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藝術產業

當代藝術藝博會藝文跨界時事觀點

潮到出「水」的新世代藝術品味光譜與迷思:2022 ONE ART Taipei 藝術台北的四個現象

ONE ART Taipei藝術市場水墨藝博會潮藝術

2022-01-15|撰文者:陳晞

ONE ART Taipei 2022 藝術台北(下簡稱OAT藝博)在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再度升溫的挑戰下開幕了,同時也是協辦單位西華飯店最後一年營運。少了報復性消費,銷售狀況可圈可點。不少參展畫廊表示,相較去年開幕人潮略減,讓熟客有安全的空間與時間逛展覽。這也讓市場交易的環境中,稍稍保留了理性討論與欣賞的時間。在開幕的同期間,還有其他的飯博於當天開幕,貨比三家雖不吃虧,但也難保公眾開放日開始後的搶購潮。
除了疫情的影響與同日開展的其他飯店型博覽會分散人流之外,首日開幕人潮的戰況,或許也與近日的新世代藝術市場卡位戰有關。在近幾個月以來,有越來越多新辦的中小型藝博會,開始以各類型的主題作為賣點,搶攻年輕藝術市場。OAT藝博成為這塊市場星系中的一顆行星,「衛星」的增加使市場品味的光譜趨於多元。
作為指標性飯博,2022年的OAT藝博在展會組織結構、畫廊供給端與藏家受眾之間,不同角度之間對新世代的想像,營造出四個值得我們進一步在展會中感受的現象。
藝博會導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現象一:新世代參與組織後的變化

在本屆OAT藝博的主辦單位邀請了具有藝術收藏經驗的藏家二代、企業二代與八〇後收藏家和空間經營者們,參與藝博會內的獎項與評審機制。但他們並不只是徒具「年輕」紅利,而是在一二級市場中的購藏中累積起不同於以往的品味光譜。
我們可以從去年底的新世代藏家收藏展「V|Chapter 1」中、窺見所謂的新世代購藏,並不等於城市藝術(urban art, 市場稱「潮藝術」)。這些藏家從全球化之後的藝術市場中選擇的作品,在其策略、意識與品味之間,都有濃厚的市場評估與社群因素,與以往我們所認知的天使型藏家(例如從純粹感性出發、無條件支持在地藝術家的企業家、醫生、富商...等類型的老藏家),或是九〇年代開始興起短線思維的投資型藏家都不大相同。它代表著的是一種新的品味社群,他們會互相交流、分享資訊、建立自己的鑑賞方法,並透過購買行為產生市場影響力,在名流化的過程中,進而帶起產業風向,
如同藝術媒體《THE ART NEWSPAPER》去年底的藝術市場分析標題所說,藝術市場的行為正成為二十一世紀最具影響力的運動。新世代藏家的加入,除了反映在OAT藝博營造的品牌形象之外,它也更容許了多元媒材與觀念的當代作品。

現象二:畫廊想像的年輕化與迷思

既然在展會組織者的結構中,打造了具有跨世代價值的藝術商業場域,那麼參展畫廊又是怎麼想像「新世代」的?雖然這次OAT藝博沿襲了以往的「藝術無限」、「發現藝術」以及「媒體藝術」三大主題展區,並以「發現藝術」作為集結展出35歲以下年輕藝術家的展位,然而在其他展位中,平均年齡大多也都在35歲以下,甚至有不少Z世代(1995年以後出生的世代)藝術家展出他們的作品。
這麼多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參展OAT藝博,主要是畫廊在回應自身對市場年輕化的想像。有相當比例的作品價位都在三萬元以內,以年輕藝術家價格不超過一萬美元的藝博會慣例的大尺幅作品較為少見,或也符合西華飯店的空間格局。
以平價推廣跨媒材當代藝術作品、拓展藝術消費者對藝術的品味和認知,這樣的策略逐漸在OAT藝博中慢慢發酵。如「8樓藝術空間」、「EQUAL = 等號」等由年輕藝術從業者創立的藝術品牌,已對這樣的策略駕輕就熟。前者帶來NFT與新媒體藝術新秀「鳳梨三明治」的觸控影像裝置作品、後者則帶來了臺北美術獎優選藝術家龔寶稜的現成物裝置新作。引人注意的又如本土老牌畫廊「東之畫廊」展出藝術家鄭安利的複合織品作品,以這樣的策略向新世代購藏市場試水溫。
整個展場逛完,你會發現原來臺灣有這麼多年輕藝術家等著被看見,以致於一片標榜年輕藝術作品的環境中,幾乎只有極少數的展間重複展出同一位藝術家的作品。但這很有可能是中小型畫廊對新世代市場的「年輕迷思」。這種迷思,可能在資深畫廊面對世代變遷與轉型而造成的供需環境中,造成品質急就章的風險。
年輕的畫廊較少與資深藝術家有合作與代理的機會,因此成本多集中在與年輕藝術家之間的緊密合作。然而,資深畫廊合作的「老戰友們」,依舊值得被市場重視,在藝博會掛滿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可能並不真的對年輕藝術家或畫廊的品牌價值有幫助,也並不真的合乎新世代藏家們的品味與期待。
「年輕化」的迷思:許多參展畫廊帶來各式各樣的臺灣年輕藝術家作品。圖為東之畫廊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現象三:「潮」到出「水」—潮藝術作品較往年少,水墨紙本作品比例明顯上升

被視為「潮藝術」的城市藝術(urban art)、街頭藝術和藝術玩具作品,在整場藝博會中的比例縮水了。今年首次參展的「Plzzzz」,成為了藝博會中最新鮮的潮流擔當,這個衍生自從事原創與知名 IP 策展的文創公司「啟藝」的藝術品牌,在這次展位中帶來了多位首次實體展出的國外藝術家作品。
這個品牌展現了自己空間佈展上的品味,他們保留了作品呼吸的空間,避免這些作品中的繽紛圖像成為粗暴的視覺壓迫。他們帶來NFT作品,亦接受用以太幣購買實體作品,在幾無同類型競爭者的展會開幕當天,亦成為許多新世代藏家矚目的對象。創辦人梁浩軒透露,未來也將與臺灣藝術家在未來的實體空間中、以概念式的跨界合作策展、拉近藝術家與流行市場之間的距離。
潮藝術縮水之後,緊接著出的「水」,是如水墨、膠彩、版畫與紙本設色的作品。水墨與紙本作品展出的比例急起直追,是此屆OAT藝博另一個令人玩味的的現象。在這種密集的視覺轟炸當中,淡薄的色彩與畫面,似乎也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也許對藝術學院來說水墨有終結的焦慮,但它在亞洲區域藝術市場中復返的熱度、橫山藝術館開館與疫情時代的生活中,似乎還能找回了一些生機與可能性。
首次參展的「Plzzzz」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水墨與紙本設色作品展出比例在今年的「OAT藝博」裡明顯增加。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現象四:「新世代」代表的是多中心的品味光譜

在開幕首日,雖然人潮並不如去年,但在身上貼著不同等級藏家貼紙的年輕消費者比例之高,甚至會讓你誤以為臺灣沒有人口高齡化的問題。在網路與全球化環境中養成文化藝術品味的他們,被演算法與社群逐漸牽引成一個個促進藝術市場運動的群體。這或許也是為什麼我們可以看到NFT藝博、藝術玩具、藝術書、攝影博覽會等各種主題化的藝博會不減反增地在臺灣出現(好像他們從來不在意產業中對於藝博會太多的質疑聲浪)。
OAT藝博一方面成為了這個市場層級中的品味風向球,二方面也以講座推動不同的品味知識。在三層樓的展場之間,它如今呈現地更是這個消費層級中、多元品味光譜打造的多中心主義,而非是以往跟風市場炒作特定藝術家的策略模式。新世代藝術消費者們在購藏行為的主動性與獨立性,已經反向成為質問畫廊品牌與藝術經紀、代理的核心價值。
新媒體、攝影裝置、NFT..等,在「新世代」多中心品味裡皆有分眾喜好。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ONE ART Taipei藝術市場水墨藝博會潮藝術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