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24-02-26|撰文者: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作為全臺最重要的陶藝徵件競賽展覽,兩年一度的「臺灣陶藝獎」已邁入第四屆,「臺灣陶藝獎」以「見證典範」、「創建未來」、「豐富當下」之精神,透過「卓越獎」、「創作獎」、「實用獎」及「新銳獎」四大獎項,20餘年來已成為臺灣最具指標性的陶藝競賽展覽,見證臺灣當代陶藝的發展。本屆卓越獎呈現臺灣陶藝從傳統到現代的進程,創作獎、實用獎及新銳獎,更鼓勵陶藝專業成長及創新、實用性生活陶藝創作及青年從事陶藝創作與研究,此舉大大增加了年輕陶藝家的投入,在創作表現上,除了陶藝原先即要求的技術基礎,在內容取材選擇上更為多元豐富,結合複合媒材及錄像的作品見諸於本屆的得獎作品中,顯現當代陶藝的創新與活力,為陶藝的未來描繪出無限的可能性。

【卓越獎】沈東寧--兼容傳統與現代

「2023臺灣陶藝獎」從公布卓越獎的得主揭開序幕,耕耘陶藝四十餘載的陶藝家沈東寧,從旅行見聞與生活環境出發,作品橫跨實用與創作領域,同時也兼顧傳統與現代創作。沈東寧1985年於臺北市吳興街頂樓成立工作室,1986年辭去教職專事陶藝創作,同年於國立歷史博物館「中華民國第一屆陶藝雙年展」初試啼聲即斬獲銅牌獎,又於1988年第二屆陶藝雙年展拿下金牌獎,同年參加「臺北縣第一屆美展」,也榮獲「臺北縣政府獎」,此後得獎及展覽不斷。觀其創作歷程,沈東寧崛起於80年代中期,彼時陶藝環境正蓄積一股從傳統中追求現代的聲音,他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走出自已的路,也見證了臺灣當代陶藝的發展。
其師邱煥堂曾讚譽沈東寧的作品「作品有品味,有格調,感覺細膩,完成度高,既有造型,亦有內涵,而此內涵透著他那強烈的造型語彙,貫穿全系列作品,欲語還休,耐人尋味:一收一放,放射一種親和力。」他的系列作品「心象系列」、「家系列」、「地景系列」等,風格簡約內斂。比如「有房子的風景」系列中,將熟悉的山景與建築交織合一,具體而微地呈現出獨特的空間景致,可以感受到陶藝已滲透至生活之中,成為一種自然的狀態,此次獲卓越獎,是對其藝術成就的尊崇及肯定。
卓越獎得主沈東寧
卓越獎展區一景
沈東寧 有房子的風景 2022 王富正收藏

【創作獎】看見當代陶藝的趨勢

本屆創作獎吸引年輕創作者參與,呈現當代陶藝發展的趨勢。從傳統到現代,陶藝形態不斷變革,融合古今與跨領域的表現方式。參賽者使用不同手法、溫度、窯種、複合媒材及釉料等創作出獨有作品特色,如首獎得主張祐綾的《肉販》,以她所看過最棒的臺灣風景—傳統市場的豬肉攤為題,展現豬肉攤上成串的內臟,裝置作品洋溢著市場生猛的氣息。近年來深深影響人們生活的COVID-19疫情,也成為藝術家們創作靈感的來源,特優李岱容的《景非景》與潘俊壁的《我》,不約而同地表達出人們在疫情底下的心理狀態;梁佑華《增生的 EGO》,EGO為自我意識,藉由文字話語等想像出EGO來探討人在面對環境關係的人格與理想人設。
創作獎展區一景
創作獎首獎 張祐綾 肉販

【實用獎】開拓實用器具的視野

「實用獎」體現在當代實用陶瓷創作上,如同實用獎宗旨:「鼓勵實用性生活陶藝創作,展現創作源自於生活,具備新當代生活美學以及獨特的人文面貌者」,讓藝術帶入生活,並提升生活品質。首獎羅士修的作品《芳茗茶席》著墨於修坯過程,以精湛的技藝和表現陶瓷細膩的觸感,將花飾紋理添加於創作之中。
特優張山賦予茶具新的想像,包含花器、花盆、茶倉、茶壺、茶海及茶杯等,在媒材的處理上則結合陶土、磁鐵及五金等,開拓茶具創作的視野。
實用獎展區一景
實用獎首獎 羅士修 芳茗茶席

【新銳獎】

新銳獎以突破現有形制,透過各種創作形式與技法的結合,尋求陶藝創作上的革新,展現出陶藝風貌的多樣性。新銳獎首獎得主王裔婷和宋立展現不同面向的創新思考。王裔婷將環保與自然議題融入創作,透過接觸、研究、創作的步驟,融合「作品」、「議題」和「自我」三者,重生為獨一無二的生命造型。宋立則將生命經驗與情感體悟投射於作品其中,以獨特的劇場形式展露出童話般的奇幻世界,並結合科技、燈光及機械裝置,讓觀者不僅能觀賞,更具有探索與尋找的樂趣。
新銳獎展區一景
新銳獎展區一景
新銳獎得主 王裔婷 被遺棄的重生化石
新銳獎得主 宋立 暴風雨中的紀錄片

本屆中,我們看見陶藝多元的呈現,同時也可見不同世代間的創作呼應,卓越獎得主沈東寧與新銳獎得主王裔婷及宋立,皆有以山景、森林及海洋為題,表達對於自然人文的情懷,具現陶藝可以寫實亦可寫意,既傳統又當代的特質,賦予當代陶藝多重的認知與體會。「第四屆臺灣陶藝獎」即日起至113年4月21日止,共計展出121件陶藝作品,一覽當代陶藝的趨勢。

第四屆臺灣陶藝獎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典範與創新兼容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2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