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14-11-27|撰文者:斯彥鈞、王士源

我們最終都會回歸大自然。原住民與大自然的強烈依存關係,讓泰雅族藝術家瓦歷斯‧拉拜創作出錄像作品《與靈對話》,並應邀於台北當代藝術館「Pulima 藝術獎」展出。

瓦歷斯‧拉拜在《與靈對話》錄像作品裡,將長期蒐集來的原住民肖像,投影於瀑布、岩壁、森林等自然場景;這些肖像隨著太陽變化與風的吹動而變動,並且凝視著觀眾,像是告訴人們,最後生命都會回到自然中。

「Pulima 藝術獎」今年邁入第二屆,Pulima一詞是排灣族語,手藝精湛之意,獎項由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於2012年創辦,希望藝術家以多元角度來詮釋原住民文化,讓人們了解原住民。

此次Pulima藝術獎共有39件優秀作品,3件首獎、1件評審團獎、6件優選獎以及29件入選獎。入選作品形式多元,涵蓋繪畫、錄像、裝置、原住民傳統工藝、舞蹈表演,內容除介紹部落傳統文化外,也觸及土地環境問題、族群認同、城市與部落間的關係、文化主體。

在觀光社會裡 原住民文化何去何從?

首獎作品之一,太魯閣族藝術家東冬‧侯溫《交錯在破敗與完美之間》,探討的是原住民的身分認同。他將錄像置於方形空間中,這個空間被六個屏幕環繞,螢幕與螢幕彼此相接。要欣賞這件作品,人們必須要走至空間中央,看著藝術家以原住民與都市人的兩種扮相,來回穿梭在部落與城市中。

1960年代後,許多青壯年原住民紛紛離開部落到城市尋找工作,原住民背負著自身文化與價值觀來到都市,受到強勢文化的入侵,為了生存而同化,族群認同受到了挑戰。這件作品貼切詮釋當代原住民,試圖尋找自身族群的定位與處境。

此外,站在空間中央低頭看,則可以看到藝術家穿著部落服飾,做著某種儀式,但身旁的觀光客卻持續以聲音跟肢體來干擾儀式進行,隱喻當前部落文化,被商業和觀光衝擊的諸多現象。

Ka’eso 好吃 人與海的親密異想

另一位獲得首獎的藝術家,則為阿美族藝術家劉美怡。劉美怡在瑞芳海邊長大,雖然身在瑞芳,遠離原鄉部落。但她心中對部落的深厚感情並不因此稍減,特別是阿美族人跟海洋的親密關係,這也成為她創作的源頭。

首獎作品《Ka’eso 好吃》的展場顏色是海洋藍,人們走進其中,再搭配燈光裝置,就像置身在海裡欣賞劉美怡的小陶土雕塑。這些陶土雕塑共有16件,造型像是有機生物,是劉美怡從小玩耍海邊、迷戀海洋生物所創造出的海洋意象。

我是女人 我織不織布

而新銳女性藝術家林介文,此次也獲得首獎。林介文有父親賽德克族與母親漢族的血脈,曾專研金工,又至西班牙攻讀建築。這次首獎作品《我是女人》則把織布工藝轉化為雕塑媒材,並結合錄像藝術來探索不同時空、不同身分下女人的定位。

在泰雅族傳統中,女孩在十二、三歲開始學習織布,當學成之後才算是真正的女人。林介文說織布是要靠全程的專注,手工織布緩慢,與當代工廠模組式的快速製造不同,她想讓觀者看見傳統技藝與當代消費文明的衝突。

Pulima 藝術獎現在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展期至2015年1月4號

Pulima 藝術獎瓦歷斯‧拉拜東冬‧侯溫劉美怡林介文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美術館

TFAM↔REUSE北美館循環計畫首度公開,將展覽廢棄材料轉化為創意衍生品!

2024-12-19|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68

焦點新聞

藝文跨界策展

社會設計凝聚力,再探萬華茶室與紅包場風華

2024-12-19|撰文者: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