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德斯談碧娜鮑許:「看似嬌羞又菸不離手,卻以姿勢與活動丈量人的距離與孤寂」
2021-06-11|撰文者:文·溫德斯 / 翻譯:趙崇任/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我首次欣賞碧娜.鮑許的演出,是二十五年前在威尼斯。
我承認自己對舞蹈劇場懂得不多,是個慢到者,尚未被開發。
我偶爾會去欣賞芭蕾舞演出,或其他世界各地的舞蹈表演,
但從未有過驚為天人的感覺,也沒有瞠目結舌與跌下椅子的經驗。
唯有如此表達,我才能夠形容對於《穆勒咖啡館》(Café Müller)的體驗。
碧娜鮑許,《穆勒咖啡館》劇照©The Humble Fabulist
儘管感覺像是一陣龍捲風掃過舞台,但上頭不過是一些人罷了。
他們的身體活動方式與我預想的不同,並給予了我從未有過的感受。
不久之後我有了欲言又止的感覺,而幾分鐘後開始感到驚訝不已,
好像情感在自由奔放,好像在肆無忌憚地咆哮。
我從沒有過這樣的感覺……除了現實生活與電影之外,
觀看一場排練出來的演出從沒有過,更別說是編舞了。
那不是戲劇,不是啞劇,不是芭蕾舞劇,更不是歌劇。
如你所知,
碧娜是一項新藝術的發明者(不只是在德國)。
碧娜鮑許。©Pina Bausch
好了,現在來談談身體的「動」。我在這方面應該要是專家,(至少你們會這麼覺得⋯⋯)
因為我的職業是電影導演,必須要對動態畫面相當熟悉。我原先也是這麼認為,直到碧娜為我上了一課。上了一課的說法或許不準確,但不會相差太遠。但無論碧娜想不想,她對每個想要熟悉身體各種活動的人而言,都是一位理想的老師。
德語的一個美妙特性是,常能將不同的情境結合為一個字表達。除了「動」(Bewegung)這個字以外,大概很難找到更理想的範例了。這個字可以指稱一個手勢或一個步伐,描述了一個連續進行的現象,亦即從一個位置移動到另一個位置。
我先前不曾被這類「動」的現象感動過,並總認為那是預設好的。不只有人會動,其他東西也會動。我從碧娜的舞蹈劇場上學會了,注意一切行為、姿勢、儀態、手勢與肢體的語言,從而學會尊重這些。
這些年來,每一次我欣賞碧娜的作品,即使內容是已經看過的,仍會有如雷轟頂的感覺。大概找不到更純粹又自然的活動方式了。不用隻字片語便能夠表達,是我們身體的寶貴資產。即使敘述無數的故事,也用不著半個字。
起立、跌倒、搖晃、坐下、
滑離、接住、鬆開、
跳躍、飛衝、翻滾、
崩潰、滾動、庇護、
僵硬、緊繃、
抓緊自己、搭上別人、
彼此觸碰、相互分離、
舉起、捉住、放下、
低頭、哭泣、大笑、歡呼、竊笑、
鼓舞、噴氣、哽咽、
滑行、跌絆、跳躍、摔落、栽跌、
行走、跨步、跑步、衝刺、停止、
站住、扮丑、
丟了一隻鞋並單腳跳、
高傲地步行、低調地閒晃、
搖動、依偎、
擺動、不耐地踢腿、
駐足、昂首、降低目光、
爬行、屈辱、受寵……
亂塗的口紅、滑動的短裙、
交叉的雙臂、繫在腰際襯衫、
垂涎的舌頭、飄逸的頭髮、
伸長的食指、彎曲的背部、
抬高的頭部……
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的兩位表演者, Copyright: BERTRAND GUAY/AFP/Getty Images
舞台上的人們會動,而他們的姿勢、跳躍與步伐,都是碧娜精心安排、設計與強調的。有時看上去很有趣,卻輕巧沒有負擔,讓人感到,不曾看過任何如此這般,將內在的情緒與活動,於外在表達、實現、發洩,並付諸動作的樣子。
有別於芭蕾舞一類的風格,「動」並不是種美學饗宴,而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表達方式、一種尋找線索的指標、一種從口語表達延伸出來的,平凡姿勢、動作與舞蹈語言。
碧娜發明了嶄新的活動與人際溝通詞彙,及不勝枚舉的男女互動儀式。她並創造了向內審視與向外表達的語法,以呈現孤寂與共在。透過不同性別與角色的活動,能清楚地看出社會結構。
戲劇講述了數千年來男女之間的關係;不僅歌劇如此,多數的世界文學作品都是,而電影亦然。還有什麼需要再多做補充嗎?除了戲劇與喜劇之外的類型,還有什麼是關於男女關係該說的嗎?
答案顯而易見。在碧娜的舞蹈劇場中絕對能有收穫,並「感同身受」且給予重視,而那些東西是其他藝術家所錯過的,或根本沒注意到。
藝術家能在不同的時代找到自己的「入場券」,並感受當代的脈動與剖析人們的內心,以盡可能地刻畫出「時代精神」的樣貌。他們使用的是自己擅長的方式,或嘗試其他的方式,如詩人、作家、畫家、音樂家、電影導演、建築師……
從過去到現在,各式各樣的藝術都在嘗試,深入人們的經驗世界與情感空間。
碧娜.鮑許的藝術是創新的,無論在舞蹈界或戲劇界都是。她找到、發明、打造了自己的「入場券」,並探究了「人際空間」。
她以姿勢與活動丈量人的距離與孤寂,並以自己的文法與語言詮釋人們的歡愉、喜悅、痛苦、希望、悲傷、興奮與絕望,並具體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碧娜的方式完全是經驗式的,她與她的舞者與團員合作發展,而我們得以觀賞他們的發現。
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種試驗、一種對行為的剖析、一種對活動結構的嘗試、一種對經歷過程的檢視。我們因此觀賞的是,碧娜對於活動與姿勢的發現與創造,見證其儀式化、變化、最終筋疲力盡。
這些內容是從未在我們腦中出現過的,亦非苦惱,除此之外毫無負擔,且有趣輕鬆。有時甚至太過輕鬆,使人無法抑制地便咯咯咯笑出來,彷彿只要當觀眾觀看就可以變得輕盈。
碧娜讓我們參與了生命中輕鬆的部分,像是過往我們從不曉得我們可以如此,或不知道自己已然擁有。
碧娜的方式是有渲染力的,她作品中的悲劇性、戲劇性與幽默感同樣牽動了我們。每一位觀眾都在心中與之共舞,並放鬆與解放自己,以獲得自由。
碧娜鮑許劇作《草原國度》©Zerrin Aydin-Herwegh
她嘗試的編排,對於空間中男性與女性的揭示,我們心知肚明。除了我們身體的限制,與受地心引力的影響,當然還有內心的顧慮。對於新發現事物的喜悅也少不了,而它們都源自於我們自己的內在。
這種感覺在碧娜舞蹈劇場的表演結束後,布簾還沒拉上、燈光還沒暗下,就已經了然於心。我們在離開劇院時走動,以不同以往的方式走動。或許我不該以偏概全,只談自己就好。
我每一次起身都感覺像是換了個人,以不同的步伐走下樓梯、向他人伸出了不同的手。我自己知道,長久以來沉睡在我身體中沒被說出的話語,且沒被我關注與聆聽的是什麼。
每一次欣賞碧娜的演出,無論是新劇或是已經看過的舊作,我都會在事前引頸期盼,希望能有新的發現,以能探索心中與靈魂深處的自由空間,或重新檢視被事物占據的那一塊。
這是碧娜作品的療癒元素,不僅有渲染力,還能讓人感到自由與愉悅,並輕鬆地探索自己。不僅在物理與物質層面,還有內心與心靈層面。
我沒有辦法以更美與更精確的方式表達,因此引用費里尼的話:
「欣賞碧娜的戲劇能將人從一切的畏懼中釋放,就像是經歷了一場狂歡、一次遊戲、一齣美夢、一個象徵,一段回憶,一次預演,一場典禮,是一次溫柔的痛苦慰藉。
體驗到的和諧、輕盈與吸引力讓人魂牽夢縈,但願人生就是如此。」
如今碧娜的作品,以雄偉、壯麗、浩瀚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眼前,且無論在國內或全球的戲劇、舞蹈、文化史中,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碧娜馬不停蹄地、樂此不疲地、豐富地創作,但這個嬌小的,看上去甚至脆弱與嬌羞的菸不離手的女人,給人的第一印象卻相當內斂,直到認識她心中燃燒的烈火,與犀利的眼神、無畏的勇氣與堅持,以及那眼神中的淘氣。
碧娜鮑許© Gert Weigelt.
她為工作與創作投入了每一寸肌膚與每一根髮絲,且對自己的要求不少於其他舞者。
我知道有些藝術家永遠都在努力工作,即使扛了龐大的壓力也從不休息,但仍無法與碧娜的嚴苛與堅持比擬。(或許除了我們的共同好友山本耀司以外。)
在碧娜於一九七三年開始擔任烏帕塔舞蹈劇場(Tanztheater Wupperta)總監後,她設計、製作、創作、指導與編排,共計超過四十部全長的舞蹈作品。
這個程度的創作量還有人能夠比擬嗎?我甚至沒有辦法想像,創作與拍攝四十部電影,或寫四十本小說與辦四十場音樂會。
這意味著,每一部作品只花她一年,或者二到三年的時間,之後又得馬不停蹄地著手下一個計畫。
儘管碧娜幾乎每年都在創作新作品,但無論新作還是舊作,大部分都在持續上演。她的作品可以說會永存,且不會褪色與消逝。
我們的作品可以副本拷貝的形式呈現,例如書之於作家、唱片與光碟之於音樂家,但碧娜僅能呈現她的想法及原版的創作。
實在很難想像過去三十年來碧娜與她的烏帕塔舞蹈劇場在近一百個城市登場過,且涉足超過二十八個國家。
不僅橫跨全球,每年還會固定於巴黎一類的城市演出,而歷年來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會再度被排練與上演。
對於這項嶄新卻又傳統的藝術,碧娜著實花費了大量的心力、體力、精力與想像力。
我想再次引述費里尼的說法。他曾針對《揚帆》(E La Nave Va)這樣說過:
「開拍的前一晚,我還有一個角色沒定下來,亦即奧匈帝國中一名自小眼盲的公主。
即使我從未親眼見過公主,但突然間在羅馬銀劇院(Teatro Argentina)裡,在頭昏眼花與汗涔涔的來回跑動中,及飛舞的手帕裡、不斷開合的衣帽間門前,我看見了我的公主。
她羞怯、矜持、蒼白,穿著黑色衣裳。一如修女手裡拿著甜筒、一如聖人腳上穿了溜冰鞋,她的神情就像是一名流亡中的王后,或一名發號施令的人,與一名形而上的法官,在審判過程中朝你眨眼。
在那高貴的、溫柔卻又殘酷的、神祕卻又親密的、無動於衷的臉部表情,我認出了碧娜.鮑許在朝我微笑。讓我認出她來⋯⋯」
文‧溫德斯。圖/取自The European Graduate School / EGS
溫德斯談藝術:塞尚的畫素與觀看藝術家的眼光
本書是德國導演文・溫德斯談論不同領域藝術家的散文集,在這些文章中他表達了對於影響、塑造和啟發了他關於創作概念的藝術家們的觀察和反思。這些藝術家的作品深深影響了溫德斯,啟發了他的創作靈感。談到的藝術家,包括塞尚、柏格曼、安東尼奧尼、碧娜・鮑許、愛德華・霍普、安德魯.魏斯、山本耀司、彼得.林德柏格等當代重要的創作者,是頂級創作者間的創作交流。
文·溫德斯 Wim Wenders介紹│一九四五年出生於德國杜塞道夫,後居於柏林。是當代德國重要電影導演,也是德國電影新浪潮導演群裡重要成員。
溫德斯拍過許多電影與紀錄片,並獲頒過許多各國獎項,更多次被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他的重要電影作品有《守門員的焦慮》、《愛麗絲漫遊城市》、《公路之王》、《美國朋友》、《事物的狀態》(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巴黎,德州》(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尋找小津》、《慾望之翼》(獲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城市時裝速記》、《直到世界末日》、《咫尺天涯》、《里斯本的故事》、《樂士浮生錄》、《百萬大飯店》、《碧娜鮑許》、《薩爾加多的凝視》等,二〇一五年榮獲柏林影展榮譽金熊獎。
除了電影之外,文・溫德斯的興趣和工作還涉及攝影、繪畫、音樂、寫作、出版等多個領域,他在各國有許多攝影作品個展。溫德斯有多本著作出版,包括:攝影集《一次》、電影拍攝日記《和安東尼奧尼一起的時光》、電影論集《溫德斯談電影:情感創作&影像邏輯》與《溫德斯談電影:觀看的行為》等。溫德斯出版的圖書創作、隨筆與訪談已被翻譯成十六種語言。
本文選自《溫德斯談藝術:塞尚的畫素與觀看藝術家的眼光》,作者為文·溫德斯,趙崇任翻譯,大塊文化出版。圖/大塊文化提供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中國嘉德2024秋拍本月盛大揭幕,現當代藝術專場集趙無極、吳大羽、林風眠、朱沅芷大師之作,精彩紛呈,不容錯過!
一座由市民串接起的巨型光帶《臺北脈動》,藝術家李柏均竹構作品展現北門歷史更迭動能
跨域交會 藝熠發光—2024東亞藝術交流展
2025香港巴塞爾參展藝廊和首批亮點,來自印度、澳洲、南非、美國、英國等地新晉藝廊首次參展
接續過去與未來,水湳經貿園區以《詠續三部曲》為題策展,開創人類與自然共生的場域
藝術也是用來掛歷史的釘子 :亞洲藝術文獻庫(AAA)「臺灣獨立藝術空間檔案」計畫專訪
自身境況與存在想像:短評2024新北市美展得獎作品
《綻放榮光─全城動起來‧藝起來應援》藝術計畫盛大啟動
文化部新人事安排: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文化部主任秘書、文化資源司司長等職異動
ART TAIPEI 2024 X Taipei Art Week 雙重奏! 展現台灣藝術產業多元發展,共創城市藝術盛宴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國藝會聯手北藝中心推出「Curatoké表演策展人學院」,國際策展人雲集臺北
2024-08-26|撰文者:國藝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29
嘉美館年度主題展《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與《移動觀察者》聯合展開,結合歷史紋理與當代視角,呈現由地方延伸至海外的文化光譜
2024-11-12|撰文者:嘉義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97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2024-11-12|撰文者:北師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46
蘇富比插旗沙烏地阿拉伯迎來首場拍賣,沙國「2030願景」文化政策轉型之下的其他實例
2024-11-12|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111
香山濕地藝術季:李承亮《時光旅行艙—夕陽黃 TRAVEL VEHICLE- SUNSET YELLOW》中轉換的休憩領域
2024-11-12|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146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2024-11-11|撰文者:水谷藝術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