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9|撰文者:林侑澂
宜德思.盧信 Idas Losin,《跳島創作計畫》。圖/ 非池中藝術網攝(完整作品說明)
臺灣是一個海島型、融合多樣族群的文史主體,在東亞的樞紐位置,匯流了多條人文軸線成為了如今的樣貌。當我們的社會逐漸發展,標準化的視點已不足以應對人們對於文化與歷史的需求。於是藝術做為最先反應生活的學科,自然也會反應出更多跨標準的形式與內容。
座標
高雄市立美術館(高美館)是全國美學重鎮,尤其在南臺灣的人文發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從2006年推動「南島當代藝術計畫」至今,高美館的研究從南部、南方、南島到泛.南.島,持續梳理著多樣化的人文內容。
過去二十年,全球對於多元史觀越來越重視。這不只關乎話語權的挪移或消長,而是更高層次的分享與瞭解。接著,各式各樣「南島當代藝術」成為了相關課題最直接的討論基準。當藝術品具備了如此的視野,也就有能力承載更開放的敘事內涵。高美館在2021年發表了研究型展覽:《泛.南.島藝術祭》,對於「南」的概念提出了完整論述。為如今逐漸跨越窠臼的台灣,梳理了許多值得感受的思辯。
約翰.普爾 John Pule,《致所有初來乍到之人》,琺瑯漆、油、鉛筆、粉蠟筆、油畫棒、墨水、帆布,2007。圖/ 非池中藝術網攝(完整作品說明)
展覽的計畫自2019年啟動,由李玉玲館長擔任總策展人,邀請到紐西蘭戈維特-布魯斯特美術館館長札拉・斯坦霍普Zara Stanhope和紐西蘭帕特迦藝術博物館館長魯本.福連德Reuben Friend擔任策展顧問。選件期間共有160組作品進入提案辯論,最終納入了來自台灣、澳洲、紐西蘭、韓國、日本、巴基斯坦和法國共23組作品。將台灣與相似的文史主體,以當代藝術進行參照。透過「去邊界」、「多元」、「海洋文化」三條軸線,提供了關於「文史多樣性」新的認知途徑。
吳燦政,《想像的地平線》,多頻道錄像,2020-2021。圖/ 非池中藝術網攝(完整作品說明)
那麼,何謂「泛.南.島」呢?
.泛Pan:廣泛與跨越邊界的視野
.南方Austro:多元與非中心收束的觀點
.島嶼Nesian:海洋性多邊連結
這三字縮寫為PAN的詞彙,交織出台灣在全球範圍內的座標。《泛.南.島藝術祭》以此為球心向外探詢,扣合著高美館長期論述的「大南方 South Plus」,將「比南多一點」的當代藝術相互串聯。讓南不再框限於地理,而是表述了能夠與歐美觀點、中原觀點甚至文人觀點對應的意識。就像是一條從河到海的流動軌跡。展覽並不僅僅是為了某個面向的發聲,也更是一個「鬆脫既定認知」的脈絡呈現。
敘事
吳思嶔,《山羌模仿術》,單頻道錄像、黏土、土、木頭,11分53秒, 2019。圖/ 非池中藝術網攝(完整作品說明)
循著「泛.南.島」的視野,展覽提出了〈從已知到未知〉、〈暗黑島嶼〉與〈生生流轉〉三大子題。並且將內容延伸至戶外園區,啟動〈水系植物生態復甦計畫〉。將高美館團隊累積十五年的研究成果,分別從地理、歷史、環境、生活活等等層次進行討論。
海中的洋流與陸上的地貌不同,是難以定型的。由此發想,展覽以「作品即小島,觀眾即小船」的方式思考空間。展覽對於並非是以風格、地區或時間軸來規畫,而是更重視展覽中的作品是否呈現相應的脈絡。佈置上選擇「流暢的感受性」而非「子題的順序」做為首要考量。使得觀眾在展覽中感受到的是一個整體,而非條列式的分類。進而讓感受展覽成為更自然、更具有呼吸節奏的感知經驗。
熱門新聞
1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揭開序幕!釋出多項預告專案,設立「專業日」 打造國內外藝術專業人士深度交流平台
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國美館x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盛大開幕 呈現聲音藝術史上指標性藝術家
史博館「大家的歷史 歷史的大家」系列特展,從水墨、雕塑、油畫、版畫呈現臺灣藝術的多元樣貌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2025「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作為夥伴的我們》: 探索視覺藝術產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互動機制
劉慧中的「失落秘境」
國立歷史博物館「李奇茂百年展」, 呈現藝術家多幅從未公開鉅作與最後遺作〈天馬〉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美術館穿越時空的彩色四季:抽象繪畫大師陳正雄90大展 《一位抽象畫家與他的收藏》高美館璀璨登場
2025-02-14|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2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