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夢百科全書 Vol.2 突崩——臺大學生徵件成果發表
2021-12-14|撰文者:臺大藝文中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臺大學生創作展「白日夢百科全書Vol.2:突崩」,由人嶼總監劉辰岫擔任顧問指導、臺大學生組成創作團隊,以多樣的媒材、形式呈現他們自生活、社會、乃至於網路世界中所發現的突崩現象。
白日夢百科全書 Vol.2 突崩——臺大學生徵件成果發表
【展覽】
日期:2021.12.26~2022.1.12 (12.31~1.2休展)
時間:11:00~18:00
【演出】
日期:2022.1.15(六) ~2022.1.16(日)
時間:1/15(六)19:00,1/16(日) 14:00
主辦單位/臺大藝文中心
地點/雅頌坊 (臺灣大學校總區內)
Google Map:https://goo.gl/maps/ZZf2Zz8CSoe3W3Ta6
藝文中心網站:https://reurl.cc/gzVa57
展覽為自由入場,演出則須事先線上報名,詳見藝文中心網站
運用藝術開放、寬廣的特質,邀請學生嘗試一件從未想過的事
2020年開始,負責統籌、規劃校園藝文活動的臺大藝文中心(以下簡稱藝文中心),嘗試將合作對象,從校外藝術家、演出者,擴及至校內喜愛藝術的學生們,以主題徵件的方式,不限創作媒材,邀請學生提創作計畫,並運用半年的時間,由藝文中心製作團隊與創作者共同完成。對學生而言,能從無到有體驗作品的誕生;對藝文中心來說,則是運用藝術開放、寬廣的特質,鼓勵學生在大學期間嘗試一件從未想過的事。專案名為「白日夢百科全書」,每年訂定一個學術名詞,讓學生在一定的知識線索上發展出作品。
2021年末,我們翻開白日夢百科全書第二章:突崩 Avalanche。藝文中心邀請人嶼總監劉辰岫擔任顧問,指導學生以多樣的媒材、形式呈現他們自生活、社會、乃至於網路世界中所發現的突崩現象。本次的主題發想自物理學中著名的「沙堆模型」(sandpile model),以落沙形象說明:極微觀的改變在長期積累下,足以突破既有秩序的平衡,形成「突崩」。不過,崩解亦代表該系統將重整為新的狀態,一切在崩解之後仍會迎來新的平衡,直至下一個臨界點。突崩現象不僅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更能擴及世界的運轉機制。
【展覽 作品介紹】
創作者:外文系 連亞珏
作品:/atYourAltar/
媒材:數位程式生成影像、網路互動介面與裝置
受到一系列網路上的類宗教神話世界觀所啟發:從以「平衡宗教影響力並保障世俗權利」為教條的「飛天義大利麵神教」(Pastafarianism)、以「共享數據」為最高美德的「kopimism」(copy-me-ism) 、到以「一天其實是單獨四天在同時出現」為基礎概念所衍伸而成的現實模型「時間立方」 (Time Cube) 等。在足夠的網路集體意志與迷因 (meme) 滾雪球效應般的推動力之下,網民們透過改寫、拼貼與戲仿神話元素構成了獨特的新興宗教敘事體。
連亞珏建構出三位線上虛擬大神,在雪花般飛舞的留言串中,重現網路論/祭壇所提供的「造神」/「毀神」機制。觀眾亦可以即時透過手機留言,向大神們祈禱,體驗全新的網路信仰供奉型態。
連亞珏作品 《/atYourAltar/》動畫局部
創作者:戲劇系 張芷瑜
作品:To Be Born
媒材:報紙、塑形劑、沙、錄像裝置
因為姐姐結婚生子,張芷瑜看見姐姐生活的巨大轉變,近距離觀察養育過程的身心消耗,以及個人追求與母職責任之間的拉扯。對照我們身處的社會,也常見伴隨養育而來的人際衝突、經濟上所面臨的困境等壓力堆積,在失衡後崩塌後釀成母職悲劇。
女兒重蹈母親之路,經歷疼痛、成為母親,如同俄羅斯娃娃層層疊套般,命運不斷重複,張芷瑜以影像與裝置為媒材,融合虛構與真實的家族書寫,想對女性共同歷史提問: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而來?我們又將走向何方?
張芷瑜作品 《To Be Born》動畫局部
【演出 作品介紹】
創作者:戲劇系 柯采瑜(服裝)、經濟系 黃絃詠(舞蹈)
作品:白日夢百科全書 Vol.2: 突崩同名舞作
在藝文中心的媒合之下,柯采瑜和黃絃詠展開了《突崩》的共同創作,試圖透過服裝與即興舞蹈的呈現,揭露隱晦、難言的寂寞感。由突崩的形式觀念出發,崩塌作為寂寞堆滿心靈的一種可能結果,寂寞也只是整個循環中的一種可能途徑。《突崩》將帶來的不會是對寂寞感的完整分析,而是經過滿佈生活各處的採集,捕捉寂寞的可能樣貌,也探索寂寞的可能出口,才描繪出的一小段切片。期待能以有限的經驗召喚多樣的共鳴。同時,也希望整個製作與演出的過程對於參與的舞者、設計師、觀眾們,都能是一段自我療癒的過程。
柯采瑜、黃絃詠作品《突崩》排練及服裝製作側拍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北師美術館釋出重磅展覽消息,今年底推出草間彌生臺灣最大型個展!睽違9年重現近70件精選作品
帝圖2024夏拍1013盛大登場,張大千《南無觀世音菩薩像》、清翫雅集重要藏家專場、清乾隆御製白玉蓋爐及首次趙無極油畫重量領銜
史博館「常玉特展」再現巴黎學派輝煌,探索旅法藝術家之間的交流與火花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國際大展,探索日常經驗的特殊感知
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 2025「堤頂之星2.0」徵件計畫啟動!鼓勵新世代的藝術創作者開啟跨領域之視野
科技與人類共舞的美學哲思:「流動意識DANCING WITH ROBOTST」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特展
攝影家沈昭良於北海道迎來個人迄今最大攝影個展,台式攝影美學閃耀東川町文化藝廊
桃美館「光盒作用」:用藝術與科學建造的光盒實驗室
高美館《2025高雄獎》即日起至10/18開放投件! 首獎高達50萬,另首度增設聚和國際環境永續特別獎10萬
「不狂不狷,不忘其初」全球視野下臺灣藝術進駐的異托邦狀態該如何反思:Res Artis 2024 臺北年會後記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臺大藝文中心 邀請藝術家重新詮釋校園:專訪藝術家涂維政,談臺大創作計畫「身體測量」
2017-09-12|撰文者:王玉善6792
藝時代畫廊以《維度侵越—文化表象的當代譜寫》為題,ART TAIPEI 2024隆重呈現洪易、陳建發、葉哲瑀之作品
2024-10-06|撰文者:藝時代畫廊194
以人本思考定義劇場的未來一步: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雲門基金會專訪
2024-10-06|撰文者:李竺恩167
區塊鏈為引,在Web 3留下觀展足跡!藝術展演的「在場證明」背後還有哪些影響力?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專案」Volume DAO專訪
2024-10-06|撰文者:張家馨186
「奇異點」來臨!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四章節探究AI時代的演變與社會議題
2024-10-04|撰文者: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25
WHATZ Art Curators Fair 獨特藝術體驗登陸香港JW萬豪酒店
2024-10-03|撰文者: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