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思人:客家族群的當代藝術勘定及其尤里西斯之旅
2023-11-09|撰文者:高森信男
「客家」作為族群身分,是否可能以當代藝術做為其表達族群文化的媒介?或許「物思人:以物件與原鄉記憶閱讀當代台北客家」一展可視為成功的討論/交融平台。
在策展人張文豪及參與展出的藝術家們眼中,「客家」與其說是種早已固化的族群文化,不如說是還在襁褓之年,正準備追尋自我邊界認同途徑的新興視角。在「物思人」一展的認同辯證中,我們可以看到兩道軸線:一為透過世界離散客家族群追索客家/華南移民的身世;二為透過島內白色恐怖歷史的再校正來重新溯源台灣客家的文化敘述。此兩條軸線於展覽之中各自建構出其世界觀,卻又彼此交疊為某種更為清晰的客家文化景觀。
藝術家致穎(Musquiqui Chihying)的錄像作品《山誦》呈現出客家戲曲如何結合流行文化元素的當代風貌,並藉此討論客家族群於全球場景下的離散故事。《山誦》牽引出致穎近年來所研究的模里西斯客家族群;透過影像紀錄及田野調查,藝術家嘗試理解為何客家族群會於此東非島國「作客」,並進而落地生根。香港藝術家羅玉梅(Law Yuk-Mui)的錄像裝置《客途秋恨》則是透過泛華南移民的航海視角,嘗試在鄉愁與家國之間建構出身分認同的記憶迷宮。藝術家吳梓安的作品《此岸:一個家族故事》則是以台美兩地的家族離散史作為出發,建構出自傳式的影像書寫。
圖說:羅玉梅feat.劉芳一 《客途秋恨》現場演出
家族及族群的遷徙經驗是否有可能不僅透過個人的記憶及言語來傳誦,亦能透過「物」的歷史來加以溯源?藝術家康雅筑將客家婦女的手織花帶及染衫轉化為灑落於地面的「泥毯」裝置,並同時針對棉花、棉線及棉布等纖維材料進行討論,藉此追溯出以材料作為主觀視角的遷徙地圖。羅懿君的《熱帶蒐藏》系列不僅持續使用討論日本殖民時代於台灣所建構的熱帶經濟農業外,其所延伸的《糖蜜、酒精、健身工坊,是什麼使今日的生活變得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系列,不僅延續甘蔗渣及菸草等經濟作物來作為裝置的材料外,亦透過將這些材料轉化為「健身器材」來討論在後勞動時代的生理代謝經濟。
在「物思人」一展中,鍾理和的短篇小說《原鄉人》一直作為重要的思辨命題。在彭啟原和策展單位的整理之下,展場現場不僅呈現出鍾理和的文學旅程,亦藉此連結至《客家風雲雜誌》等1990年代台北客家族群重新追尋客家認同的社會運動場景。本展雖展出李行導演版本的《原鄉人》,然而因當時國語化政策的需求,電影版本之中所有的演出人物皆改以華語講述台詞。為回應此種語言政策的荒謬性,藝術家邱子晏在其裝置作品《小城故事》中以李行導演的同名電影作為範本,但卻將作品重新配置上客語,並透過藝術家家庭裡的女性成員來質問歷史敘述之中缺席的性別角色。
「物思人」一展所展現而出的複雜織度,彷彿是小說《原鄉人》之中某種對於遠方原鄉的熱情。這是一種複雜卻又注定枉然的思辨歷程,夾雜在台灣及全球客家的隔閡之間,質問何處作為客家族群的原鄉?又或是客家族群的命名本身便攜帶著尤里西斯式的悲劇隱喻。然而這種對於個人/家族宿命式的離散之旅,卻又意外地扣合了全球殖民史及現當代資本市場的經濟流動脈絡。換句話說,透過書寫客家族群的歷史,某方面我們也得以更深一層的理解台灣內部的文化治理敘事及全球貿易體系之間的地緣政治聯動關係。
《行路》演出現場/許博彥攝影
藝術家張猷琛以抽象的金屬條及舞蹈所創作的《行路》,某個程度上很適切地詮釋了客家族群在自我探索及遷徙至新家鄉的過程之中,其無盡地移動、隔閡及探詢的消耗過程。這種看似耗損的過程,卻是對於台灣當代族群而言十分重要的建構方法學。在客家文化機構之中置入當代藝術平台本身便是十分困難的挑戰,而此次展出則又嘗試從文學及族群史的角度出發,以便進行更為宏觀的敘述。「物思人」一展如何兼顧藝術家個人與展覽敘事之間的平衡及對話,正如同台灣客家族群在語言及生活空間之中如何透過彷彿無形卻又實際存在的「薄膜」,來逐步建構出自身族群文化的主體性。台灣當代藝術在早已忘卻討論「主體性」的2020年代,或許「物思人」一展的組構及其論述空間可以做為另一種可能的重要參照。
物思人:以物件與原鄉記憶閱讀當代台北客家
展期∣2023.9.22-2024.4.30 (週一休館),09:00-18:00,免費參觀
地點∣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客家文化中心5樓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3段2號(近捷運台電大樓站5號出口)
文/高森信男;攝影/許博彥;圖/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提供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開幕!除了開幕首展之外,展館還有哪些亮點?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從流動的身體性到風景、物觀的凝視-關於嘉美館《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藝術創意工作者如何融入永續概念實踐?視盟攜手臺師大舉辦國際論壇 激盪藝術ESG政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2024-11-18|撰文者:國家人權博物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101
《物思人》策展導讀|「物」語:以非人編織一張非線性的記憶之網
2023-11-14|撰文者:張文豪4375
非人、流動與結構:《物思人》裡的客家及其感覺構造
2023-11-09|撰文者:梁廷毓3876
《Kalentura/Fever/Tio̍h-sua》探索熱與文化交織的全球現象系列計畫
2024-11-14|撰文者:中文撰文|高森信男Nobuo Takamori ;英文撰文|泰莎.瑪莉亞.奎松Tessa Maria Guazon2293
關於新世代城市客家認同的課題 ─以物件與原鄉記憶閱讀當代台北客家特展
2023-11-17|撰文者:黃海鳴3710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2024-12-20|撰文者:李竺恩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