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23-09-21|撰文者:王襦萱

透過臺灣美術基金會執行長(以下簡稱臺美會)林平說明,今年2023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總策展人吳漢中除了冀望藉由博覽會打開空總的未來,更以跨界、重組、協作的精神,引動出下一波文創趨勢,試圖將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以下簡稱空總)形塑成一個更多元,且更親民的文化場域,將藝術以平易之姿推向大眾。透過文博會挖掘臺灣這股蓬勃、不受拘束、如野生般的力量,能推廣臺灣文化內容的產業化。具有豐碩藝術作品資產,且長期將藝術與生活做結合的藝術銀行,必然是肩負此次博覽會中一個推進文化內容的要角。自林平接任臺美會執行長後,對於藝術銀行整個品牌與活動策辦做出了不少調整。藝術銀行10周年特展「上半場比數10:10」,將於9/22-10/1在「2023臺灣文博會」空總展區展出。圖/臺灣美術基金會提供

上半局中的「野生」

臺美會為了回應文博會「野生臺灣」這一總策展主題,執行長林平與策展人胡永芬於本次展覽中,兩人先後做了定性和規劃。首先,執行長林平表示藝術銀行營運今年滿10年,在購藏這一方面上已經積累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如何將這些精緻、收邊完備的藝術作品與「野生」的概念架起連結,因此決定將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樸質、原生、猶豫的那一面,以及隨著時間轉變與不變的狀態,利用藝術家十年前後的創作做一個呈現,不僅呼應藝術銀行10周年,同時也把「野生」的概念收攏進藝術家相隔十年的新舊兩件作品間,以此做出呼應。展覽中藝術家透過10年之間自己兩件作品的對位,開啟了對話。圖/臺灣美術基金會提供
策展人胡永芬則是於藝術銀行10周年,全年位於臺中的展覽計畫「帶一片風景走」之外,將本次展覽選件以「上半場比數10:10」如此具有明確意象的情境來做為展名,透過「上半場」隱喻藝術家萌發初起的創作生涯,顯示出專業生涯的漫長與藝術家的堅持,同時卻又以比數「10:10」揭示藝術家創作狀態下,那種自我於10年間內外部碰撞出的、激烈又膠著的反應。以此隱性、外部不可見的時間歷程和內在變動的張力來當作展題,同步回應藝術銀行這10年來的歷程。策展人從藝術銀行已購藏作品的藝術家中挑選40位,並以購藏的舊作作為他們創作演變爬梳的起點,10年後藝術家自藏的新作則為當下發展、思考狀態對照的標的物,展現他們在創作過程中脈絡的發展、流變。對此策展人表示:「無論你如何的拼搏努力,日日與昨日的自己對戰,此時仍然還不是決最後勝負的時刻…每位藝術家皆於此地驀然與10年前的自己對視╱對恃…」,針對展覽概念上也補充描述到,藝術家這種橫亙10年時空,與過去自身思辨的狀態,就如同大衛.芬奇(David Andrew Leo Fincher,1962—)電影「Fight Club」(鬥陣俱樂部)中的兩位男主角一般(事實上為同一人),經由時刻喚起的精神性自我互搏,來推進一個更趨向真實的創作者姿態,對於觀眾來說,也能領會別樣的樂趣。

「跳島式」創造新穎觀看體驗

臺美會在展覽的主視覺設計上,色彩採用藍與黃的並置,並且設計出不同質地的「10:10」字體,象徵了藝術家創作十年前後的不同狀態與意象,替展覽做了一個格外亮眼吸睛的揭幕。而在本次展覽空間規劃上,同時兼顧空總內部空間結構和避免展覽材料一次性消耗的問題。執行長林平與策展人胡永芬長期關注的環境永續(environment Austainability)的議題,透過使用可重複再利用的原生板材,結合可回收的鷹架系統作為本展的展示結構,製造出了有別於修飾完備的白盒子空間的展示狀態,形構具有現代工業風格與野放性質的展示區域,美學的基本規格仍在,卻飽含變化在其中。藝術銀行「上半場比數10:10」特展,展場設計採建築鷹架原始樣貌,創造「跳島式」新穎觀看體驗。圖/臺灣美術基金會提供
利用此種展示規劃方式,既可以解決多樣性作品在進入空總後,建築屬性與作品屬性的關係,同時也形塑出了一種如下述新穎的觀展方式。由於展示結構佈署於展場中央,作品無須依靠展間四周牆面,觀眾可以探尋更多元的角度去探索展覽與作品給出的感受和訊息,而林平稱此為「跳島式行動」,將每座展示結構形成的區塊比喻為島嶼,區塊內與區塊間包含了植生風情、角色變相、日常幻象、都市荒謬、人間寓言…等關鍵字引導出的群組議題。這種游移在區塊間觀看的模式,既保留了體驗上的趣味性,也讓觀眾更易於開啟對藝術家作品的思辯。論及展覽空間,胡永芬也提出她十分看重平面作品脫離了牆面的呈現方式,結構性的組織結構同時也伴隨燈光設計與陰影產生的問題,以及空間整體的轉折與犄角如何處理妥當,應當透過團隊多方的專業整合,有效兼顧觀眾所感受的趣味性和10年間作品變化的觀念連結…等,種種對於空間的策略,必然是作為策展人在面對一個展覽場域時思考的面向。藝術銀行「上半場比數10:10」特展,展場照片。圖/臺灣美術基金會提供

跨領域的交集,虛擬地誌的關鍵詞

展覽中特殊的不只是對於空間部屬,另外值得注意到的是,在展示概念上,林平強調採取的是較為後現代與跨領域的處理方法,當人類學田野和文獻研究成為藝術美學的其中一環,文字系統必然被收攏在其中,讓策展人書寫的必要且珍貴的文字訊息,在觀眾欣賞作品的同時也能即時閱讀,加強了文與圖的關係,以及整個觀看體驗中身體知覺同步回應的經驗,另外,如此的展覽形式還搭配了虛擬的地誌,以地圖區塊的主題劃分,引出「關鍵詞」做為參考架構(frame of reference),刺激觀眾去發現不同的藝術家、作品,彼此之間在談論關注的對象或議題,仍存著相似性與跨區的呼應,此舉也使這檔展覽在內容的策畫上更貼近一般大眾,消解藝術與民眾間的藩籬,提供更多可能性,讓參與者產生對於藝術價值的思考,進而達到美感、美學教育的推廣,使生活中的藝術以較為自然和親民的方式被理解。由策展人胡永芬針對每件作品所書寫的文字,在觀眾欣賞作品的同時也能即時閱讀,加強了展場中圖文的連結。圖/臺灣美術基金會提供
這次特展空間以外,也設置了屬於藝術銀行本身的十周年專區,不僅觀眾可以透過這區域,一覽藝術銀行的重要數據和新品展覽,以及合作策展的發展歷史,透過十年來的出版品,也讓藝術銀行存在一個完整且簡要的回顧,這也成為了這次十周年規畫的重點之一。

藝術與生活的實踐,美感教育再推廣

藝術銀行購藏的作品,是國家的藝術資產,這份資產存在的價值,間接是一種歷史價值,隨著時間的流轉下,作品、藝術家、市場皆會有變動,這份價值是值得被期許的。而藝術銀行需要做的是,擔起拓展作品價值的實踐者,一方面讓潛力藝術家可以獲得支持,另一方面也在透過推廣來培養潛在的收藏家。林平試著採取另一套價值觀來思考藝術與生活的關係,藝術銀行透過展覽讓民眾能增強對於藝術的親近與喜愛,將藝術置於貼進日常的環境中,透過各種方式的推行,讓美感教育以更親民的方式實施,以此來實踐藝術銀行於社會美學化的目標與理念。藝術銀行「上半場比數10:10」特展,展場照片。圖/臺灣美術基金會提供
臺灣在諸多藝文制度與條例方面,皆能感覺到相比過去,藝術環境著實是更加完善的。藝術銀行隸屬於文化部的重要政策一環,自成立以來長期透過公開徵件,針對臺灣當代藝術家創作的作品進行購置收藏;並提供租賃服務與各式創意合作方案,將作品出租或推廣致政府部門、公私立法人團體或民間企業,讓整個藝術環境中,富有潛力的藝術家能夠得到支持。也活絡了藝術作品的流通與美學教育推廣,打開業種的邊界。

展覽訊息:

上半場比數10:10|藝術銀行10周年暨特展
展期:2023.09.22 – 2023.10.01
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圖書館展演空間、通信分隊展演空間
策展人 : 胡永芬
參展藝術家 : 王午、王鼎曄、方偉文、呂浩元、何采柔、何孟娟(+陳肇驊)、李育貞、李燕華、吳權倫、周代焌、東冬侯溫、林冠名、邱承宏、袁慧莉、郭奕臣、許哲瑜、梁祐寧、張育嘉、張哲榕、張靜雯、黃彥超、黃海欣、黃琬玲、黃蘭雅、陳文祥、陳伯義、陳松志、陳依純、陳怡潔、陳飛豪、陳漢聲、陳萬仁、陳嘉壬、陳曉朋、陳擎耀、楊子弘、詹莊軒、劉耀中、蕭筑方、蘇煌盛。(依姓氏筆畫排序)

藝術銀行「上半場比數10:10」特展主視覺。圖/臺灣美術基金會提供

臺灣美術基金會2023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上半場比數10:10林平胡永芬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0

0

1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徵件

「藝術銀行113年度作品購置計畫公開徵件」 即日起開放線上報名

2024-04-15|撰文者:藝術銀行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