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9|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花園──王煜松個展」展場,2021,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花園──王煜松個展」自4月10日至6月27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展出。王煜松於2017年獲臺北美術獎首獎,此次展覽為全新創作,結合自身經驗、記憶及關於過往實地探查行動,運用機械及力學原理,針對北美館地下樓場域建造一座「此刻」的模型裝置。
本展源於王煜松遊走城市各處尋探新舊交錯,引發各種關於地理空間和時間的感受。展覽標題以阿根廷作家波赫士短篇故事《小徑分岔的花園》為靈感,作品試圖探討在文獻史料、存在與消逝之物、想像與記憶之間,一種懷古卻始終到不了彼刻的中介狀態。王煜松將土地原有事物轉換為有別於日常所感知、獨立自主的當下模型,呈現萬事萬物存在於無主觀思維介入且自行運作的系統之中。
「花園──王煜松個展」展場,2021,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王煜松,〈花園〉局部,複合媒材,2021,尺寸依場地而定,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本展透過觀眾遊歷展覽空間的感受—徘徊於想像中的情境,在可見與不可見、可辨與不可辨之間,觸碰感知與認知的模糊邊界,回應藝術家在踏查遺址時的心境:閱讀史料拼湊關於過往的線索,如同考古學者或歷史研究員在鉅細靡遺的考掘過程,以實物佐證並努力想像過去某段時間所發生之事。
王煜松把踏查遺址過程中所撿拾的貝殼、紅磚等異材質嵌入球體的水泥層內,有如將其遊歷的空間收容於中,數顆大小不一的球體散落於展場,或隨著地心引力運行於蜿蜒的軌道上,與觀者漫遊的路徑時而相遇時而分道。球體的滾動聲、人與物彼此間移動的光影交疊、隱約的低頻環境音,觀眾跟著身體的感官,沉浸在自我想像的時空。藝術家引用波赫士的一段描述表達其思索的狀態:「…一個由迷宮組成的迷宮,一個錯綜複雜、生生不息的迷宮,包羅過去和將來,在某種意義上甚至牽涉到別的星球…」
王煜松,〈花園〉局部,複合媒材,2021,尺寸依場地而定,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王煜松,〈花園〉局部,複合媒材,2021,尺寸依場地而定,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王煜松以作品《花蓮白燈塔》獲選為「2017臺北美術獎」首獎得主,其近年創作著力於探索空間的發展脈絡,思考身體處在特定場域穿梭於不同時間軸線之中,所生成的感知狀態。經常關注空間中曾經存在的過去、正在發生的現在及可能發生的未來,從自身的生活環境、生命經驗擴及到更廣的社會意識、群體關係,探尋虛構及真實之間的灰色地帶。
北美館舉辦的「臺北美術獎」為臺北市府主辦歷史最悠久的藝文競賽獎項,其首獎更是目前臺灣公立美術獎項獎金最高額者之一。北美館透過舉辦臺北美術獎首獎得主之個展,將獎勵資源轉化為延伸對話、協助藝術家的發展路徑,進而支持創作的長遠視野。
「花園──王煜松個展」主視覺,2021,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王煜松
1994年出生花蓮,2016年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版畫組,目前就讀臺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作品以複合媒材為主,透過自身的生命經驗及個人觀察,在生活中探索各種創作的可能。曾於2015年入圍「臺灣美術新貌獎」,2017年入圍「第15屆桃園創作獎」,同年獲得「臺北美術獎」首獎。
展覽經歷
個展
2020 兩個福爾摩沙,伊日藝術,臺北,臺灣
2019 王煜松—馬祖東莒燈塔駐村成果發表,東莒燈塔展覽室,馬祖,臺灣
聯展
2020 潮藝術,基隆,臺灣
2019 斷層藝術節—花采列嶼,璞石咖啡館,花蓮,臺灣
2018 搬遷啟示,憲光二村,桃園,臺灣
2018 慢半拍的坡 Slow Slope,絕對空間,臺南,臺灣
2017 2017臺北美術獎,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臺灣
2017 而言他,加力畫廊,臺南,臺灣
2017 ArtMeGo藝術市集 鬥陣串門子,聲子藝棧 ,花蓮,臺灣
2017 第15屆桃源創作獎,桃園展演中心,桃園,臺灣
2017 不可言說的生命印記—媒介考古學,有章藝術博物館,臺北,臺灣
2016 藝術新聲:十校畢業生推薦展,臺中大墩文化中心,臺中,臺灣
2016 臺灣美術新貌獎,臺中港區藝術中心,臺中,臺灣
2015 操場的對面,789養雞場,桃園,臺灣
REACTIONS
0
0
1
1
1
熱門新聞
1
2022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觀察跨國藝術活動在台灣的縮影
「2022桃源美展」6月17日起徵件開跑!聚焦「繪畫與書寫類」,催發在地當代視野
2022第3屆「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於台北喜來登展現重生藝術多元面貌
吳剛毅.彌雅的新立體解構主義 於鍾鼎藝術發表《城市漫遊系列》個展
「畫都」與「畫伯」,論繪畫,也話當年,關於「人.間-陳澄波與畫都」一展在嘉美館中的當代轉向與感性經驗
停辦一年的台北當代並未因此「掉粉」,它為什麼如此吸引人?
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2022年最新得獎作品首站展出在臺灣!
劉舒律個展《初夏圓舞曲》夏日抹清新,搭樂曲「沉浸式體驗」化情感為真實!
臺北啟動北美館擴建案 首座地下美術館,林中蘊藝翻轉美術館的未來想像
鏟出生命莊嚴的躍動 國美館推出「做工的人:洪瑞麟與臺灣美術中的勞動身影」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藝文跨界北美館第9屆「X-site 計畫」首獎作品《藍屋》現已登場!以「藍屋藍」構築出一個多重運用的沉浸之所
2022-05-23|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