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0|撰文者:邱家琳、王士源
幾世紀以來,自畫像是藝術家重要的繪畫主題,也是一種自我凝視。
印象派大師梵谷曾割下左耳,事後描繪傷口綁上繃帶的模樣,呈現癲狂與痛苦的心理狀態;墨西哥女畫家芙烈達則還原自己流產的場景,表達身體承受的磨難,以及失去孩子的悲傷…藝術家透過自畫像記錄生命階段,或嘗試與自我對話,抒發內在情感。
2015年,英國透納當代美術館(Turner Contemporary)重新定義自畫像,探討自畫像在藝術史的發展與演變,以「自我:形像與身分」(Self: Image and Identity)為題,展示超過100幅自畫像,包含17世紀到當代藝術家作品,展期從1月24日至5月10日。
不過,可別以為泰納當代美術館只展出畫作,民眾入內參觀時得注意地面,地面還陳列了一具「屍體」。看到屍體別急著報警,美術館沒有發生凶殺案,這是英國藝術家傑瑞米.米勒(Jeremy Millar)2011年作品《溺死的人》(Drowned Man)。
《溺死的人》是傑瑞米.米勒複製自己五官與身材創作而成的塑像,這具屍體穿著破爛,頭髮凌亂且臉色蒼白,渾身沾滿泥濘,也佈滿傷口與屍斑。
「那裡正躺著我的屍體……」傑瑞米.米勒接受Artnet訪問時說,在他凝視這具《溺死的人》時,他開始不能確定哪一個才是傑瑞米.米勒,他看著他的屍體,思考著究竟誰才是屍體。他說,一開始對自己的屍體沒有特別感覺,但後來意識到正在觀看自己的死亡,就越來越感到心煩意亂。
國際藝術媒體Artnet則評論道,傑瑞米.米勒的創作相當迷人,他不將自畫像視為畫家的自傳生平,反而為自畫像創造全新的表演場域。
傑瑞米.米勒說明,他的創作靈感來自英國驚悚故事〈孤島柳林〉,述說著兩位青年冒險家前往一座被柳樹覆蓋的小島,遇上青銅色怪物的種種經歷。另一個靈感來源則是1840年代法國攝影師伊波利得.貝亞德(Hyppolute Bayard)的作品,「扮演溺水男子的自拍照」(Self Portrait as a Drowned Man),這件作品是伊波利得.貝亞德假扮溺死,然後自拍創作而成。
REFERENCE
【Artnet】Artist Displays Dead Body as Part of
【Huffington Post】In A New Take On The Selfie, This Artist Casts His Own Dead Body
【Turner Contemporary】Self: Image and Identity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特展藝文跨界C-LAB「2023玩聚場藝術節——SHOW ME A PLATE!」表演盛宴打造新「台味」,邀觀眾以多重感官吃 buffet
2023-12-05|撰文者: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89