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美術館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年展覽重點計畫公布 將呈現藝術史主題展、大型雙年展、國際展及科技主題跨域策展案等多項大展

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美館2022展覽重點計畫

2022-01-14|撰文者:國立臺灣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國立臺灣美術館今(14)日公布2022年全新重點展覽規劃,預計推出約20檔左右的展覽,包括資深藝術家及藝術史主題展、大型雙年展,國際展、科技主題展及跨域創作/策展案,還有年度不可錯過的臺灣國際光影節、全國美術展等。綜觀2022年展覽內容,除了接續辦理臺灣資深藝術家個展,無畏疫情展開的跨國合作展覽,科技藝術亦是今年展覽重點之一,以去年底全新開放的5G沉浸式科技應用實驗場域「U-108 Space」為展覽空間,開拓視覺與感官欣賞的新視野,展開全新跨域劇場的虛實共演形式。另在第20屆中華民國版畫雙年展的審查,也將首度嘗試以跨國線上審查的形式,來因應疫情所帶來的挑戰。除了本館展覽外,更落實「策略聯盟」精神,持續與其他藝文機構合作,強化藝術的多元合作與落實於日常生活的美學態度。
國美館長梁永斐表示,去(2021)年,在疫情的嚴峻挑戰下,國美館仍積極推出相關展覽,包括臺灣藝術史主題展,向資深藝術家致敬的研究個展,從不同的歷史和美學觀點梳理臺灣藝術的創作發展,以及重要國際大展,並且交出亮眼的成績單,例如「經典再現─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與「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40週年紀念展」二檔大展獲得《藝術家》雜誌的2021年10大公辦好展覽;「影像之後-湯瑪斯.魯夫1989-2020」及「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二檔展覽則入選BIOS review_2021「年度文創動態回顧專題」。此外,去年為因應全球疫情,增加多檔線上藝廊供國內外觀眾遠距瀏覽,也針對臺灣藝術家及臺灣藝術史主題製作了10部線上導賞影片,民眾一致好評,且獲得《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調查,臺灣10大「線上展覽」第3名。2021年國美館在疫情考驗下突圍種種籌備困難,無論在線上或線下創造了虛實整合的展覽,也在全球的舞臺上展現不凡的意志。

2022邁向後疫情時代,以跨國藝術合作案展開對話

迎向2022年,國立臺灣美術館持續推進有關臺灣藝術的多元視野研究,並積極建立臺灣藝術與國際觀點的合作,春季開始,4月將推出與法國資深策展人合作的「袁旃個展」,本次展覽特別邀請曾任法國龐畢度中心國立現代藝術美術館副館長暨資深策展人凱薩琳.大衛(Catherine David)女士擔任策展工作,延續大衛女士2020年為袁旃策劃於龐畢度中心小型個展的研究利基,進一步完整爬梳藝術家交融中西元素和古今時空,既有書畫蘊采,又有當代女性融會生活韻味和超乎現實想像的藝術主張,本次展覽亦將呈現藝術家近期的精彩新作,是袁旃老師在臺灣睽違十年之久的大型重要個展,令人相當期待。袁旃,〈鋪殿〉,2021,絹本重彩,77.5 × 185 cm。圖片由藝術家及維他命藝術空間提供。
春季另一個值得矚目的焦點是國立臺灣美術館與立陶宛國家美術館兩館的重要交流展,此次的交流契機來自於兩國於疫情困境上的友情連結,將於4至7月展出「揭幕:立陶宛攝影中的認同追尋」,展覽以立陶宛國家美術館的攝影藏品結合身分認同的文化議題,以20多位藝術家作品時序性呈現立陶宛自1950年代至今的歷史與攝影發展歷程,如同立陶宛國家美術館館長Dr. Arunas Gelunas所說:「攝影是認識一個國家文化風景最佳的藝術途徑。」屆時國美館也將由館內研究員以國美館及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之攝影藏品策劃一回應認同議題的臺灣攝影主題展與之對話,相信透過這樣兩館的典藏及展覽觀點的對話交流,可以發展更深度的藝術文化連結,兩館也將進一步洽談締結姊妹館及未來臺立兩館展覽交流的更多可能性。
立陶宛攝影家羅姆雅達・拉考斯卡(Romualdas Rakauskas, born1941),〈盛放 NO,49〉,1976 年,明膠銀鹽相片,立陶宛國家美術館收藏(The Lithuanian National Museum of Art)。
立陶宛攝影家維塔陶斯・庫姆札(Vytautas Kumža, born1992),〈半空半滿#18〉(Half Empty Half Full #18),藝術微噴,2019 年。立陶宛國家美術館提供。
除了在春季所展開的國際合作展,接續在2022的下半年也會辦理「第20屆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持續經營20屆近40個年頭的國際徵件在面對全球受到COVID-19衝擊之時,也使本展有了嶄新的趨勢與變革。本屆將首次辦理初審電子審查,期待這項改變,能使參賽者在報名階段更加便捷;另一方面,本屆通過初審的原件作品,送件來館的運費改為由主辦單位支付,期待透過此舉減輕創作者的運費負擔,尤其對於國外偏遠地區的參賽者來說意義重大。「第 20 屆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展覽視覺及徵件訊息。圖 / 國美館提供。

島嶼溯遊,從藝術家的足跡看臺灣主體探索的發展

梁永斐館長自上任以來,積極推動臺灣資深本土藝術家的創作個展,並且希望藉由跨館所巡迴展的機制,讓藝術落實到全國各地的展演場所,今年度將由館內研究員進行研究策劃兩至三檔資深藝術家個展及主題展,包括李梅樹120歲紀念個展、李光裕雕塑個展等,除此之外,年初由賴明珠教授所策劃的「島嶼溯遊─臺灣計劃三十年回顧展」將聚焦臺灣戒嚴後,主體性意識湧生的九〇年代,四位藝術家陳水財、李賢、倪再沁、蘇志徹所啟動的「臺灣計劃」是如何透過人文地理的踏查、創作思維的探索和省思,素材和社會探勘的大膽實驗,來面對邁入千禧年之後臺灣集體認同意識的視覺化議題,這個計劃同時也提出了有關於邊緣意識的批判觀點,經過三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仍舊時時刻刻面對如何建構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語言。「島嶼溯遊--臺灣計劃三十年回顧展」也將延續國美館2021年「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40週年紀念展」跨場域巡迴的精神,在國美館展出後,繼續巡遊至彰化美術館及宜蘭美術館,拓廣更多在地藝術觀賞群眾。
「島嶼溯遊—台灣計劃三十年回顧展」展覽主視覺。
「島嶼溯遊—台灣計劃三十年回顧展」藝術家李俊賢作品〈臺東計劃—過橋之發、發、發〉,1991 年,壓克力彩、照片,40x50 公分。藝術家家屬提供。
「島嶼溯遊—台灣計劃三十年回顧展」藝術家陳水財作品〈雲林計劃—六輕風景之 三〉,1994 年,絹印油墨、相片,45.5x61 公分。藝術家提供。

嶄新空間U108 Space,開拓沉浸式科技應用與跨界展演的實驗場域

甫於2021年底落成的U108 Space,首檔示範展出即以高畫質沉浸式的華麗視覺數據圖像驚艷許多到訪的參觀民眾,「U-108 Space」象徵展覽室結構的U造形,沉浸式同步融接系統及16.2聲道之環繞音場締造了一種墜入虛幻之境的迷離感受,1月至3月,U108將會陸續推出一連串的精彩節目:包括1/8-16發表藝術家田所淳〈和諧複變〉(Consonance and Dissonance);過年假期前後1/18-2/6撥放示範展兩個作品〈(in)visible〉和〈和諧複變〉;2/8 – 2/13推出Synthestruct〈VAST〉。未來這個全新的場域也將拓展虛實共演、科技、視覺藝術、表演和聲音等其他領域的全新計畫,希望賦予這個空間更多元及超越視覺和現實想像的藝術實踐可能。國美館「U108 Space」甫於去年底落成,展覽室 U 造形結合沉浸式同步融接系統及 16.2 聲道之環繞音場締造一種墜入虛幻之境的迷離感官經驗。圖為 1 月示範展田所淳 Atsushi  TADOKORO〈和諧複變〉(2022 新版本)。(圖片為國立臺灣美術館及超維度互動共同提供,蔡 耀徵攝影)
國美館「U108 Space」甫於去年底落成,展覽室 U 造形結合沉浸式同步融接系統及 16.2 聲道之環繞音場締造一種墜入虛幻之境的迷離感官經驗。圖為 1 月示範展 NANONANO 〈(in)visible〉。(圖片為國立臺灣美術館及超維度互動共同提供)
新的一年,國美館除了以上規劃,還有科技藝術主題展和臺灣美術雙年展、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等大型活動,全國美術展及科技跨域等多個創作案也將陸續透過公開的徵選機制,給予更多年輕創作者和藝術家多元發揮的發表舞臺,期待2022年可以帶給觀眾更多精彩的藝術體驗。

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美館2022展覽重點計畫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美術館時事觀點

桃園市立美術館榮獲文化部「藝文場館營運升級」視覺藝術類計畫優異

2024-12-25|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