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6|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推出「開放中:臨時庫房」展覽,以美術館的「收藏品」為主題,於2023年10月25日(三)起展出,展期至2023年12月24日(日)。展覽精選了桃園市立美術館庫房中的五組典藏作品──于一蘭、莊立豪、黃博志、齊簡、瑪莉娜‧克魯斯等,並與插畫家張筱琦共同設計展覽創作劇本,推開美術館的記憶之門,邀請觀眾拜訪藝術家的想像之屋。
本展與藝術家重新創造多種觀看典藏品的嶄新方法,為兒童創造展場的多種遊玩空間。齊簡以《後花園:領域》作品為發想,將作品中圖層的空間延展為實體的層次性圖景空間,於展場現地編排城市、花園、飛機的具體物件關係,讓親子觀眾置身其中,並實地「走入畫中」,建造自己的後花園。莊立豪《卡門線》將繪畫裝置作品為兒童量身定製一座光影流動的探索之屋,引導孩童探照「天使」的足跡。
莊立豪《卡門線》。(攝影/透島影業、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齊簡以《後花園:領域》發想,為兒童延伸創造體驗空間。(攝影/透島影業、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為豐富品讀及體驗展覽的豐富性,本次邀請插畫家、行為藝術家、讀書會團體和花藝工作室等多元的團隊,賦予藏品全新的觀看方式,並聚焦在以感官探索、手感創作、身體律動和互動遊具,共同探索及回應藝術家的所思與所想。本次與插畫家張筱琦合作,首度推出展覽導讀繪本,並以五組作品文本創作獨立故事,從孩童的視覺及認知出發編織觀展劇本。行為藝術家陳奕如以于一蘭作品出發,將親子觀眾帶入「親密感」和「肢體形狀帶來的意象」,經由牌卡提示與故事聯想,帶領大小朋友進入身體與情感的世界,共創以「擁抱」為題的雕塑,呼應于一蘭作品中的核心觀念。「軟爛」將黃博志作品的《湧流》延伸策畫以生態身體思考的讀想活動,Miki Wei Studio則打造鮮花沉浸裝置的寫生空間,引領孩童觀察植物在展期中的週期與姿態,為孩童增加理解《湧流》錄像的另一種時間觀。
于一蘭作品。(攝影/透島影業、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黃博志《湧流》。(攝影/透島影業、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鮮花沉浸裝置寫生空間。(攝影/透島影業、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連結展覽策劃的瑪莉娜‧克魯斯工作坊,以《對摺/攤開系列》作品規劃拼布練習區,作品延伸製作的細緻布料製作為磁鐵教具,啟發孩童觀察、拼組布料的樂趣。本次展覽選件聚焦在桃美館藏品中饒富圖像探索性的作品出發,讓觀眾思考以下幾道問題──圖像的觸感如何展現?如何發現材質與光源產生的圖像?數位時代的圖像有什麼特色? 影像的靜止與流動帶給人們何種視覺體驗? 以及,圖像與圖像之間如何展開空間。
瑪莉娜‧克魯斯《對摺/攤開系列》。(攝影/透島影業、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以瑪莉娜‧克魯斯《對摺/攤開系列》延伸規劃的拼布練習區。(攝影/透島影業、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開放中!臨時庫房」美術館的典藏品庫房是許多故事的集結之所,透過作品,我們可以認識到藝術家的生命經驗、關懷以及他們對世界的理解。我們得以潛入作品中,乘著藝術家的奇思妙想,飛行到意料之外的旅程。本展於展期中規劃多場以不同作品出發的主題式工作坊,包含11/11(六)由「軟爛」規劃的「風化田野指南 Flow Lover 湧流版!」兒童肢體工作坊、12/24(日)平安夜的乾燥花圈工作坊,而在6樓圖書區也有呼應展覽的微型書展「作品的台前台後:典藏與展示主題書展」。更多活動資訊敬請參考桃美館官網(https://tmofa.tycg.gov.tw/ch)及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mofa10711)。
「開放中!臨時庫房」主視覺。(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開放中!臨時庫房】
展期:112年10月25日至112年12月24日(週二至週日09:30-17:00周一、國定假日休館)
地點:桃園市兒童美術館 (桃園市八德區介壽路一段728號5樓)
藝術家:于一蘭、莊立豪、黃博志、齊簡、瑪莉娜‧克魯斯
工作坊策畫藝術家/團隊:陳奕如、Miki Wei Studio、軟爛
指導單位:桃園市政府、桃園市議會、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主辦單位:桃園市立美術館
熱門新聞
1
歷史與神話的拆解重組,宜蘭美術館「錯置的視界—林正仁雕塑展」,再思傳統與當代的關係
ART TAICHUNG 2025:在當代藝術的對話中,看見台中的文化跨界交流,精選十二件作品引領探索
文化節點的轉譯:ART TAICHUNG 2025 從藝術應用到城市共構的平台實踐
全手工的舞蹈史——《從指尖開始》
金車文藝中心「2026金車美展徵件」起跑!開放平面、立體與跨域創作投稿,7月31日前完成線上報名!
暑期強檔!桃園市立美術館首度攜手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特展邀請親子觀眾想像環境永續的新世界
2025「堤頂之星2.0」入選展「合作與和做」:以策展人與藝術家的合作為起點,重新探問展覽製作的可能性
臺灣館登場首屆烏蘭巴托雙年展:以「島嶼記憶」為題,暸望科技發展中不被科技邏輯規訓的碎片
臺南市美術館「福爾摩沙時代-臺灣近現代美術的知識啟蒙」—探論臺灣美術、社會現代化進程與世界的互為關係
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 「We TAIWAN」 核心展覽「臺灣光譜」 向世界閃現臺灣文化的混融光暈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藝博會2025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及台北藝術週 公佈主題及展會參展名單 締造當代藝術多元包容生態
2025-07-14|撰文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