。
梁凱棋,《塘觀 》,2024,數位印花 歐根紗 絹布 相片輸出,。圖/众藝術提供。攝影/dulub.studio嘟嚕影像
展覽中小尺幅的《塘觀》系列作品,取景自桃園各地的埤塘、都市更新過程的視覺片段。隨著當地朋友的帶領,梁凱棋從不同角度進行地景的拍攝。細觀其間,許多影像都是台灣常見的元素。梁凱棋在黑白輸出的影像上,包覆了一層攝影印刷的紗布。輕柔的紗布質地形成了「記憶的雜訊-摩爾紋」,以此象徵著記憶的模糊與錯位,如錯視般干擾真實與虛幻的界限,放大微弱的感知,成為作品中的詩意雜訊。於是固定影像(相片)和流動影像(紗布)交錯,在虛實之間形成了一份未知而迷濛的質感。敘述著梁凱棋對於桃園的印象、也將梁凱棋對於記憶運作的感知具象化了出來。
梁凱棋,《桃園站》,2024,平版 透明塑膠板 油墨,20 × 20 cm。圖/众藝術提供。攝影/dulub.studio嘟嚕影像
梁凱棋在作品《桃園站》中延續了前作《空白家書》裡、粵語童謠「有隻雀仔跌落水」的意象運用。將跌落之處的「水」進一步延伸,對於自身與家庭的連結展開了思考。作品桃園地景出發,梁凱棋先將影像中的「水」全部去除,在將其轉換為負片效果,接著以版畫的平版印刷將影像印製在透明壓克力上。配合著展場中的光源布置,當光線照向透明板時,水的部分就會被直接穿透,使得光和水成為了兩個相互印襯的概念。經由一層一層的轉換與詮釋,梁凱棋在作品中體現了時間與空間相互作用的關係。更以此呈現出記憶與時空之間複雜而息息相關的連結。
梁凱棋,《觀塘測量圖-桃園站》,2024,數位印花 歐根紗 相片輸出 陶土 在地紅土,240 × 90 cm。圖/dulub.studio嘟嚕影像
作品《觀塘測量圖-桃園站》關注的不僅僅是記憶,也關注從相識與道別的軌跡。作品拍攝了桃園各地正經歷都市更新的地景,諸如圍欄、電線杆、工程牆等等。梁凱棋將影像中的橫線銜接,串聯起諸多不起眼的時空場景。並在紗布的後方,形塑出一個正在趨於模糊的地圖意象。且將在地的土壤與陶土混合,燒製成灰燼的造型。透過首次嘗試陶藝、觸碰土壤,再一次感受台灣這片土地的溫度。細細地以窯燒的方式,將記憶、訊息和情感留給故人。作品中的地景如同旅人的軌跡,很可能在不經意間一點一點消散。於是梁凱棋以複合的手法,將自身旅居台灣多年、在桃園駐村數月的記憶與感觸細細地梳理,包覆進入箱盒之中。作品如同一個悉心整理的行李箱,也如同一件梁凱棋為這段生命經歷留下的自畫像。
梁凱棋,圖左《塘觀V》圖右《塘觀IX》,2024,數位印花 歐根紗 相片輸出,20 × 20 cm。圖/柯宏棋
梁凱棋,圖左《塘觀III》圖右《塘觀XII》,2024,數位印花 歐根紗 相片輸出,20 × 20 cm。攝影/柯宏棋
從人與人、人與物到人與地方,梁凱棋一直研究著光影與意識的關係。透過光影的不確定性、流動性甚至虛實並存的意象,反應著自身持續遷徙的身心狀態。此時的梁凱棋,對於自身的旅人身份懷抱著熱情與憧憬。下一階段將前往日本駐村,並計畫前往更多不同的地方。如此持續遷徙的生命狀態對於梁凱棋而言並非需要刻意去尋找答案,而是更加在意旅程中不斷更迭的生命體驗。
感受梁凱棋的藝術創作,其質感與氣質是輕柔的,卻又同時存在一份厚重的沉澱感。輕柔的部分來自藝術家在美感上的偏好,不斷地呈現出放緩、放慢、放鬆的調性,恬淡而真摯。而沉重的部分源於藝術家持續遷徙的生命選擇,偶爾越是輕裝簡行、越是會在意不再遇見的過往。但是因為想要去體會新的事物,所以仍然會取捨、會繼續前往未知。兼具兩種甚至更多層次的作品,很真切地反映出梁凱棋的人格特質,也讓觀者感受到一位藝術創作者不願妥協的自我要求。
藝術家梁凱棋於《觀塘站》展場。圖/众藝術提供
在過去,桃園的藝文發展相較其他縣市並不突出。然而近年來桃園的藝文環境正加速發展,众藝術也在這過程中持續支持藝文建設。期許能夠打造一個不只是展覽白盒子的藝文場域,能夠更廣泛地連結在地人文與藝術。「駐村」這樣一種結合外地人與當地文史的概念,對於現階段的桃園藝文發展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徑。众藝術在設計駐村方法的最初始,就設定了「河」為大的方向。從「都市與伏流」、「都市變遷」到今年的「水」,众藝術每年都會在藝術家徵選時訂立主題。在扶植藝術家成長的同時,也與時俱進地關心在地的藝文生態。
本次众藝術與梁凱棋合作的成果發表,一方面為藝術家提供資源與發表平台,一方面也透過不同背景的藝術家視野、重新詮釋人文地景。《觀塘站》的成功,對於創作者、策展者和在地藝文發展都是相當成功的學習與成長。相信隨著經驗與案例的累積,參與駐村的各方也都會持續進步,帶來更好的作品與展覽。
《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展覽主視覺。圖/众藝術提供
藝術家資訊|
梁凱棋 Leung hoi ki
個人網站:https://www.leunghoiki.com/
主辦單位 |众藝術 (桃園市桃園區中埔六街196巷22號)
協辦單位|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贊助單位|國家藝術基金會
文字編輯|林侑澂
主視覺設計|王彥翔
攝影|dulub.studio嘟嚕影像、柯宏棋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中國嘉德2024秋拍本月盛大揭幕,現當代藝術專場集趙無極、吳大羽、林風眠、朱沅芷大師之作,精彩紛呈,不容錯過!
一座由市民串接起的巨型光帶《臺北脈動》,藝術家李柏均竹構作品展現北門歷史更迭動能
接續過去與未來,水湳經貿園區以《詠續三部曲》為題策展,開創人類與自然共生的場域
文化部新人事安排: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文化部主任秘書、文化資源司司長等職異動
《綻放榮光─全城動起來‧藝起來應援》藝術計畫盛大啟動
傳統美學的現代轉化-《氣韻生動與現代性》書介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嘉美館年度主題展《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與《移動觀察者》聯合展開,結合歷史紋理與當代視角,呈現由地方延伸至海外的文化光譜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11-15|撰文者:國立臺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02
臺藝大雕塑系「第十五屆袖珍雕塑展」:獎項機制於學院中的必要性及其交流助益
2024-11-15|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211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4-11-15|撰文者:李竺恩1100
白鷺鷥文教基金會盧佳慧董事長引領《希望、和平、愛》展演,科技與藝術跨領域合作呈現虛實交錯的奇幻之景
2024-11-14|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204
黃敬中「烏有之地」:材料與生命經驗的嵌合,轉譯形式中的空間與時間
2024-11-14|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491
《Kalentura/Fever/Tio̍h-sua》探索熱與文化交織的全球現象系列計畫
2024-11-14|撰文者:中文撰文|高森信男Nobuo Takamori ;英文撰文|泰莎.瑪莉亞.奎松Tessa Maria Guazon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