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策展時事觀點

灼夏的雪國想像,空山祭策展人帶路看2024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漫行於魂與存在之間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北川富朗地景藝術艸非火工作室空山祭

2024-08-26|撰文者:艸非火工作室陳雋中、辛綺 / 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

臺南《龍崎光節:空山祭》以其闇暗的光影藝術與自然環境的夢幻結合,吸引來自各地民眾一訪臺南人口最少的山鎮—龍崎。本次特別邀請空山祭策展團隊:艸非火工作室策展人陳雋中辛綺,帶領大家透過兩位策展人的視角,探索日本新潟縣三年一度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這個聞名世界的地方藝術祭典,以廣袤的農村地景為畫布,融合當地文化與國際藝術家的創作,自2000年開辦第一屆以來,今年已邁入第九屆,包含今年所規劃的85件新作品,將與歷屆維護保存下共300多件的藝術品一同展出。

(左至右)松之山蕎麥麵店「滝見屋」老闆、艸非火成員陳雋中、陸秀儀、孫柏可、辛綺、陳瑋勛、胡敦雅、林佳妤。圖 / 艸非火工作室提供。

「或許那些無法真正觸及的東西,終究治癒了我們。」 — 陳雋中

「十日町、中里、津南、川西、松代、松之山」新瀉大地藝術祭的六個領域劃分,正如同其名「越後妻有」一樣,都是源自於越後古國不再存在的名字;象徵著北川富朗所策劃的大地藝術祭,誘使人們遠渡重洋赴他鄉,要展示的,不僅僅是可視化的「奇觀」,更是藝術家以極其有限的「符號」調度巨大的「自然」力量,所點出的那些關於新瀉這個國度,從上杉謙信到窮山惡雪,人與自然累積的點滴記憶。

里山美術館外牆上,塑膠膜製作的巨型結構是 Numen / For Use 的作品〈Tape Echigo-Tsumari〉。圖 / 艸非火工作室提供。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藝術內容,基本囊括了「地方」此一概念能夠乘載的一切形式;且將之分為三類 : 其一是「眺望點」,即在美好大自然的景點放上藝術裝置作為引導;其二以「建築系」的會社和建築師為主體,欣賞各種專為環境而打造、試圖平衡藝術美學和大眾功能的特殊建築體;其三擴展藝術祭概念貼近「地方創生」,在食衣住行上揉合了日系「監修」的概念,結合各種地方食堂處提供創新之鄉土料理,讓大地的策展精神滲透入方方面面。

〈十日町產業文化發信館〉以雁木和新瀉特有的拱狀車庫結構,建造了融合餐廳和酒吧功能的聚會所,給了當地年輕人一個就業和休憩的處所。圖 / 艸非火工作室提供。

夏日的越後妻有,在建築物內仍舊清涼;許多地方故事館、美術館內的藝術創作無時不在提醒雪國的殘酷,談到那些關於極寒、厚雪、凍土的生存狀態,與此刻的夏季是一種截然不同的「冬」之狀態。這種感官上的錯位,呼應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使用古地名的邏輯,以概念性的、招魂般的,誘使來者「走在虛實的界線」之上。直到我們走出建築,回到車上,再度被夏天的新瀉、那無盡的森林之「綠」吞沒。

新瀉「星峠梯田」一景。圖 / 艸非火工作室提供。

來自異世界 —〈行程A:越後妻有路線〉

300多件的大小新舊作品,越後大地藝術祭最佳的觀賞方式,就是參與其營運的套裝觀覽車行程;2024年推出A、B、C、D、E五種選擇,其最佳選配了藝術裝置和停留時間,近年來越來越多外國觀光客選擇套裝行程,因此,也有了英文和中文的部分解說。

〈行程A:越後妻有路線〉聚集大型場館型藝術創作的重頭戲,可以視為「探索異世界」般的沉浸式體驗。〈Tunnel of Light〉由中國建築師馬岩松將「清津峽隧道」變成美術館,走過「黑暗且寒冷」的隧道僅以極微弱的紅燈照明,若以臺灣的山林策展經驗來談是很冒險的一件事,但卻展現了藝術性的「必然」;黑暗讓隧道中驟然打開的巨大光亮拱窗,顯現出越後地區的清澈河流,切削過黑紅色的火成岩和旁邊鬱鬱蔥蔥針葉林形成的「畫卷」,可見其對策展專業的尊重和保留。

〈Tunnel of Light〉由中國建築師馬岩松將「清津峽隧道」變成美術館。圖 / 艸非火工作室提供。

烏克蘭藝術家 Nikita Kadan 的創作〈外來之物〉是A路線的驚喜彩蛋,在不可能被碰觸到的水壩之上,建造了金屬火箭般的裝置藝術。「無法被進入的遊樂場」意味著藝術家回不去的童年和國度。或許是太過於簡單而變得難以理解,空山祭也曾有件法國藝術家 Joan Pomer 的吊橋水霧作品〈Troubled Waters〉,因單純的水霧釋放,而被民眾歸為「看不懂」的作品;這種樸實而直接的創作,實則需要「策展人-藝術家-觀眾」三者的美學契合,方能成形。

Nikita Kadan 的作品〈外來之物〉。圖 / 艸非火工作室提供。

由原奴奈川小學廢校園改造而成的大地藝術祭重要據點「奴奈川五感體驗美術館」,不但將一樓原本的食堂改建成全新設施,並請大廚「監修」新菜單,以當地的蔬菜搭配豬肉提供美好餐食的同時,也恢復了失去學生的校園食堂的熱鬧人氣。其二樓是藝術家關口光太郎以報紙圍繞的紙雕作品〈除雪式奴奈川姬〉,以「體感」為出發點,圍繞著神怪造型之雕塑,用報紙象徵雪地,讓孩子們可以跳入、觸摸。臺灣近來以「破壞系孩童放電器」為出發點的創作也逐漸增多,如臺南蕭壠文化園區曾有以撕裂報紙為特色的房間,與此件有異曲同工之妙。

關口光太郎的作品〈除雪式奴奈川姬〉。圖 / 艸非火工作室提供。

著名的法國藝術家 Christian Boltanski 在廢校的重磅創作〈消失的教室〉,從進入到步出校園,都讓參觀者在幽暗與微光中掙扎前進,伴隨著同行小孩子的哭聲,穿越「生與死的境界」,那是無法傳達,唯需親身經歷的「死亡領域」。

Christian Boltanski 在廢校的創作〈消失的教室〉。圖 / 艸非火工作室提供。

而作品〈鉢&田島征三 繪本與木與果實美術館〉則以怪獸為主題,將整個小學校園內放滿奇怪而繽紛的木雕,那是學生們在離開學校的最後一刻與繪本作家田島征三一起留下的幻想世界;田島曾在日本鐵路公司內擔任「軌道樹木清除員」,並以此為基礎成為了素人藝術家,日本政府也大膽將整個校園交給一人自由發揮。從〈消失的教室〉到〈繪本美術館〉,以「廢校」作為單一藝術家的展場,在策展上是很奢華的做法,尤其在臺灣的公共場域常常迅速地被地方勢力所瓜分;當我們反思,卻會發現「藝術使用」其實才是共榮共存的和諧關鍵,能夠創建所有人都能獲益的自由空間。

田島征三與學生們合作的作品〈鉢&田島征三 繪本與木與果實美術館〉。圖 / 艸非火工作室提供。

人與自然的共存與對抗 —〈行程B:十日町・川西路線〉

森林、農村小屋和靈性場域,就是路線B。導覽員帶著大家繞過幾棟豪宅,順道還能細看上面為了防雪的特殊木板窗戶構造,抵達一片幽密的森林,觀者們都被強迫開啟了巡林者的狀態;突兀的出現了五彩繽紛的巨大陶塊,隨著蜘蛛的爬出爬入、卻與下方舖墊的針葉基座漸漸融合,這是楢木野淑子放在森林中的作品〈方塊〉。景山健的作品〈HERE-UPON〉和 Antony Gormley 的作品〈MAN ROCK Ⅴ〉被放置在充滿「神性」的領域,在龍神社絕美的森林小徑、石頭階梯、跨過一條小溪的木橋,種種非常「日系」的場景裡,巨大的針葉木球和人形化石像是在吸收天地精華,藝術家成為了「結界師」。有日本文化「為自然留出空間」的作法,才能出現這樣天人合一的策展思維,若是模仿,臺灣策展必須面對山林裡既有的人造物較多的情況,但那又何嘗不是一種「臺灣性」如何處理的美學課題。

楢木野淑子放在森林中的作品〈方塊〉。圖 / 艸非火工作室提供。

景山健的作品〈HERE-UPON〉和Antony Gormley的作品《MAN ROCK Ⅴ》。圖 / 艸非火工作室提供。

路線B裡最為推薦的是驚人的〈枯木又學校〉計畫,其中,由藝術家內田晴之在校門口種植了一圈圓形排列的樹木作為創作物,一開始大家完全摸不著頭緒,然而圓形的水田與圍繞著的樹木看久了便能體悟其具有魔力之處;學校教室內 Liisa 的〈記憶的迷宮〉更是具有驚人穿透力的作品,教室內置放著一張巨大的畫作,漫畫風格繪著小朋友獨自在教室內塗鴉,而這塗鴉突破了畫布,散佈到了整個教室和走廊之中,天花板上也衝擊性的充滿聖誕樹和花火的塗鴉痕跡,視覺飽滿又透露著廢校即將迎來的孤寂感,從平面到立體跨越維度,又從立體到內心,不容錯過。

内田晴之的作品〈枯木又學校〉。圖 / 艸非火工作室提供。

Liisa的作品《記憶的迷宮》。圖 / 艸非火工作室提供。

路線B最終還將帶領大家到達一處牧場,有著更多的互動式與闔家歡樂的裝置、編織工作坊等,國際藝術家 James Turrell 可居住的〈光之館〉也在此地。這些位於森林與梯田中的創作,開展了一連串人與自然如何對抗、也如何共存的物語畫卷。

James Turrell 的作品〈光之館〉。圖 / 艸非火工作室提供。

凍入骨隨的深寒 —〈行程C:中里・津南路線〉

如果要說「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最難以抵達的路線是什麼?就是行程C的「深山路線」;這條路線交通時間多、參觀的點位也較少,卻帶出了整個越後地區最艱困、最殘忍、也最深邃的大地記憶。根據我們自駕的經歷,越後可以視作無盡的盆地套著盆地,每一個地區都要穿過隧道、爬過山脊才能通過。試想在沒有開山闢土的古代,過去的住民要如何在這艱難的環境「活著」。

「活著」是C路線的主題之一。在往清津倉庫美術館的路上,可以看到磯邊行久的創作,將一整座被山難摧毀的村落,「標記」出來;在什麼都沒有的草地和田地間,可以看見一整排的旗幟標出的是「過去村中的道路」;藍色的旗幟標出「古河道」的流過,最為沉重的是用厚重的木柱標記了「過去每一戶住家」的位置;於是我們看見了一整個以標記構成的「不存在之村」。輕鬆一下,印尼藝術家 Dadang Christanto 以竹子(在新瀉是很罕見的媒材)製作的作品〈越後妻有的風車〉,兩排可愛的竹風車在田中隨風轉動。

磯邊行久的作品〈暴雨來臨前試著從自然科學的角度推測「秋山之行」-2〉。圖 / 艸非火工作室提供。

Dadang Christanto 的作品〈越後妻有的風車〉。圖 / 艸非火工作室提供。

津南町在大地藝術祭中則是很特殊的存在,因為擁有最大片最為平坦的田地,這裡在越後國一直是最富裕的村落;因為富裕,所以藝術祭支持率最低;藝術祭的執行者為此還製作了支持者的旗幟,橘色的鮮豔小旗子可以掛在家門口,表達對其的支持,也讓藝術祭的大家都有可視化的努力方向。〈大割野籤堂〉等一系列創作在津南町在這個繁華的市區落腳,這個可愛的小市區更像是美國牛仔風格的小鎮感,非常奇妙,籤堂主要以遊戲性為主,在這裡抽籤之後會推薦一處可以前往的餐廳、麵包店、或者某個店家,是大地遊戲的一種變化。

佐藤佑的作品〈大割野籤堂〉。圖 / 艸非火工作室提供。

其後導覽巴士就進入深山之中;秋山鄉立大赤澤小學內一連串的山中故事,展現血淋淋的獵熊錄像、引用文學「秋山紀行」布置的展覽區域、以及最壯觀的〈山之口〉的裝置藝術,那是過去村落在封山的祭祀活動中,以數十種特定植物組合成山的入口大門,當大門完成,村子便封山禁入。深山中的這些內容,對標臺灣其實就是「故事館」的概念;亦即在大地藝術祭中,思考如何以一個更大的理想,且優雅的整合之,如越後妻有藝術祭的「人與自然」、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海的復權」。

井上由衣的裝置作品〈山之口〉。圖 / 艸非火工作室提供。

越後米可食 — 最是人間好時節

「食衣住行」是藝術祭的醍醐味。在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中,有許多由策展單位媒合大廚(或稱日系「監修」)的美味食物,主要有米飯和醃漬蔬菜、燉煮豬肉等。越光米(Koshihikari),在臺灣當然非常有名,香氣濃郁、口感柔軟。而藝術作品帶領我們真正的「看見」了地區的肥沃土壤和清澈水源。或者身為藝術祭愛好者更羨慕的,是越後湯澤的清酒博物館「ぽんしゅ館」,以代幣販售的形式,提供上百種清酒的試飲服務,更在車站裡結合出一座大規模的地方特產商圈,可以說是臺灣「地方創生」夢寐以求的成就。

越後湯澤車站內的大地藝術祭宣傳旗與服務站。圖 / 艸非火工作室提供。

「藝術要生存下去,也只有向上和神和天使,向下和動物和土地連結在一起時,才會有出路。」—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年)。

大地包容,還需水之療癒;「策展」的英文curation,本就是「療癒」的意思。無論是「地方創生」或是「大地藝術」。七年前也曾造訪大地藝術祭,至今依舊仍可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巨大能量,人在大量的山與雪的環境之中是如此渺小,卻還是用時間與作品不斷傳承著過去努力不懈人們的記憶;不管是多處的廢校、還是路程長遠隱藏的山村,藝術祭試圖讓我們去探險、發掘難以想像的生活,並以生而為人類的我們去思考當地或者自身身處環境的議題。穿越深邃幽暗的山洞,尾端見到清津峽切面的雄偉,豁然開朗的心胸,是有層次的展開,當看到當地阿姨端上新瀉的米飯糰、美味的特製餐點,期待品嚐美味之餘,體驗包括當地人們朗讀的故事、小戲劇,歡笑之餘,竟然也在結尾得到感動,能夠經歷到這樣的創作每每都會想感謝他們,感到甜甜的滋味,獲得非日常裡的療癒。無論是北川富朗的大地藝術祭,或是艸非火耕耘五年的空山祭,抑或是任何藝術祭典,能夠讓作品與各種不一樣的土地、坡度、人造建設裡相互成長、與觀眾纏綿、深入其中,得到故事的精髓,並感受強烈的滿足與力量,這就是能給予大家最大的精神力。

 延伸閱讀 ▌ 三年一度的藝術盛典:2024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85件新作 觸探環保與再生主題

大地藝術祭護照(最上方),北川富朗新書《越後妻有里山美術紀行》(中),及其他各式周邊。圖 / 艸非火工作室提供。

*本文與艸非火工作室合作企劃。

2024 第九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展期:2024年7月13日(六)至 11月10日 (日),共87天  
※ 展期中,星期二、三休館(部分作品設施照常營業)
.地點:日本新潟縣十日町市、津南町 越後妻有地區 共約760平方公里
.作品:共311件,其中新作約85件
.主辦單位:日本 |大地藝術祭執行委員會、NPO法人越後妻有里山協働機構、獨立行政法人日本芸術文化振興會、文化廳
.藝術祭鑑賞護照(一般:4500日幣、 6~18歲:2000日幣、6歲以下:免費)
※ 展期間,藝術祭鑑賞護照可在新幹線「越後湯澤站案內所」等地購買,詳情請見官網。

 

REFERENCE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中文官網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北川富朗地景藝術艸非火工作室空山祭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