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空間2021首展將集結台灣當代藝術家展出《藝術節點》 創作聯展
2021-03-10|撰文者:陶文岳
我們都知道當代藝術是需要在自由與開放的社會與環境中才能發展壯大,今日我們審視昔日發展的軌跡歷程,當代藝術在台灣的深耕發展,從早年於台北南海路的美新處 (美國新聞處文化中心,現為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的展覽,到台北市立美術館在1983年成立,正式讓台灣的當代藝術在國際上有了更聚焦與能見的出口。當然1987年台灣解嚴,隨著大量的海歸派留學回國與本土藝術家共同投入當代藝術創作熱潮,也讓當代藝術發展有了更強烈的宣洩出口,隨後在90年代的台中國美館與高雄市立美術館的相繼建立,以及各替代空間、閒置空間和各大小畫廊的林立,讓北中南當代藝術的活動串連起來。21世紀,在科技網路下,當代藝術在台灣早已進入了發展的成熟期。普於2020年12月創立於板橋府中站旁的「問空間」已連續辦了三場當代藝術家聯展,這次第四檔展覽自也不例外,特別策劃「藝術節點~台灣當代藝術家創作展」希望繼續推動當代藝術展覽。
問空間展出《藝術節點》台灣當代藝術家創作聯展。圖/問空間提供
「問空間」成立之初,邀請前關渡美術館館長曲德義老師擔任展覽總召集人,挑選陶文岳與張禮豪共同擔任展覽策展人,它的展覽方向就是定位在台灣現代與當代美術史發展重點,每檔以十人為單位,謹慎挑選出當前在台灣藝壇深具影響力與發展的藝術家參展並出版畫冊記錄。「節點」一般是指移動的起點、終點、轉運站都稱為「節點」,「藝術節點」顧名思義,藝術在每個環節皆息息相關。當代藝術領域更是多元而包羅萬象,藝術大學正是承襲當代藝術的多元教學發展而功不可沒。這次展出的藝術家,很多皆來自於台灣重要的藝術大學,有的還是大學任教的院長和教授,還有對台灣當代藝術發展有貢獻的藝術家,領域從平面繪畫、立體雕塑和陶塑創作都有,可以說性質與內容皆有其深度和內涵。展出藝術家包括:楊茂林、張正仁、郭博州、郭維國、劉柏村、林偉民、朱芳毅、吳丁賢、王公澤、陳奐妏等十位。
問空間展出《藝術節點》台灣當代藝術家創作聯展展場一隅。圖/問空間提供
楊茂林,《極樂的阿強佛》,壓克⼒彩、絹印、拼貼,65x130cm,2016-2019。圖/問空間提供
楊茂林可以說是臺灣當代藝術發展中,一位相當重要的藝術家,他創立的「台灣製造」的符號性繪畫表現,成為台灣九十年代當仁不讓的代表畫家,然而他不以此自滿,又發展雕塑和大型裝置藝術,如今又回到繪畫創作,橫跨平面與立體雕塑與裝置而受藝壇矚目。
張正仁,《書景形物系列之3》,壓克⼒彩、絹印、拼貼,65x130cm,2016-2019。圖/問空間提供
張正仁曾是前台北藝術大學藝術系院長、也是國內最具版畫權威的十青版畫會的重要成員,留學美國,他的作品多元展現,結合時勢,表現政治與環境關懷,利用複合媒材與現成物創作出大型藝術裝置,創作自成一格。
郭博州,《曉⾬》,油畫、布,130×197cm,2015。圖/問空間提供
郭博州目前是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人文學院的院長,曾留學美國,是臺灣重要前衛的前輩藝術家趙春翔的入室第子,也曾是二號公寓的重要成員,創作以東方精神為根基,融合後現代的拼貼藝術,加上水墨的繪畫表現,遊走在東西方的創作領域而融貫東西。
藝術家郭維國展出平面創作《紫紅沙發隻字片語#1》,綜合媒材、油彩。圖/問空間提供
郭維國是當前台灣最具影響力畫會「捍圖社」的第一任會長與成員,他的藝術以自身出發,觸碰內在與外在的精神與感知,繪畫具神秘的特質,不均泥於繪畫媒材,以綜合性的表現技法,深具潛意識的夢幻表現,風格獨特而發人深省。
藝術家劉柏村展出雕塑系列作《金剛不壞#1》, 鋼鐵、烤漆,2012。圖/問空間提供
劉柏村曾擔任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早年公費留學巴黎,他以大型金剛雕塑聞名於藝壇,很多大型公共藝術也多出自於其手。鋼鐵雕塑有其困難度,然而在他的手中,透過靈感激盪,不論是鍛鑄、熱熔、敲打與雷射切割,皆顯現多元風貌,展現生命力。
林偉民,《原始記憶系列-1》,油畫、布,130×197cm,2015。圖/問空間提供
林偉民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曾經公費留學巴黎,他以抽象的創作探討人與土地的深層記憶和關懷,他擅長水彩、油畫與複合媒材表現,對材質的運用嫻熟而深具創意,他的創作強調影象與內外生活的交錯記憶表現,透過繪畫佐證,並測量自然。
朱芳毅,《物件閱讀12-4 Object of Reading 12-4》,總尺⼨60×15×60 cm (每件25×15×25cm) ,⾼溫陶、泥漿、釉藥,2017 。圖/問空間提供
朱芳毅任教於台南藝術大學,他的陶藝創作以生活經驗與感知出發,透過記憶的增添與刪減,由物象所衍生出的立體符號表現,具備人文、詩意與自然的精神。他創造的圖像包羅萬象,在形與視覺記憶中遊走,形成經驗與記憶的有趣對話。
吳丁賢,《⼤形無限系列之圓線 》,45.5x38cm (8號),oil on canvas,2021 。圖/問空間提供
吳丁賢曾任教於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他擅長以黑與白抽象風格創作表現,畫面大膽簡約,這些虛實對應的黑線條與留白空間形成強烈的互動與對比,充滿了東方情調與精神,個人風格明顯而耐人尋味。
王公澤,《時空切⽚17-2》,油彩、畫布 ,116.8x91cm,2017-2019。圖/問空間提供
王公澤的繪畫充滿了淡雅的氛圍,簡單的線條交錯與空間的呼應,似素描的創作。探索、追尋、實驗,線條在他的創作過程裡不斷的顯示,猶如來自深層的潛意識,試探內與外,亦中亦西的精神與自然交流辯證。
藝術家陳奐妏展出作品《定格瞬間#1》。圖/問空間提供
陳奐妏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藝術系碩士,她不拘泥於平面繪畫的創作,用色大膽,抽象意念蔓延在整體畫布上,自由揮灑,同時高低起伏的繪畫肌理表現,玩味於變形的樂趣,隨性瀟灑。
問空間展出《藝術節點》台灣當代藝術家創作聯展展場一隅。圖/問空間提供
2021/3/6~5/2於板橋「問空間」,十位藝術家,十位藝術風貌,同時反映十位創作心聲。彼此看似不相屬的藝術家,其實可能是朋友、師生、亦或是藝術盟友的關係,仔細觀之,這個藝術鏈正是環環相扣的台灣當代藝術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領域,「問空間」的展覽也為板橋區提供了美的宴饗。
總召集人|曲德義 教授(北藝大名譽教授/前關渡美術館 館長)
策展人|陶文岳 教授(藝術家/藝評家)
藝術家|王公澤、朱芳毅、吳丁賢、林偉民、郭博州、郭維國、陳奐妏、張正仁、楊茂林、劉柏村(依姓氏筆畫排序)
開幕茶會|2021.03.13(六)16:00
地點|問空間 Ask Art Space|新北市板橋區重慶路8號9樓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askartspace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ART TAIPEI 2024 台北藝博展首日VIP預展觀察,編輯部第一現場嚴選14件精彩作品!
敞開收藏大門:12件 ART TAIPEI 2024 台北藝博5000美金以下作品推介
奇美博物館《畫師們》重磅登場!走入尼德蘭繪畫時代,揭開科學檢測分析下畫作秘辛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與日本國立藝術研究中心簽署MOU,深化臺、日策展人才培育,開拓東亞藝術新局
「臺中清水走走藝術季」盛大開展,五件公共藝術重現眷村生活的情感與記憶
跨域交會 藝熠發光—2024東亞藝術交流展
ART TAIPEI 2024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盛大開幕!凝聚多元市場價值,打造亞洲藝術與文化盛宴
藝術也是用來掛歷史的釘子 :亞洲藝術文獻庫(AAA)「臺灣獨立藝術空間檔案」計畫專訪
自身境況與存在想像:短評2024新北市美展得獎作品
2025香港巴塞爾參展藝廊和首批亮點,來自印度、澳洲、南非、美國、英國等地新晉藝廊首次參展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文化部新人事安排: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文化部主任秘書、文化資源司司長等職異動
2024-11-05|撰文者:文化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77
2024亞洲藝術週開幕轟動!墨海樓台灣特展創下倫敦佳士得參觀新高
2024-11-05|撰文者:墨海樓國際藝術研究機構158
《綻放榮光─全城動起來‧藝起來應援》藝術計畫盛大啟動
2024-11-05|撰文者:屏東縣政府文化處/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941
一座由市民串接起的巨型光帶《臺北脈動》,藝術家李柏均竹構作品展現北門歷史更迭動能
2024-11-05|撰文者:亼光工作室686
傳統美學的現代轉化-《氣韻生動與現代性》書介
2024-11-04|撰文者:廖新田 《氣韻生動與現代性》作者,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807
接續過去與未來,水湳經貿園區以《詠續三部曲》為題策展,開創人類與自然共生的場域
2024-11-04|撰文者: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