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深耕孕育高美館的蛻變與新生 高美館館長李玉玲卸任
2023-06-30|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2016年8月接任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的李玉玲,因任期屆滿且帶領行政法人化的高美館轉型之階段性任務圓滿達成,於6月30日卸任,高雄市專業文化機構董事長王文翠特別感謝李玉玲7年間的全心投入,專業領航打造高美館邁向新型態美術館。
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李玉玲於2023年卸任。圖/取自高雄市立美術館FACEBOOK
王文翠表示,李玉玲甫上任高美館館長時,即肩負全台灣首座公立美術館轉型行政法人體制之使命,帶領館內團隊邁向營運專業化,打造接軌國際、深耕在地的大型特展與研究型展覽。同時,在文化部與高雄市政府的支持下,開啟「大美術館計畫」之高美館空間改造工程,逐步打開過往藩籬、迎向新型態的美術館,策畫內惟藝術中心開館首展《解惟.解圍》等重大項目皆締造亮眼佳績。經高雄市專業文化機構多次慰留,李玉玲因照顧家庭難以南北奔波之故仍婉謝續任館長。
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李玉玲 與團隊合影。圖/取自高雄市立美術館FACEBOOK
主持卸任前的最後一次館務會議,李玉玲細看團隊每一張臉,她感性的說這麼長時間相處下來,很多年輕夥伴就像女兒一樣,即使已有準備但真正要離開的時候還是失眠。李玉玲說從未長時間與這麼多人工作上朝夕相處,七年來大家共同完成很多願景,攜手締造的榮耀與成就,將是她人生中重要而美好的回憶。她衷心感謝大家、祝福團隊繼續前行,也說一定會找機會常常回來看大家。高雄市文化局副局長簡美玲特別前來贈花,表達王文翠不捨之意,非常感謝李玉玲帶領高美館精彩轉身,和團隊一起帶給高雄豐沛的藝術養分。
2018年 《靜河流深》特展。圖/取自高雄市立美術館FACEBOOK2018年 《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圖/取自高雄市立美術館FACEBOOK
李玉玲擔任館長期間,自辦售票特展與研究展多次獲選年度公辦好展。法人後連續三年與國際知名美術館如英國泰德美術館、日本森美術館以及法國國立凱布朗利博物館合作,透過品牌聯名的策略、攜手策辦大型特展,皆為了鋪陳接軌高美館逐步建構的「South Plus大南方多元史觀」的美術館新定位。近年高美館更與藝術家團隊共同規畫籌辦《黑盒.幻魅於形:湯尼.奧斯勒》、《X人稱-黃心健的元宇宙劇場》以及《minä perhonen/皆川明 つづく》等國際售票型特展;與此同時,高美館透過「大南方」策展概念,鏈接國際藝術圈「全球南方」新議題,奠基於在地藝術史的研究與建構上,打造專屬高美館典藏作品的典藏常設展間「大南方多元史觀特藏室」並規劃主題性常設展覽首部曲《南方作為相遇之所》,以及由同一脈絡擴延出南島議題的《泛.南.島 藝術祭》,逐步形塑屬於高雄這座城市的藝術經典,實現「全球即在地,在地即全球」的策展精神。
2022年《minä perhonen/皆川明つづく》特展。圖/取自高雄市立美術館FACEBOOK
高美館成立迄今屆29年,在周邊鐵路地下化和輕軌站體設立的交通改革下,李玉玲任內展開美術館與城市對話的新連結,透過「以軟帶硬」從軟體帶動硬體的革新思維,在美術館展覽場域、公共服務空間,乃至於美術館戶外園區的改造工程中,透過光線的引入、開放的空間來重新定義當代美術館場域,連結館內、外綠色生態園區,引領民眾體驗新型態高美館的轉變,其展覽場域與公共空間之改造亦獲國內多項設計大獎肯定。高雄市專業文化機構表示,高美館館長一職7月1日起將由高美館行政長林羿妏代理。卸任館長重任,只要心向藝術,仍與高美館同在,未來期盼李玉玲博士仍能夠繼續以不同的視角和身分,持續關注和陪伴高美館邁向兼具在地性與全球性的專業美術館。
高雄市立美術館 鳥瞰圖。圖/取自高雄市立美術館FACEBOOK高雄市立美術館 夜間美術館園區。圖/取自高雄市立美術館FACEBOOK
內惟藝術中心一隅。圖/取自高雄市立美術館FACEBOOK
REACTIONS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2024-11-14|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2751
高美館30週年,攜手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推出《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典藏展
2024-10-08|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4018
論陳威廷個展「彼岸」|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往何處去?
2024-10-15|撰文者:策展人 曾學彥4715
從高美館到「雙館」治理:李玉玲新任亞大現代美術館、中醫大醫學美術館雙館長
2024-12-04|撰文者:亞洲大學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649
專訪高美館李玉玲館長,紀錄《泛.南.島藝術祭》對於臺灣的意義,再觀我們的文史版圖、座標與連結。
2021-11-09|撰文者:林侑澂13106
2025 ART FUTURE藝術未來:跨地域與媒材界限,領航「超當代」藝術潮流
2025-01-06|撰文者:大苑藝術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