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世代城市客家認同的課題 ─以物件與原鄉記憶閱讀當代台北客家特展
2023-11-17|撰文者:黃海鳴
一、城市客家族群的認同問題:
相對於桃竹苗等地區,都市客家人口都有類似特色:1.非主流:人口還是少;2.都市的匿名性及缺乏語言使用的外顯性;3.客家移民移入台北並未形成族群獨特社區;4.都市生活型態,難維繫傳統年節風俗文化。這些狀況將會影響客家人的辨識度。
依據2022年5月《110年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客家人的定義,是具有「客家血緣」或「客家淵源」且「自我認同為客家人」者。「客家血緣實不易考證」,因此「自我認同為客家人」將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在城市地區。
天下雜誌曾經做過青壯世代與上一代的明顯差異,轉向一:出社會就遇到經濟低期,最願意花的錢,是買房子、日常開銷和旅行。轉向二:小確幸是年輕人在困境當中,給自己鼓勵的方式。並且對社會充滿熱誠,對於社會不公義的事情願意去參加。轉向三:解嚴後第一代,這一世代接觸網際網路,讓他們看到世界完全不同的可能,這個世代有比較強大的尋找自己人生意義的渴望。「客家意象」是客家族群中對於既定生活習慣文化所展現出來的記憶建構,傳統的「客家意象」可能隨著時代變遷而改變。這一波的轉向,會有多少的影響?
致穎feat.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演出現場。許博彥攝影,北市客基會提供。
二、從文創角度看城市新世代城市客家認同的轉向
客家人運用傳統日常生活習慣作為認同圖騰,也同時轉化為文創及觀光產業。俞龍通用四圈同心圓說明發展歷程:第一圈是從客家山林中衍生的特質,包括刻苦耐勞節儉樸實等特性。第二圈是客家傳統產業經濟,第三圈結合前兩項,並透過創意包裝經營等創新應用,將傳統產業升級為文化創意產業。第四圈將此發展基礎,帶動客家庄的觀光產業振興。江明修也提到,透過客家脈絡、人格特質,以及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影響下,以時尚創意將客家傳統物重新組合,賦予商品或服務新意義,並塑造出新的附加價值。〔註1〕
綜觀國內過去對於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研究,主要從經營策略、行銷策略、經營現況等議題進行探討,並未有研究從「創造力」與「品味」的角度探究客家文化創意產業工作者如何運用其特質與創造力之表現關係。而商品中的「品味正向結果」來自四種信念:包括正向事件樂趣的感知、預期未來正向事件的當前愉悅感、回憶過去正向事件的當前幸福感,以及相互合作分享當前快樂等。〔註2〕
相對於「傳統客家意象」中的核心價值,這無疑就是一種大家容易觀察到的轉向,但是這個發展和挖掘問題以及批判的態度倒是有些背道而馳。回到先前所提,「新世代對社會充滿熱誠,對於社會不公義的事情特別願意去參加」。另外因為解嚴、因為接觸網際網路,「讓他們看到世界完全不同的可能,這個世代有比較強大的尋找自己人生意義的渴望」。這普遍的轉向都可能讓創造力不會限定在形式與品味,反而是新世界的開展,以及參與世界的改變觀念與行為,顯然這個轉向已經在這個展覽中非常明顯的顯現出來。
客家風雲雜誌檔案展出。許博彥攝影,北市客基會提供。
三、兩位藝術家作品系列的觀察與討論:
藝術家羅懿君
她的創作關注探討農業和政治的關係,同時也思考全球化的世界中,物資與移民流動的情形。
1. 熱帶蒐藏:爬梳台灣自海權時代以降對外出口的天然資源與原物料產地,在自然地景與人文地景之間拼貼出台灣在全球化體系中的位置與經濟縮影。
2. 台灣雲豹:探討台灣雲豹在自然科學命名分類和博覽會展示機制下,成為珍奇物種的過程。這亞種雲豹,也充分表現台灣對自我身分認同的期待與複雜。
3. 醣分子燃燒進行式:探討甜與癮品、勞動與運動之間的物力轉換,以及消費社會中的當代近身文化現象。
4. 水雷壺鈴:相同系列,球狀如水雷設計的物件和健身器具壺鈴結合,隱藏了蔗糖產業脈絡下,對軍備燃料糖蜜酒精的需求。
5. 子彈啞鈴:啞鈴兩尖錐造型,作為糖椎與子彈的雙重隱喻 並在此系列作品中成為健身物件。
6. Replenish:提醒健身者進行營養素補充,也吸引人們進入慾望迴圈。
物思人展覽中羅懿君作品全景。許博彥攝影,北市客基會提供。
藝術家康雅筑:
她的創作透過各種纖維材質與紡織技藝,探討語言本身及不同文化間的相異與連結,以材料具有的歷史意涵與本質的意義、回收再利用的方式思考關於環境和人體、生命和死亡,以及織物歷史與身體編織動作之間的連結。
1. 泥毯:紋樣靈感源自於客家婦女手織的花帶與染衫洗衣的文化,同時結合地毯編織的紋樣設計概念共同組合而成,作品回應人類遷徙過程,以及生命自然的循環與平衡。
2. 延續的循環:透過棉株的生長的歷程,傳達人民因移民、遷徙、紮根與繁衍的經過,必須不斷順應自然環境與改變生活狀態等等,也包括關於種族滅絕等的社會議題。
3. 織流:以客家花帶的編織技藝為主體,將水的紋樣編織入帶,結合藍染與流蘇創造出河流的意象。洗與染作為隱喻成為遷徙、嫁娶、繁衍的過程與時間,帶出時間與空間的流。
4. 當抽象、事實與溫度交織:召喚記憶中老家與溫暖的意象。另外透過怪異與外力的衝突感,提問關於自然、環境與人之間共處和平的關係。
5. 關於棉花的一切還是棉花:藝術家用這些棉鏈結來追尋關於生命萬物的本質與勞動存在的價值,也是關於權力、政治、經濟所交織出的一篇世界史。
物思人展覽中康雅筑作品一隅。許博彥攝影,北市客基會提供。
結語:
我們從城市客家的認同問題,發展到新世代的幾個價值轉向,再透過客家文化創意產業探討客家族群所更需要的具有正向能量的品味以及創造力,逐漸有能力思考當下城市客家認同的可能新趨勢。這裡我們也碰觸到務實的文創所可能欠缺的全球開闊視野、全面脈絡研究,以及擴大關懷以及批判的層面,當然也碰觸到對於客家自身長遠歷史處境的深刻理解,以及擴大格局的開展可能性。
而這兩位藝術家已經明顯的是這結合了幾個過程與理想的表率,她們提出新的認同標的與架構,或是說這樣的藝術家本身,也已經成為新的不同於以往的「客家意象」認同對象,並且還具有開闊的詮釋可能性。最後,應該還包括這個的跨國內/國外,跨文創/當代藝術的客家新世代的堅強策展執行團隊。這是一個非常可喜的開始。
物思人展覽一隅。許博彥攝影,北市客基會提供。
註解1.〈客家文化創意產業工作者客家意象、品味與創造力之心理歷程探究〉
註解2. 同上
物思人:以物件與原鄉記憶閱讀當代台北客家
展期∣2023.9.22-2024.4.30 (週一休館),09:00-18:00,免費參觀
地點∣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客家文化中心5樓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3段2號(近捷運台電大樓站5號出口)
文/黃海鳴;攝影/許博彥;圖/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提供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開幕!除了開幕首展之外,展館還有哪些亮點?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從流動的身體性到風景、物觀的凝視-關於嘉美館《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
藝術創意工作者如何融入永續概念實踐?視盟攜手臺師大舉辦國際論壇 激盪藝術ESG政策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物思人》策展導讀|「物」語:以非人編織一張非線性的記憶之網
2023-11-14|撰文者:張文豪4375
非人、流動與結構:《物思人》裡的客家及其感覺構造
2023-11-09|撰文者:梁廷毓3875
物思人:客家族群的當代藝術勘定及其尤里西斯之旅
2023-11-09|撰文者:高森信男3774
2024南島國際美術獎作品文化觀察紀錄
2024-11-20|撰文者:黃海鳴教授3573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2024-12-20|撰文者:李竺恩1470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2024-12-19|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