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策展

台北當代藝術館雙展覽登場 「宇宙多重」以藝術展開未知宇宙的多重想像 「過站不停」歷史洪流中的反身探尋

台北當代藝術館宇宙多重過站不停

2021-11-22|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台北當代藝術館(以下簡稱當代館)跨年大展呈獻「宇宙多重」和「過站不停」雙展覽,兩檔展覽展期自2021年11月20日至2022年1月23日。位於戶外廣場及一樓展區的「宇宙多重」展覽,由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與當代館共同主辦,邀請8位藝術家參與展出,試圖將藝術作品與互動遊戲概念結合,藉由感官體驗,觸發多重維度的宇宙觀。二樓展區為「過站不停」展覽是當代館20週年系列展覽的第三檔展覽,展出7位藝術家的作品,將反身探尋非主流歷史中,不被聽見的異質聲響,與此刻當代性的再思辨。

關於「宇宙多重」展覽

焦聖偉《極地的共鳴》。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請問我們在宇宙中的地址是什麼?請問宇宙有多大、重量是多少呢?策展人黃彥穎以「宇宙多重」作為展覽命名,是一道指向這種感性理解經驗的提問,在字義上,宇宙的「宇」代表的是空間,「宙」則指時間,它概括了我們抬頭仰望的星空中,所能代表的一切未知,但卻難以測量。由於對於無垠天際的未知好奇,啟發藝術家對其異想天開的各式想像,進而探討當我們活在經驗現實的虛擬中,透過8位藝術家:王仲堃、江忠倫X林建志、張暉明、郭奕臣、焦聖偉、廖建忠、蘇匯宇,展出的7件作品,做為感性測量單位的座標,以想像力作為穿越多重宇宙的燃料,促成觀者度量出更多宏觀宇宙的輪廓。

遊樂園搬進當代館廣場的參與式藝術

江忠倫與林建志《黑夢》。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這次展覽中三件大型作品空降至當代館廣場上,妝點成一個提供大人與小孩互動玩樂的遊樂場。首先是廖建忠《運転生活的終點站》,作品是由大量廢棄家電組成的一組旋轉木馬,觀眾可以騎乘在電熱水壺、電鍋、烤箱等家電上,伴隨歡樂輕快的音樂,幽默呈現文化歡愉與文明代價的寓言。王仲堃《搖擺笛2號》,此作從藝術家自身記憶作發想,再現童年的鞦韆遊樂設施,透過觀眾的恣意乘坐,鞦韆前後左右任意擺動,隨機啟動上方七十二支笛子演奏出預先譜好的音程,用盪鞦韆的經驗來捕捉日常聲響的意義化過程。江忠倫與林建志《黑夢》作品共有五組,分散在室內展區與戶外廣場,外觀貌似巨型石雕,宛如一尊尊守護神,觀眾可徒手分解、摸索、隨意組合它們的樣態,透過尋寶及組裝的遊戲來創造神話凝視。
郭奕臣《先鋒計劃》。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進館入口處是郭奕臣《先鋒計劃》,作品是一輛老舊農耕車改裝成能自體發電的太空探勘車模型,車旁裝滿綠色液體的玻璃瓶是藝術家將藻電研究與電力裝置結合,產製播放出不知名的太空音頻,作為人類追求太空文明的一場歷史巡禮,開啟現代人在都會中的惑星奇想。張暉明開發出一座能因為欣賞光陰進而令人忘記時間的裝置《日響》,使用多重方向的旋轉軸來帶動兩組日晷,日晷平面設有光感的開關,隨著光線變化以及機械運動而產生不同聲光組合,提供觀者彷彿仰望天際光陰的運行軌跡,忘卻時間流逝的體驗。焦聖偉《極地的共鳴》作品,使用白色鐵條雕塑出冰山外型的結構景緻,鑲嵌包裹甜美粉色系的回收廢棄物件,觀眾可踩動機械動力裝置,觸發莫名的共振聲響,成為一件敲響環保議題的警鐘雕塑。蘇匯宇《未來的衝擊》為三頻道裝置錄像作品,創作概念源自1970年美國未來學托弗勒(Alvin Toffler)的巨著《未來的衝擊》(Future Shock),透過鏡頭「補拍」50年前的「來自過去的未來」,重訪這段復古的未來,以做夢的方式回望「現代」與「未來」這些觀念在亞洲的降臨與影響。
張暉明《日響》。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策展人黃彥穎表示,展覽中的每件作品都代表一個宇宙觀,每件作品在展覽的語境下各自展開不同的提問,探尋與測量一個大家都熟悉卻只能想像的世界。同時以遊戲作為想像力的刻度,經由作品本身的互動性作為一種測量,除了物理上的動力測量外,也是一種延伸想像力的探勘,當現場觀眾參與作品的同時,這場探勘活動將成為一種景觀,一個即便旁觀也富有想像空間的景致。

關於「過站不停」展覽

許哲瑜《重新破裂》。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今年當代館推出20週年系列展覽,繼「歷史∙當代」、「為了明天的進行式」展覽後,第三檔主題策劃展登場的是「過站不停」,邀請陳湘汶擔綱策展人,想像一列在歷史時間軸上疾駛的列車,「藝術」在時間的方向上前進,那些來不及上車而被遺落、刻意隱蔽、視為禁忌等的記憶再被重拾,本展展出7位藝術家的作品:王挺宇、李亦凡、許哲瑜、許淑真、陳哲偉、陳擎耀、劉瀚之,將眼光轉向過去未被書寫的藝術產出或被隱蔽的創作,重新轉譯賦予當代的身體,於此刻以當代的視角展開反省與詮釋。
策展人陳湘汶表示,「當代」這個詞回應了她始終感興趣的時間主題,一個可以被無限靠近的概念,當代,或者藝術就像是一個陷阱,它不存在單一的定義,卻被大量使用著,它究竟需要被賦予輪廓嗎?或者它早就在了,只是等人拾起。很多時候,藝術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姿態被藝術家發明出來的,而是他們總是以敏銳的感知去抓取或提取那些隱而不顯的光。

非主流下的異質聲響

李亦凡《灰色是最無聊的顏色》。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王挺宇將繪畫視為一種不斷流動的語言,長期將地圖與星座圖的有關內容,轉化為架上繪畫形式來進行創作。本次展出五件作品,包含:《銀河地峽》、《黑曜石港》、《白音群島》、《北境之冕》、《穗影之城》,將跨媒材、跨時代的圖像,並置在畫布上繪成星圖或是地圖的形式,揭示這趟時光旅程即將展開。許淑真《有時差的貓頭鷹》,此作以貓頭鷹為主角,鏡頭下的貓頭鷹與鏡頭外的藝術家/我們,進行關於時間的辯證對話,反思在文明社會發展過程中,人類與其他物種間對於權力的追求、種族與文化觀念的落差。陳哲偉《矛》錄像作品,在空間上設置三道神秘白門,象徵通往潛意識,錄像作品隱藏在其中一道門後,內容描述一位解離症的演員演出自己的記憶片段,演繹現實與幻想交織的體驗,是現在與過去的辯證,影像在此與創傷一樣,都是虛實交織的。劉瀚之《巡邏中》錄像裝置打造一個守衛哨亭,影像播送一位深夜值班的守衛,在無法掌控來車時間的間隔裡值勤,看似擁有很多自由的時間,實則這樣等待的時間卻是由他人決定而隨時被打斷的。

時代記憶的再現與佈署

陳擎耀《AK47少女之拂曉出擊》。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政治宣傳到了當代常以文化、娛樂潮流作包裝,在多種媒體平台上不斷反覆播放,以流行文化的形式轉生滲透到大眾生活中。李亦凡《灰色是最無聊的顏色》透過大量遊戲素材與圖庫模型,拼組成的大型投影裝置,探討「觀看」的禁忌,在許多傳說與文化中有許多觸犯了觀看的禁忌會被詛咒的例子,隨著當代數位電腦圖像的演進,似乎成了另一種觀看的詛咒,我們不斷試圖拓展視覺的極限,也一步一步走向詛咒的邊緣。許哲瑜《重新破裂》,創作靈感源自1995年一項象徵無政府主義精神的提案「台北空中破裂節」,藝術家在回訪這項在當年無疾而終的計畫中,了解提案者的父親是一位當時為威權服務的藝術家,便開始重新審視戰後臺灣兩個世代間的關係。陳擎耀筆下「AK47少女」們便是將亞洲的制服美少女描繪成大批軍隊,挪用時下日本、韓國的流行文化符號,揭露政宣工具包裝成潮流文化的武器,如畫作中的美少女們,手持武器往下個目標攻去。

「宇宙多重」和「過站不停」參展藝術家、策展人黃彥穎、陳湘汶,駱麗真館長。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相關教育活動】

/ 藝術家面對面 /
「宇宙多重」展覽
主持人|黃彥穎/策展人
第一場|11/20(六) 13:00-15:00
藝術家|王仲堃、江忠倫、林建志、郭奕臣
第二場|11/20(六) 15:30-17:30
藝術家|張暉明、焦聖偉、廖建忠、蘇匯宇
「過站不停」展覽
主持人|陳湘汶/策展人
第一場|2022/01/08(六) 14:00-16:00
藝術家|許哲瑜、陳哲偉、劉瀚之
第二場|2022/01/15(六) 14:00-16:00
藝術家|王挺宇、李亦凡、陳擎耀

/解碼宇宙玩覽作品/
12/05(日) 14:00-15:30|黃彥穎/策展人 
12/19(日) 14:00-15:30|瘋狂老爹/實況主、原型師和YouTuber

/故事導覽/
日 期|12/05(日) 10:30-12:00
講 師|黃彥穎/策展人、廖建忠/參展藝術家
對 象|4-15歲之兒童、青少年或親子觀眾(一大一小),限額16人

/MoCA講吧/
主 題|邁向一種徵候式(symptomatic)的影像閱讀方式
日 期|12/25(六) 14:00-16:00
主 持|陳湘汶/策展人
講 者|李立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暨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專家導覽/ 
11/21(日) 14:00-15:00|陳湘汶/「過站不停」策展人
12/12(日) 14:00-15:00|嚴瀟瀟/《典藏•今藝術&投資》執行主編
2022/01/16(日) 14:00-15:00|王若璇/北師美術館執行總監

/外語導覽/韓語限定!
日 期|12/26(日) 15:00-16:30
講 師|白兆美/中央廣播電台韓語主持人
※以上活動詳請,請參考當代館官網公告訊息https://www.mocataipei.org.tw/tw

台北當代藝術館宇宙多重過站不停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1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